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真理、世界与人

1.真理与造物主

对于我来说,“真理”是至高的原则,它包含无数其他的原则。这个“真理”并不只是词语上的真实,也是思想内部的“真实”;不仅是指我们观念中的相对真理,也指“绝对真理”,即永恒的准则,也就是造物主。有很多关于造物主的定义,这是因为他的显现是无穷无尽的。这使我困惑、敬畏,有时也使我晕眩。不过,我只敬拜作为真理的造物主。我还没有找到他,但我仍在追寻。我愿意牺牲最宝贵的东西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使要牺牲我的生命,我也愿意。

但是,只要我还没有认识这个“绝对真理”,就必须坚持我理解的相对真理。同时,这个相对真理必定是我的灯塔、庇护所、盾牌。尽管这条路像刀锋一样笔直、狭窄而锋利,但对我而言,它却是最迅捷、最容易的。甚至是我的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在我看来也似乎微不足道,因为我严格坚持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已经把我从遭遇的悲伤中解救出来,我会根据内心的亮光继续前行。我在前进的过程中常常隐约瞥见绝对真理,并且每一天,我这个信念都在不断地增长——只有它是真实的,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

《自传序言》,1966年,第11页

“萨提亚”(真理)这个词来源于“萨特”(Sat),意思是“存在”。除了真理以外,没有东西是实在,或存在于实在之中。正如我们不能没有一个统治者或将军,因此像“万王之王”或者“全能者”这样对造物主的称谓,现在与将来都会普遍保留。然而,更深层次的思考会让人认识到,“萨特”或“萨提亚”才是对造物主正确的、意义完整的称谓。

并且,哪里有真理,哪里就有真正的知识。哪里没有真理,哪里就没有真正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吉特 或者知识这个词总是与造物主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此外,哪里有真正的知识,哪里就有上天的赐福(阿南达 )。那里没有悲伤。正如真理是永恒的,源自真理的福佑也是永恒的。因此,我们知道造物主是“存在—意识—赐福”,是能够将真理、知识、福佑集一身者。

《来自耶罗伐达圣殿》,1957年,第1—2页

正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创造了制造所有事物所需要的物质,他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存在,无须其他任何事物支持,反而支持着所有存在之物。唯独真理是永恒的,其他所有事物都是短暂的。他并不需要呈现某种形状或结构。他是纯粹的智慧,也是纯粹的福佑,因为所有事物都受他的意志控制。他与所颁布的法则是一体的。因此他不是一个盲目的法则,他统治着整个宇宙。

《静修院行动守则》,1959年,第37页

在梵语中,与真理这个词含义最接近的词语是“萨特”。“萨特”的意思是“存在”,唯独造物主是“萨特”,其他所有事物都是幻象。“萨提亚”意味着“萨特在这个世界上,唯独真理就是存在,其他东西都不是”。对于我们人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我们怎样理解,当我们谈“造物主”时就是指“真理”。唯独他真正地支撑着我们。许多其他事物或许会短暂地支撑着我们,但是唯独这个真理任何时候都会支撑着我们。

真理带来永久的快乐。在梵语中有“萨特”“吉特”“阿南达”三个词,真理是这三者的一个巧妙结合,这三个词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真理也是知识,是生命。当你内心拥有真理时,就会觉得自己充满活力。同时,它给予福佑。它是一个永恒的无法被夺走的事物。你或许会被送上绞刑架,或被折磨,但如果你心中有真理,就会体验到内在的喜悦。

《甘地吉谈话集》,1949年,第35—36页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人教我背诵印度教经典中被认为是造物主的一千个名称。但是,对造物主的称谓绝不止这一千个。我们认为,有多少个人,造物主就会有多少种称谓,我认为这是一个真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造物主是不可名状的。并且,由于造物主有许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也认为他是不定形的;由于他通过各种方言对我们说话,我们认为他是没有言语的;等等。所以当我研究伊斯兰教时,我发现伊斯兰教也有很多对造物主的称呼。我赞同人们所说的“造物主就是爱”。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常常说,尽管造物主或许就是爱,但他首先是真理。

但是两年前,我进一步说“真理就是造物主”。你们将看到这两种陈述——“造物主是真理”与“真理是造物主”——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我经过五十年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时我发现,通往真理的最便捷途径是通过爱。但我也发现,爱有许多种含义,至少在英语中是这样。并且,情欲意义上的人类之爱,可能变成一种使人堕落的东西。我还发现,对于阿希姆萨 意义上的爱,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信仰者。但是我从未发现关于真理的双重含义,甚至无神论者对真理的力量与必要性也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尽管无神论者在发现真理方面充满激情,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从自身立场出发否认造物主的存在。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识到与其说“造物主是真理”,不如说“真理是造物主”。

