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II

迪朗的诗远不止于此,因为在《沉思录》之外,他在《变化无常的诗》( Stances à l’Inconstance )中恢复了冷静。一首诗刹那间就以思想的活力和美妙的图像令人如此信服,它理所应当被视为我们语言中最优美的篇章,而且我们还应思考,为何它胜过甚至超越这本书的所有其余部分。

诚然,正如我所说,《不在场之诗》已经具有崇高之处,而诗集中的任何诗节都胜过其他体裁,也许是因为“沉思”需要持久的时间和雄浑的气势,这正是十四行诗所缺少的。但是突然间,抽象的东西消失不见,词语重新获得重量,言语重新具有重要性,它们揭穿空虚,由此书中第一次以既精确又无限的方式提出一个观点:人们只能对此加以证实,因为思想得以深化、变得激进,从此以后不仅以人类而且以宇宙为对象。在这一关键时刻,戈莱(Gaulée)重新对此展开研究。

恢复冷静——首先这种意识是对最初诗歌之肤浅的否定和超越,从而达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人们可能犹豫,不敢相信先前的沉思包含的疑惑远不止针对一个特定的形象。无论如何,这是从此必须得承认的一点,因为《变化无常的诗》对乌拉尼亚的否认,在任何场所和生活的任何层面上,从海岸上的波浪到天空中被称作上帝的看似恒定的火光,都是对一切稳定性和一切本体论意图的否定。这首令人惊奇的诗作是对深渊的发现与证明,从自然或形而上学的层面上看,这个深渊将在我们创造的所有艺术品中展开,而它一直延伸到底部,在总是转瞬即逝的表象之下,那里只有元素,或更确切地说只有原子。可见,迪朗延续了卢克莱修 的理念。从逻辑上讲,这首诗似乎同样是将从前那颗过于恒定的心凝聚到一种毫无保留地欢迎所有经过之物的伦理观上,只要欲望与之相连。

如今,迪朗指出,不稳定性是那些被视为世界秩序和意义的稳定数据之物的不断变化,是唯一真实的“本质”。它是由空气和水构成的——海风吹散波浪,使它成为泡沫之柱——暴风雨就在这里,来主持这些婚礼,暴风雨也就是火。至于第四元素,也许更加值得信赖,在迪朗经常提及的那些“磐石”中,但是如果沉重的大地在其底部受到束缚,那是因为各种原子的运动由此,从总体上看,没有任何东西被用来预防那些是或看似是源于崩溃、重启、遗忘以及改变的事物,这个时代称之为“变化”。不稳定性是宇宙的灵魂,不过是昼夜交替、四季轮换,而在天空中,还有行星的运转。它“神圣的威严”对人类具有同样的力量,人们也许会认为那里栖居着永恒的光芒。因为“我们的精神仅仅是风”,它只有以幻想抑或假象的形式才拥有稳定性。事实上,我们难道不是由自然界中无故旋转的四种元素组成,特别是火——欲望之火?

但艾蒂安·迪朗的发现并不局限于这种智力上的虚无主义,他恢复冷静也不单纯是逃避眩晕,面对瞬间空旷的天空,让自己献身于每时每刻万物的非持久性所引起的欲望之中。诚然,《变化无常的诗》似乎是对欲望的辩护,使其运动性成为世界虚无的唯一真实的反映,进而使之成为唯一的行动准则而非一种谎言。不过,迪朗还告诉我们,这一宇宙的灵魂,不稳定性,被埃俄罗斯 想象成“这个世界的第二本质”,这就提出了第一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并且在一种明显的矛盾之下,令人意识到思想的其他层次。“第一”本质是或曾经是什么?既然人们只能得出结论,认为这确实仍是传统世界的秩序,是古希腊—基督教的宇宙秩序——迪朗难道不是说如此“伟大”而又“美丽”之物并非任何别的东西,而是天空的形象吗?——如何在作为第一本质的形式的持久性之诱惑和对万物不稳定性的忠实之间实现调和呢? ljIxZyAOx94VIXuEYtG73pyzP6dLime1LsgE1xbrkyGt3zTS1rkuFkv+RxZYQP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