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荒林,本名刘群伟,诗人、女性主义学者。澳门大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评论家协会会员。】
冯逢是天生的诗人,在我初次见到她的时候,并不知道她写诗,她一边攻读教育学学位,一边攻读文学学位,即将提交文学论文的她,用一双夏夜般深邃的眼睛看着我,我毫无犹豫,饱含信任和欣赏,做了她的论文指导老师。她以青春的哲思书写论文,论文透露了她天赋的诗意,晦涩的表达,象征的寻找,彰显出蓬勃生命力与丰富灵性。
在文字的世界里,有一种力量能够穿透时间的壁垒,直抵灵魂深处,那便是诗。冯逢的《从此以后——99首情诗或断章》就是这样一部充满力量与温柔的作品,它如同一场细腻的情感交响乐,将爱与孤独、思念与释怀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关于人性与情感的永恒旋律。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诗集,却不仅仅是关于爱情。它涵盖了亲情、友情、自我之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从《赋格·思恋》中对爱情的深切渴望,到《灵魂没有伴侣》中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再到《你是深秋静谧的云》中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冯逢用她细腻的笔触,将情感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的文字如同秋日的暖阳,温暖而明亮,即使在讲述悲伤时,也带着一种温柔的力量,让人在共鸣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诗集的结构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情感之旅。从《引子》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到《正文》中对各种情感的细腻抒发,再到《终章》中对自我与世界的深刻反思,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内心的世界。而那些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呼应的诗篇,如同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珍珠,被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冯逢的文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她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秋天将尽时,你我都是鹅黄的落叶,飘零在霜重的时节”,将爱情的凋零与季节的更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情感的变迁。她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瞬间转化为深刻的思考,如“不好看,饿瘦了,米汤咸菜饭粒子”,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生活的琐碎,却在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这本诗集无疑是冯逢深情的抒发,她浅吟深唱,一次次探索灵魂共鸣的方向。在《自我:恒定的孤独》中,冯逢写道:“你要么就在芸芸众生中心安理得地平庸,要么就像野兽和神明一样桀骜地离群索居。”这不仅是对自我选择的思考,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她通过诗歌与自己对话,也在与每一个读者对话,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此以后——99首情诗或断章》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关于生命、爱与孤独的哲学枕边书。诗集中多次提及爱情,但并非单一的甜蜜或浪漫。爱情在这里呈现出复杂而多面的特质:既有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如《你是深秋静谧的云》),也有对分离与思念的痛苦(如《赋格·思恋》《断桥残雪》)。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既温柔又残酷的存在,它能带来幸福,也能带来深深的伤痛。
孤独是诗集的另一核心主题。冯逢在许多诗中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如《自我:恒定的孤独》《不疼了》等。她将孤独视为一种内在的状态,而非外在的孤立。孤独既是自我与世界的疏离,也是对内心深处的审视。孤独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它不仅是痛苦的来源,也是创作与思考的土壤。在《心嗅茉莉》中,她写道:“白色的水鸟,啄开孤独,看见里面的相思。”这里的“白色的水鸟”象征着自由的灵魂,而“相思”则暗示了自由的温暖。宇宙的宁静背景为这种自由提供了空间,让自由显得更加深邃。
作者通过对孤独的描写,展现了对人性孤独本质的理解和接纳。思念贯穿整部诗集,成为连接爱情与孤独的纽带。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如《不枉·思忆》),还是对未来的期待(如《在等芍药开》),思念都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彩。时间在诗中被反复提及,它既是爱情的见证者,也是孤独的陪伴者。作者通过时间的流转,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情感的永恒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生活的琐事所困扰,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内心的声音。而冯逢的诗歌就像是一盏温馨的枕边灯,可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角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慰藉。
在《世界的水手》中,冯逢写道:“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愿你在阅读这本诗集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深刻。愿你在这场爱与孤独的交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诗人,用文字记录下每一个值得珍惜的瞬间。
从此以后,愿我们都能在爱与孤独中,诗意地栖居。
2025.2.28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