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太阳神或光之神

1.苏利耶

吠陀颂诗常以“苏利耶”和“萨维德丽”作为对太阳的称呼,有时仅使用其中之一,有时二者交替使用,有时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对象。据称,萨维德丽意指隐形的太阳,苏利耶则指对敬拜者可见的太阳。尽管该说法无以面面俱到,但至少对两个称谓同时使用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尽管吠陀颂诗提及苏利耶的次数并不很多,古时对他的崇拜却最为普及,并延续至今。每一位虔诚的婆罗门,皆在日出之际以吠陀中最为神圣的颂诗迦雅德丽(Gāyatrī)称颂他。此颂诗十分简短,语言简明,据称可行使灵力,如次:

让我们沉思神圣的造物者那无与伦比的荣光;

愿他唤醒(或激励)我们的洞见。

不妨引用《室建陀往世书》( Skanda Purāṇa )中的话语,以作为后期著作提及该颂诗时的写照:“诸吠陀中再无优于迦雅德丽者。再无祈愿可与之相提并论,正如再无一座城池可与迦尸(Kāśi,贝拿勒斯)齐名。迦雅德丽乃吠陀之母,亦是梵书之母。复诵它可令人得拯救。凭借其力量,身为刹帝利(Kṣatriya,武士种姓)的众友仙人(Viśvāmitra)成为婆罗门之中的圣者,甚至获得了再造一个新世界的神力。

“迦雅德丽是毗湿奴、梵天与湿婆(Śiva),亦是三吠陀,可有一物不在其影响之下?”有了此等祝福之允诺,对苏利耶的崇拜绵延不绝也便不足为奇了。

苏利耶

从以下《梨俱吠陀》颂诗之译文,可窥得赞美苏利耶的语言之一斑:

看,黎明的金光如同使者,向高处

引领着太阳,令人得见伟大的神明。

全知之眼现身前,星辰在夜女神的陪伴下,

如偷儿般溜走。他的光芒揭示了其存在,

如明亮的火焰般闪耀,一片片大地次第被点亮。

其速无匹,远超可朽者之见。哦,太阳!

你永恒行旅,在所有人面前皆耀目无比。

你创造了光,以之赋整个宇宙以光明;

你在所有种族的人们,以及

所有天界之主面前升起。

赐予光明的婆楼那啊!转瞬之间,你的目光

迅疾扫视这欢悦而活泼的世界,

亦穿透了广袤的宇宙空间,

丈量我等的日日夜夜,审视一切的造物。

带着火焰的苏利耶,白昼中目力最清明的神,

七匹红马拉着你那飞驰的战车。

战车的七个女儿们,以此自驱之战马,

向前迈进。我们将向着你那

超越于此低处黑暗的光辉天体,向着光明

上升,哦,太阳!汝乃众神之神。

前文曾提过,苏利耶被视为阿底提的一个儿子;另一些时期则称其为提奥斯之子。黎明女神乌莎(也译“乌莎斯”,Uṣas)被视为其妻,尽管亦有一些篇章认为他乃黎明女神所生。有的文本以为苏利耶乃赋予万物生机者,另一些则认为他源于因陀罗、苏摩、阿耆尼与别神的光芒。

从一些颂诗对萨维德丽特征的描述中,似乎将其视为可凭借一己之力发出太阳光的神祇更加自然,苏利耶则是指日出与日落时分的太阳。萨维德丽金眼、金手、金舌,驾驭着由发光的白蹄战马牵拉的战车。他照亮大地,伸出其金色的手臂赐以恩典,为万物注入能量,直至抵达天国的尽头。他是天国的领袖与君王,其余众神紧紧跟随,因其不朽由他所赐。他为解脱于罪恶而祈祷,只为拯救众生前往正义的居所。

往世书时期的苏利耶所拥有的性格大有不同。他被视为迦叶波与阿底提之子,肤色为深红色,拥有三眼四臂:二手持睡莲,一手赐以恩典,另一手激励其敬拜者。他坐于红莲之上,周身散发着荣光。除婆罗门每日以复诵迦雅德丽颂诗敬拜他以外,印度所有种姓的人亦于每年摩伽月(Māgha)的第一个星期日向他行一年一度的敬拜之仪;此外,低种姓的人们在病弱期间,延请一位婆罗门沐其荣耀复诵颂诗,以期恢复健康,亦属寻常之事。

《毗湿奴往世书》中,我们会见到对苏利耶的如是描述:他与毗首羯磨(Viśvakarman)之女桑娜(Sangnā)结婚,然而,诞育三子后,苏利耶的明亮与荣光令她不胜负荷,于是决意离开他。动身以前,桑娜安排查雅(Chāyā,影子)顶替自己的位置。年复一年,苏利耶并未发现妻子的变化,直至有一天,查雅出于怒气对桑娜的儿子之一阎摩念了一个咒语,故此揭开了真相。

苏利耶知道,母亲的诅咒并不会伤及其子,由是得知,妻子已然弃他而去,且令人取而代之。他以冥想之力获悉桑娜以母马之形躲进了森林,为了再度融入她的生活,太阳神化身为一匹公马。数年以后,二人双双厌倦了如此行事,于是变回原形,返回了昔日的居所。不过,为令桑娜得以承受苏利耶的光辉,其父工匠之神毗首羯磨将苏利耶置于石上,以此法削减了其八分之一的光明。这一片土地亦因之获得了神力,被制成毗湿奴的妙见神轮(Sudarśana)、湿婆的三叉戟、战神迦 吉夜(Kārttikeya)的长矛,以及丰饶之神俱比罗(Kuvera)的众武器。