但是,科学家也常常以真理的名义实施残忍行为。我知道他们如何以真理与科学的名义,在进行活体解剖的时候,将不人道的残忍行为施加在动物身上。因此,无论你如何描述造物主,都存在很多难题。但人类的心智是有限的。当你思考一个超越人的理解范围的存在或实体的时候,你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样,我们的印度教哲学里就多了一项内容,即唯独造物主而非其他事物是存在的。并且,你会发现这个真理也在伊斯兰教的卡尔玛 中得到强调与展现。在那里你会发现它明确地宣称唯独造物主是存在的。实际上,梵语中“真理”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存在”。而且,当你要寻求真理时,唯一的、不可避免的方法就是爱,即非暴力。

《青年印度》,1931年12月31日,第427—428页

许多先知把造物主描述为“Neti”“Neti”(“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真理会使你困惑。所有真实的东西的总和就是真理。但是你没办法把所有真实的东西加起来……有些事物是无法分析的,一个能被我贫乏的智力分析的造物主,绝不是我能接受的造物主。所以我不会试图分析他。我要探究相对的事物以理解绝对的事物,这使我得到精神的平静。

《一个无神论者与甘地》,1958年,第30页

造物主不是一个人……真实的情况是,造物主是力量,他是生命的本质,他是纯洁无瑕的意识,他是永恒的。但是说来也奇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造物主的普遍、真实的存在得到利益或保护。

《哈里真》,1947年6月22日,第200页

造物主不是我们自身之外或远离宇宙的某个人。他遍及所有,并且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并不需要任何的赞美或祈祷。由于内在于所有事物之中,他能听见所有事物,了解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他居于我们心中,与我们亲近,比指甲与手指的距离还要近。

《静修院行动守则》,1959年,第36页

造物主是世人所知的最伟大的民主派,因为他让我们“无拘无束地”在恶与善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他又是我们所知的最伟大的独裁者,因为他常常打碎我们嘴边的杯子,并且在自由意志的掩盖下,使我们处于一种完全匮乏的边缘状态,以我们为代价使他高兴。正因如此,印度教把所有事物称为他的运动——“里拉”(Lila),或把所有事物称为一种幻觉——“玛雅”(Maya)。我们是“不”(not),唯独他是“是”(is)。并且只要我们活着,就必须永远歌颂他的荣耀并遵从其意志。让我们跟着神灵的班西琴起舞吧,一切都会很美好。

《青年印度》,1925年3月5日,第81页

造物主是良善的,这不是在“×是良善的”这个意义上说的。因为×只是相对良善的,即他的良善比邪恶多,而造物主是完全良善的。他内心没有任何邪恶。造物主照着他自己的形象造人。 对我们来说,不幸的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了造物主。这种僭越篡夺使人类陷入苦海。造物主是最高的炼金术士。在他所到之处,废铜烂铁都变成了纯金。同样,所有的邪恶都变成了良善。

造物主的造物活着,但终究会死去,但是造物主本身就代表生命。因此,良善及其所有含义并不是造物主的一个附加属性,是造物主本身的属性。离开了他而设想出的良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是作为一种营利策略而存在,所有的道德都是这样。如果要它们在我们中起作用,就必须把它们与造物主联系起来,去思考、培育它们。我们竭力变得良善,因为我们想追求并认识造物主。这个世界上所有干瘪的道德规范都会化为尘土,因为离开造物主,它们就是无生命的。那些来自造物主的道德规范,它们具有生命力。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并使我们变得高贵。

反过来,人们设想的没有良善的造物主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只是在徒劳无益的幻想中赋予了它生命。

《哈里真》,1947年8月24日,第289页

造物主是无法定义的,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却不认识他。对我来说,造物主是真理和爱,是伦理与道德,也是无所畏惧。他甚至是无神论者的无神论。由于他无限的爱,造物主允许无神论者活着。他是心灵的追寻者。他超越语言与推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以及我们的心。造物主没有根据我们有意无意说出的话对待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通常不想这样做。对于那些需要与造物主亲密同在的人来说,他是个人的造物主。他向那些需要他安慰的人显现。他是最纯洁的本质。对于那些有信仰的人来说,他就是如此。他是给予所有人的所有事物。他在我们心中又超越我们之上。一个人可以消除“造物主”这个词语,但没有力量消除事物本身。

《青年印度》,1925年3月5日,第80—81页

有一种无法定义的神秘力量,渗透在每个事物之中。尽管我没有看见它,但我能感受到它。正是这种“不可见的力量”,使它被意识到却又难以找到证据,因为它与我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是如此不同。它超越了感官知觉。

