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是指,依照不同运动项目的共同性特点和不同运动员的鲜明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的周期、步骤及具体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负荷等要点的训练原则。显然,比赛的实际要求是训练安排的根本依据。训练是否与比赛的需要紧密联系,是判断训练效用的指导标准。
1.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
不同运动项目有着区别于其他项目的不同比赛特点和与之相符合的训练要求。贯彻竞技需要原则首先要明确专项竞技的要求是什么,也就是说,要明白怎样才能在某个专项比赛中获胜。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取决于自己具备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具备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要素。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胜,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和表现出来,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抑制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和表现,还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力求得到有利于自己的评定和裁决。因此,我们就要研究,运动员在专项竞技中需要什么样的竞技能力,比赛中怎样才能发挥得更好并获得更多的评分,以及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怎样去抑制对手的竞技表现。每个专项竞技运动的不同特点,都决定了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
2.科学诊断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针对性地组织训练
运动训练中的区别对待原则,应该体现在训练活动的全过程和训练的全方位。面对运动员不同的个人特点和不同训练阶段的特点,需要认真贯彻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竞技运动的组织与操作是通过运动员的每一次训练和比赛组合而来的。每一个运动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只属于他本人的形态、机能、素质、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技术、战术特征;每个人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短板,各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训练任务;因此,每个运动员的训练应安排不同的内容。训练的区别对待,要注意与运动员的个性发展相结合。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趋势明显加强,同一项目同一水平的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同一名运动员在其生长发育与训练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即时状态,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不同的训练要求,应密切关注运动员竞技能力和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和修订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