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来自室利·阿罗频多20世纪20年代的手稿,当时的写作背景不得而知。
1920年代初期,室利·阿罗频多写下了从出生到1914年的生平概要。(文中提到的不合作运动始于1920年8月,结束于1922年2月。)
生于1872年。
1879年 前往英国接受教育。
曾就读于伦敦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893年2月 返回印度。
1893—1906年 巴罗达的准备生活。
1902—1910年 政治生活。
“斯瓦德西”运动筹备于1902年至1905年间,由室利·阿罗频多、提拉克、拉杰帕特·拉杰(Lajpat Rai)
等人于1905年明确提出。这是一次寻求印度独立的运动,通过不合作和消极抵抗,在国家委员会或行政部门管理下(这一点并没有实现),建立仲裁、国家教育、经济独立的组织,特别是手工纺织业,包括纺车行业,以及印度独资并管理的独立工厂,抵制英国商品、英国法院,以及所有政府机构、头衔等。圣雄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是“斯瓦德西”运动的复制,只不过更强调纺车行业,并通过消极抵抗,将“非暴力不合作”(Satyagraha)从一种政治手段转变为一种强调灵魂力量和征服痛苦的道德和宗教教条。运营《向祖国致敬》日报只是室利·阿罗频多的政治活动之一。
监禁——三次被起诉 第一次是煽动叛乱罪,后于1908年与他的弟弟巴林德拉(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一起被无罪释放。
第二次是因策划反对现政府的斗争被以阴谋罪指控。作为受审囚犯被拘留一年,大部分是在单独牢房中,随后被无罪释放。
最后一次是在1910年,再次以煽动叛乱罪被指控。他缺席了此次审判,在上诉中指控也未能成立。
1909年后,在独自坚持了一年“斯瓦德西”运动后(其他领导人或在监狱,或在流亡),室利·阿罗频多接到内心的启示,离开了政治领域,开启了精神生活。这个启示是“斯瓦德西”运动必须结束,随后将在其他人的领导下展开地方自治运动和甘地式的不合作运动。
1910年 来到本地治里。
1914年 开始发行《雅利安》月刊。
室利·阿罗频多在1928年或1929年将这段话写在了用于记录哲学和瑜伽的笔记本上。
阿罗频多于1872年8月15日出生于加尔各答。他的父亲非常能干且性格坚强,是第一批去英国接受教育的印度人之一。父亲的生活习惯、思想和理想完全英国化,以至于阿罗频多小时候只说英语和印度斯坦语,直到从英国回来后才学会了母语。父亲决心让他的孩子们接受完整的欧式教育,在印度期间,孩子们被送到大吉岭(Darjeeling)的一所爱尔兰修女学校开始接受教育。1879年,三个儿子被送到英国,安置在一对英国牧师夫妇的家里。父亲不允许他们结识任何印度人或受到印度人的影响,这些指示被严格执行,阿罗频多是在对印度人民、宗教和文化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长大的。
图6 室利·阿罗频多的父亲克里希那丹·高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