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作战制胜的关键策略之一。同理,资源规划是海量资源运营成功的前提,是保障业务发展的关键工作。鉴于运营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为确保规划的严谨、科学,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遵循方法论体系,且要与时俱进。
规划能力是一种可以看到未来3~5年甚至5~10年前景的战略能力。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是战略规划与布局的高手,其曾公开说道:“阿里今天的成功,事实上是过去战略布局的成功。”言下之意,阿里的许多成功依赖自上而下、高瞻远瞩的规划,即依靠少数人长远而敏锐的战略眼光找到“正确的方向”,清晰地给出到达该方向的路径规划,并追求某种极致的执行,从而完美实现目标。
但同时,“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内部8小时产品分享时说道:“规划都是骗人的。”尽管张小龙指的是产品不能仅靠规划,而是要不断尝试迭代、进化,但也说明成功规划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断迭代与修正。
参考百度百科的定义,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
按照技术运营的组织体系,资源规划工作主要由运营管理部的规划管理团队负责,发挥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 制定企业中长期(3~5年)IDC资源容量蓝图。 为企业业务长远发展所需的资源容量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 约束不合理的业务资源分布。 引导业务资源均衡布局,且可持续。
● 指导IDC工程建设。 适度提前进行IDC资源储备,充分保障业务发展。
这就引出企业运营资源规划的“十二字”目标,即“管理容量,引导布局,保障发展”。
为实现规划的“十二字”目标,企业业务资源规划的方法论是: 追求质量与效率的平衡 。质量包括数量与规格两方面,效率则包括速度与成本两方面。规划的方法论如图3.3所示。
图3.3 业务资源规划方法论:质量与效率的平衡
企业运营资源规划要从业务需求出发,由业务驱动,考虑架构模型、资源布局及成本效益,将资源规划贯穿在预算、资源配置与供给、容量执行管理、实施策略等环节上。也就是说,运营资源规划要兼顾IDC资源,实现所需资源的合理配置,即高质量和高效率。
以架构模型为例,规划时需要考虑业务的Set模型(专业术语,指某个业务的资源组合模型)、用户覆盖的网络质量要求(延时、丢包、运营商等)、分布形式(集中式还是分布式)以及容灾架构等。
资源规划按时间维度可以分为 远期规划 、 中期规划 与 近期规划 ,区分如下:
● 远期规划 :5~10年或以上,侧重战略性,如国家“十四五”规划。
● 中期规划 :一般1~5年,注重方向性和前瞻性,如企业中长期IDC资源规划。
● 近期规划 (也可称为“计划”):1年以内,注重操作性,实现与项目计划的有效衔接,如海尔卡奥斯2024年业务资源预算规划。
远期规划更多地出现在国家层面或行业层面,由国家部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如2016年12月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3年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
考虑到互联网行业快速变化的特性、IDC网络架构升级迭代及IDC的建设周期等因素,对于企业运营资源而言,规划可主要聚焦于5年之内的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例如,3年期的企业中长期IDC资源规划、各业务部门的年度预算规划、精品网建设规划等。
企业中长期IDC资源规划按照规划的资源对象不同,可以细分为四类,参见表3.1。
表3.1 资源规划对象分类
注:GPU专区是指用于放置含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服务器的专属区域。
进行企业业务运营资源规划时,针对业务还需要定义一个合理的规划颗粒度。以腾讯为例,在运营管理口径上将产品划分为五个层级(颗粒度),分别是产品集、规划产品、运营产品、业务集、功能模块,如图3.4所示。
图3.4 企业业务层级示意
“运营产品”及以下层级,主要由业务团队来定义。类似海尔这样的大型企业,往往有数百个在线运行的运营产品,涉及数千个业务集及数十万个功能模块。显然,业务资源规划的对象很难细化到运营产品的层级上。
一般地,为便于与竞品进行比较,企业运营资源规划对象建议设定在“规划产品”这个层级。规划产品可由运营管理规划团队依据产品及其附属子产品的用户规模、使用的资源规模、发展阶段及战略定位来定义,需要覆盖产品发展的主要生命周期。
结合运营资源规划的方法论,企业中长期IDC资源规划过程有五个阶段,分别为预备期、沟通期、规划编制期、汇总验证期及汇报输出期(参见图3.5)。
图3.5 企业中长期IDC资源规划过程
规划过程的五个阶段缺一不可。整个中长期IDC运营资源规划过程大约持续2个月。下面将简述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预备期。 在预备期,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 确定主要规划方法。
● 确定大的规划策略(如定价、分布)。
● 确定可提供服务的园区(现状与未来)。
● 确定规划产品(分工、重点及历史数据)。
● 确定机型(存量与未来1年)。
● 收集行业数据。
沟通期。 在沟通期,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 行业数据分析。
● 业务KPI。
● 未来需求、重点工作或主要矛盾。
● 针对性的规划策略。
● 关键任务。
规划编制期。 在规划编制期,以两个独立的方法编制出中长期运营资源数据,并将编制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两种方法如下:
● 自顶而下总体预测。
● 自底而上分规划产品建模编制。
汇总验证期。 在汇总验证期,对编制出的规划数据汇总,从不同维度(如行业、历史增长、机型、分布等)进行验证,包含交叉验证与评审,不断修正数据,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 各种维度的验证及修订。
● 内部评审及修订。
汇报输出期。 在汇报输出期,正式输出包括设备、带宽、专线等运营资源在内的3年规划编制,并发布此规划数据作为年度预算编制、评审的参考依据,或者作为IDC资源储备或采购的参考等,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 设备资源中长期规划。
● 带宽资源中长期规划。
● DCI专线资源中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