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推理造物主的存在还是可能的。甚至在日常的事务中,我们知道人们并不了解谁在统治、为什么他来统治或如何统治。可是,他们知道有一个权威确实在进行统治。去年我在迈索尔(Mysore) 的旅行中遇到了很多贫穷的村民。通过调查,我发现他们并不知道谁在统治迈索尔。他们只知道某个神灵在统治它。如果说这些贫穷村民对他们统治者的认识是如此之少的话,那么与他们对统治者的认识相比,我这个对于造物主来说微不足道的人,如果没有认识到造物主这位“万王之王”正在统治,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然而,就像那些村民对迈索尔的感觉一样,我也觉得宇宙中存在某种秩序,存在一种无法变更的法则,统治着所有事物,以及每个存在或活着的生命。它不是一种盲目的法则,因为任何盲目的法则都不能管理真实生命的行为。并且,由于J.C.玻色教授的伟大研究,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证明物质也是生命。这样,那个统治万物的法则就是造物主。法则与法则的给予者是一体的。我不会否认法则或立法者,因为我对它或他所知甚少。正如我否认或无视一个世俗权力的存在并不会对我有什么帮助一样,我否认造物主及其法则也不会使我从法则的运作中解放出来。相反,对神圣权威的谦卑与默默接受,使生命的旅程更容易,正如对世俗权威的接受会使它统治下的生活更容易。

我确实隐约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死亡;我也意识到,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存在一种真实的力量,它是不变的,它把万物结合在一起,又创造、分解并再造它们。

这种力量或精神就是造物主。并且,我通过感官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无法持续存在,唯独他存在。

这种力量是慈爱的还是恶意的?我认为是完全慈爱的。这是因为我看到死亡中仍有生命在持续,谎言中仍有真理在持续,黑暗中仍有光明在持续。因此我推断造物主是生命、真理、光明。他是爱,是至善。

《青年印度》,1928年10月11日,第340页

但是,造物主不仅仅满足我们智力上的需求,如果他曾经这样做的话,必定要统治人心并且改变它。他必须在其信仰者每次最细微的行动中表达自己。这只能通过特定的领悟才能做到,这种领悟比五种感官所能提供的知觉更真实。感官知觉常常可能是错的、欺骗性的,无论它对于我们显得如何真实。无论哪里存在感官之外的领悟,都是确实可靠的。这种领悟不是通过外在证据获得证明,而是通过那些心中感受到造物主真实存在的人的行为与性格的变化得到证明。

我们可以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先知与圣人的传统中,找到这种对造物主的见证。任何人拒绝这个事实,就等于否认他自己。

这种对造物主的认识是由坚定的信仰引导的。那些亲身体验过造物主存在之事实的人,可以通过真实的信仰这样做。并且由于信仰本身无法通过外在证据获得证明,最保险的做法是信仰一个世界性的道德政府,以及道德法则——真理与爱的法则——的至上性。当人们有了一个清楚的决断,以拒绝所有违反真理与爱的事物时,信仰的实践就是最安全的。

我承认……我没有声称通过推理使人信服。信仰超越推理。我能建议的是,不要企图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

《青年印度》,1928年10月11日,第340—341页

如果我们存在,如果我们的父母及他们的父母都曾经存在,那么认为存在创造所有生物的造物主,就是合理的。如果他不存在,我们就无处可依……他是“一”,然而又是“多”;他比原子微小,又比喜马拉雅山宏大;他能够被一滴海水包含,却无法被七个大洋包围。要认识他,理智是无能为力的,他超出了理智所能理解的范围,但我并不需要费力论证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信仰才是核心。我的逻辑可以提出或反驳无数个假设。一个无神论者或许能在一场辩论中战胜我,但是我的信仰远远超越理性推理,因此我可以向整个世界挑战,并说:“造物主现在是、过去是并永远是存在的。”

《青年印度》,1926年1月21日,第30页

经历已经让我谦卑,使我意识到理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物体放错了地方就成为垃圾,理性用错了就成为精神病。

理性主义者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当理性主义宣称自身是万能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可怕的怪物。把“万能”的属性赋予理性,就像崇拜祖先、石头这种偶像崇拜行为一样恶劣。

我并不要求压制理性,而只要求我们这些尊崇理性自身的人,心中对它有一个恰当的认识。

《青年印度》,1926年10月14日,第359页

对于一些问题,理性无法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我们不得不通过信仰接受这些事物。因此信仰与理性并不冲突,而是超越了它。信仰是一种第六感,它在理性范围之外运作。

《哈里真》,1937年3月6日,第26页 flv/jCQc9raO86gIl/OPinEQUqyRiCB6xitHlNJXbhU+TGbf6phpGoRUCXc/E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