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吠陀所述,苏摩乃是一位“代表苏摩树汁
并赋予其生机”的神祇,堪称印度的“酒神巴克斯”(Bacchus)。不仅是九卷《梨俱吠陀》中的一百一十四首颂诗,更有少数其他文献赞美其荣光,同时,尚有大量吠陀以外的颂诗对其事迹津津乐道。在一些颂诗中,苏摩被颂赞为创造主或众神之父。显然,吠陀时代的苏摩是一位极受欢迎的神祇。前文所提及的因陀罗,即苏摩最为热切的崇拜者之一。
此种万分钟爱的热情在以下颂诗中表露无遗:
苏摩乃是神祇;他治愈了
侵扰人类的凶险顽疾。
他疗愈疾病,抚慰心碎,
令弱者振作,驱散其恐惧;
战火已渐渐远去,
吟游诗人以崇高的思想作为激励;
是他令人们的灵魂从地土升至天国,
他的礼物如此伟大而又令人称奇,
人们由是察觉,血脉之中自有神灵,
旋即以高亢的曲调颂赞:
“我等痛饮澄澈的苏摩汁,
以生出不朽:
诸神皆知晓
我等已步入彼种光明,
从此再无可朽之殇,
亦无仇敌之扰。
不朽之神,我等因你而
超越恐惧,助我们飞升!”
吠陀记述了关于苏摩的如下事迹:一些篇章中称,苏摩树从圣山被带回赐予了因陀罗,另一些篇章则以为,苏摩王据云居于乾达婆(Gandharvas)之中,后者乃是组成因陀罗天国歌队的半神们。诸神深谙此君王或植物(二者常常混用)之德行,故希望获取它。由于不得其门而入,语言之神婆岐(Vāc)道:“乾达婆喜欢女子,容我一试。我定会为你们取得苏摩汁。”众神道:“如何信你?”婆岐道:“一俟取得苏摩,便会回转,时辰不妨由你们决定。”
苏摩树
此事的另一桩轶闻则是,当众神居于地界之际,苏摩居于天界。希望夺取苏摩的众神委派迦雅德丽(梵天的妻子或女儿之名)前去谋取。迦雅德丽化作鸟形,果然携苏摩汁回转。然而,乾达婆们紧抓苏摩不放,直至前文所述的女神婆岐应允成为其一员,方才作罢。
及至苏摩汁摆在众神面前,一场关于谁堪最先饮用的争论旋即产生,最后,诸神决定展开一场角逐。比赛的结果是,伐由赢得了胜利,因陀罗位居次席。实际上,因陀罗曾拼尽全力争冠,行将抵达终点时,二神本可一同夺冠,并由风神饮下三分之二的苏摩汁,伐由却不肯:“不,我要成为唯一的冠军!”因陀罗只好提出:“若你我一同夺冠,只分予我四分之一的神圣甘露便罢。”伐由这才答允,二神终同享甘露。
据云,苏摩有三十三位妻子,皆为生主之女。妻子之中,卢醯尼(Rohiṇī)最得宠爱,其余的姐妹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去找父亲诉苦。苏摩希望迎回妻子们,岳父却允准女儿们留在娘家,除非苏摩从此对妻子们一视同仁。苏摩只好答应,不料却未能信守承诺——他因此遭受了重创。
献予苏摩的颂诗曾提到,真正的苏摩汁与据称居于其中并借其显化的神祇迥然有别。众神皆饮苏摩汁,而此甘露之中的苏摩神,据云常赐褴褛者以衣衫,还染疾者以健康。诸多神圣品质归于他名下,“他被誉为最受赞美与尊崇的神,一切力量皆归属于他,一切恩典皆需向他祈求,并由他赐予”。他是神圣的、不朽的,众神与人类之不朽亦由他所授。
《梨俱吠陀》的一个篇章曾提及一处喜乐天国,相较于大多数篇章中的描述,它更符合人们的殷殷期许。苏摩被尊为该天国之神明,来日的幸运正可仰仗其恩典。故而有云:“纯洁的神哪,请将我安置于那永恒不灭的世界吧,那里的光明与荣耀是不朽的。哦,为因陀罗而流淌的印度(苏摩)啊,让我成为安住于日神(Vaivasvata)之居所的不朽者,那里是宇宙天穹的栖止处,那里流淌着圣洁的河流。”
从归于此神的颂诗可以看出,曾有一个历史时期,使用迷醉物是被容许的,但如今已被禁止。譬如迦梨(Kālī)崇拜者的一支,其成员即普遍沉溺于此类迷醉物,不过,若非宗教用途,则不可触碰它们,而吠陀时期的苏摩形象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后的岁月中,苏摩之名依旧被用以称呼月神。至于苏摩缘何会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却不得而知,也许稍后的吠陀颂诗中曾流露出一些端倪。以下篇章中,“苏摩”似兼具苏摩汁与甘露两种含义——既是使人迷醉的甘露之主,亦是主宰夜晚的月神。“令阿底提耶更强大的,是苏摩;令大地更劲健的,是苏摩;位居群星正中的,是苏摩。当苏摩树被榨取汁液时,饮者视之为苏摩;他被祭司们视为苏摩神(月神),无人可饮之。”
另一篇章中有一祷词:“愿被称作月神的苏摩神,令我得解脱。”又有“苏摩乃月轮,众神之食物”“太阳之本性乃阿耆尼,月亮之本性则是苏摩”。
《毗湿奴往世书》记载道:“苏摩乃司掌群星、草木、婆罗门、祭祀与苦行之君主。”往世书中对苏摩之起源的描述则颇为不同,然而这些描述只关乎月神。《毗湿奴往世书》成书的时期,迷醉物被严令禁止,故此,作为迷醉剂之神的苏摩,亦不再为人所知与敬拜。该往世书称,苏摩乃噬者仙人(Atri)之子,梵天之孙,因履行国王的灌顶仪式(Rājasūya)祭祀而被赋予荣耀与极权,故而变得骄纵傲慢。他抢走了天神上师毗诃波提的妻子多罗(Tārā),上师想找回新娘,却徒劳无功,就连梵天介入亦无济于事。仙人们纷纷提出劝谏,然此事终究引发了一场大战,为因陀罗而战、意在夺回多罗的众神为一方,苏摩与邪魔们为另一方。最后,多罗祈请梵天的庇护,梵天这才找到机会,命令苏摩将她释放。
多罗返回后,毗诃波提发现她已有孕在身,于是宣布,在孩子出生以前,不会迎回妻子。多罗不得不顺从丈夫的意愿。孩子很快降生,孰料其样貌与力量皆无与伦比,上师与月神一反常态,皆欲认回此子。多罗只觉羞愧万分,难以启齿。初生的婴儿心下忿忿,决意诅咒母亲:“除非你宣布谁才是我的父亲,否则我将置你于此种命途:世上全部的女子皆因你而羞于说出真相。”梵天只好再度出面调停,安慰了娃儿,并对多罗道:“孩子,告诉我,你的儿子究竟是属于毗诃波提,还是苏摩?”“是苏摩的。”多罗面红耳赤道。话音未落,群星之主已满面容光,他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夸赞道:“做得好,儿子!果然有胆有识!”从此,月神之子被冠以“慧者”(Budha)
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