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篇小说的《水浒传》成书当在明代,但“水浒”故事的形成要比书早得多,学术界一般认为“水浒”故事的雏形当形成于宋江事件发生不久的南宋初年,由坊间“说话”人演说流传。这一点我们从《水浒传》中所遗留“说话”人的痕迹看得很清楚
。在南宋一百多年中,经过说书艺人的不断创造,围绕着宋江和宋江集团的故事便形成一个系列。我们今天对这些故事情节虽不能尽知,但从宋代、元代一些记载和现存《水浒传》故事情节推度,大体上还能寻绎出这些故事的一些基本要素,我称之为南方“水浒”故事系列。另外,宋江的故事发生在北方。北方,特别是金、元时期,同样也在传播宋江的故事,但以杂剧最为突出,创作与“水浒”有关的剧本以数十计。传至今天,能够确定是元人创作的有六种。如果单从故事情节来看,这些“水浒”戏与《水浒传》有很大差别,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然而如果就思想文化要素分析,《水浒传》对于元代“水浒”戏的承继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研究《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必须考察南宋“水浒”故事系列形成及其具有影响力的要素,如果从地域角度来说就是“南水浒”故事及其要素;也要考察元杂剧中“水浒”戏的形成及其具有影响力的要素,也就是“北水浒”故事及其要素。虽然“南”“北”“水浒”有时代先后的差别,但更多的还是地域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自然地理的,更是政治的、文化的。《水浒传》中许多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南”“北”合成的,包含两个系列中的基本要素。
当然,南北“水浒”系列的共同点就是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北宋末的宋江和宋江集团打家劫舍的故事。这可以说是“水浒”故事的本源,是文学创作所依据的生活真实,我们就从这里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