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伐斯特里,或按照后期文献中的称谓——毗首羯磨,乃是众神之中的建筑师和工匠,也即印度的冶炼之神伏尔甘(Vulcan)。他是天国的建构者,对负有争战使命的天神们而言,其足堪创造神迹的武器亦仰赖着他的制造技艺,婆罗门斯波底(阿耆尼)的铁斧即被他打磨得锋利无比,因陀罗的雷锤亦由他锻造而成。
陀伐斯特里与人类的关系很是亲密,自十月怀胎起,他便为人世间的男男女女指定了姻缘,并赐下恩典,祝福已婚配的夫妻早得贵子。这一点也令诸神的妻子们成为其最忠实、最长久的伙伴。陀氏创制了世界及世间万物,亦是其所创之物的守护神,同时,他也乐于将人类所奉之祭祀与其余众神分享。
一些篇章中,陀伐斯特里与瑞布有关。后者乃苏檀万(Sudhanvan)之子,由于工匠方面的出色技艺,他们臻达不朽并获得了神之荣耀。罗朴兄弟制造了因陀罗的马车,还通过伟大的苦行,令其父母重回青春。他们被称为陀伐斯特里的弟子,当其出色的技艺足可将一只祭祀金杯重新锻造为四个时,师者这才将其擢升为真正的天神。
在一次应众神之请而举行的旨在颂赞神明的典礼中,陀伐斯特里眼见弟子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由心生嗔恨——他不愿意见到这一切,于是藏身于女人之中。据云,他甚至曾试图杀死自己的弟子。另一些叙述则称,他很欣赏弟子们的才干,对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陀伐斯特里乃是毗婆薮(太阳神)的岳父。
一些描述中,因陀罗有时会以主人的姿态自居,对陀伐斯特里及其子毗湿伐鲁巴(Viśvarūpa)大加款待,然最终导致了二人之死。毗湿伐鲁巴有三个头颅,分别被称作“饮苏摩者”“饮美酒者”和“吃食物者”。他在公开场合宣称,祭祀所得应全部分享予众神,而私下却说,阿修罗(恶魔)们同样应当分享这些供品。由于私下订立的许诺亦当遵守,因陀罗因此顾虑重重,担心得到祭祀供品加持的阿修罗们将会获得足可推翻其天国的神力。于是,他用雷锤砸掉了毗湿伐鲁巴的头。
滚落的三个头颅化作鸟儿:苏摩为褐色,故此饮苏摩者变成了雉(Kapiñjala);醉酒之人常发出麻雀的叫声,故而饮美酒者变成了麻雀(Kalaviṅka);而身体五彩缤纷,仿佛撒满了太多蜂蜜的吃食物者,则变成了鹧鸪。
陀伐斯特里对因陀罗手刃其子感到怒不可遏,他为众神举办了一场祭酒仪式,却独独没有邀请因陀罗。因陀罗自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强行夺走了盛有苏摩汁的金杯,一饮而尽之余,却不小心饮下了过量的苏摩汁。愤怒的陀伐斯特里立即打断了祭祀,用仅剩的一点点苏摩汁立下了一个诅咒——其咒语颇为得当,意在诛杀因陀罗,然可惜的是,他读诵咒语的重音却落在了错误的单词上,以至于不仅未能如愿杀死因陀罗,反而遭其毒手。
往世书中的陀伐斯特里被冠以“毗首羯磨”之名。《毗湿奴往世书》对他的描述是:“他是一千种技艺的发明者、众神的机械师、诸种装饰的制作者、工匠之首领,也是能自动前行的众神之御车的建造者,同时,人类之维系亦仰赖其技艺。”尽管陀氏不在吠陀阿底提耶之列,往世书时期却被纳入其中。另一些文献则称其为梵天之子。在其画像中,他被描绘为三眼的白皮肤人类形象,右手执权杖,头戴金冠,身上饰有金色的项链与手镯。依信徒奉献之不同,一年中对其行敬拜的次数可能是1—4次。如今,其肖像已不复存,人们敬拜他仅仅是出于他在商贸方面的辅助职能。木匠向他的锤子、锯子等工具顶礼,泥瓦匠则敬拜其泥铲,农民敬拜其犁,学生敬拜其书籍,书记员敬拜其铅笔。人们相信,完成敬拜将带来全天的丰盛和愉悦。
尽管陀伐斯特里在一些吠陀颂诗中被视为创造者与维系者,后期的文献却并未赋予其同等的地位。梵天被奉为创造者,毗湿奴则是维系者,后期的毗首羯磨逐渐变为一名有用的仆人,忠贞不贰地完成其上级的指令。今时的人们需要他的帮助,则是由于日常工作中所需培养的技艺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