《未来往世书》( Bhaviṣya Purāṇa )则称:“由于世上再无比他(苏利耶)更伟大者,此前未有,此后再无,他应作为诸吠陀中的至上之灵被赞美。”又称,“被称为光明或光辉之力的太阳是值得崇拜的,因此,那些畏惧生死轮回者与热切渴望祝福者务必要敬拜他”。

《梵天往世书》( Brahmā Purāṇa )中的一个篇章提及了太阳所拥有的十二个称谓,每一个称谓皆有其独特之处,故有十二位不同的太阳神:

“太阳的首个形相是摧毁敌人者、天帝因陀罗;其二是万物的创造者驮特里(Dhātṛ);其三是居于云端,以其光芒向大地降下雨水的波罗阇尼耶(Parjanya);其四是居于一切有形者之中的陀伐斯特里(Tvaṣṭṛ);其五是滋养万物的补善(Pūṣan);其六是令所有祭祀获得成功的阿尔耶摩;其七以仁慈为名,以向托钵僧赠礼为乐;其八是确保消化的维筏斯万(Vivasvān);其九是不断现身以毁灭诸神之敌的毗湿奴;其十是令关键器官保持健康的安苏曼(Ansumān);其十一是居于水中、赋宇宙以生机的婆楼那;其十二是为三界之福祉居于月球的密特罗。此即太阳之十二显赫、至上之灵,他们遍在于整个宇宙,照彻人们灵魂的最深处。”

据云,苏利耶的御者乃是迦叶波与迦德鲁(Kadrū)之子阿卢那(Aruṇa,蔷薇色的)黎明。

《罗摩衍那》中,苏利耶与母猴之子猴王妙项(Sugriva)帮助过为拯救妻子悉多(Sītā)而远征的罗摩。而在《摩诃婆罗多》中,英雄迦尔纳(Karṇa)乃苏利耶之子;当他化作马形时,即阿史文双神(Aśvins)之父,以《白夜柔吠陀》彼此交流。

若为星宿,苏利耶将再度被冠以罗毗(Ravi)之名。

苏利耶的众多称谓中,以下称谓最为常见:

蒂那迦罗(Dinakara):“制造白昼者”。

帕斯迦罗(Bhāskara):“创造光明者”。

毗婆薮:“光辉者”。

弥希罗(Mihira):“灌溉大地者”,也即汲取大海的水分,化之为云。

格拉诃波底(Grahapati):“群星之主”。

羯磨萨克辛(Karmasākṣin):“(人类)行动的目击者”。

玛尔坦达(Mārtaṇḍa):“弥坦达(Mṛtāṇḍā,死蛋)之后裔”。

2.补善

补善乃是一位太阳神的名字,有数首颂诗专属于他,余者则与因陀罗等其他诸神共享。不过,这些颂诗并未清晰刻画其性格特征。据云,补善注视着整个宇宙,被视为旅者的引路人,亦是牛的守护者。他的仆人会在纷争中呼求其佑助,补善则一如既往,稳稳守护。

补善亦现身于婚礼庆典,如信徒所愿,牵起新娘的手,引她步入婚姻之殿堂,并赐予祝福。他也被视为逝者之灵前往下一世的引路人。有文献称其为“滋养者”,后期的毗湿奴则被称为“维系者”。

迄今为止,提到补善的大量祈祷颂诗皆称其为旅者的引路人与守护者。这里的“旅途”,既是指生命中的寻常旅程,亦指迈向另一个世界的漫漫长路。由此,人们认为不断行旅、从不停歇的补善,对人们所须去往的道路必了如指掌。

以下片段乃是《梨俱吠陀》中献予补善之颂诗:

请一路指引我们,补善;

扫除我等之不幸,拯救者之子啊;

为我们引路吧。

请为我等驱赶如影随形

只识毁伤的恶狼。

驱赶拦路者、窃贼与强盗。

以彼圣足,践踏诡诈恶徒

那燃烧的武器,不问出身。

哦,伟大的行动者、智慧的补善,

我等渴望你的佑助,

一如你曾帮助过我等之先祖。

哦,神,一切恩典皆得自你的恩赐,

金色的长矛令你气度非凡,

使诸般财富,就在咫尺之间。

助我等战胜对手吧;

令我等之前路,再无险阻;

愿你赐我等以力量。

愿你引领我们,抵达牧草丰饶之国度;

令(我等之)大道,一片坦途。

令我等蒙恩、飨足、被应许、被提振;

令我等,乐享饱足。

我等对补善从无怨憎,

只想把神圣的赞歌献上;

盼此非凡的行动之神,赐以富足。

又有:“补善啊,愿我等识得一位智者,即刻为我等指路,云:‘就是此处。’愿补善跟随我等之牝牛;愿他守护我等之马匹;愿他赐以食物……降临吧,光辉之神、荣耀的使者,愿我等有幸见你真容。”

诸往世书中的补善,地位大不如前。见到补善似乎成了一桩滑稽的事情,而吠陀中作为赐福者的补善,却是格外庄严而受人景仰。甚至,因其牙齿脱落,人们自愿以稀粥供奉他。关于此事的早期描述见于《鹧鸪氏本集》( Taittirīya Saṃhitā ):后期以“湿婆”之名闻名的楼陀罗,不曾收到岳父达刹所举行的盛大祭祀之邀请,盛怒之下,他一箭射向了祭祀的供品。其时,补善正在享用其供品,故而被打掉了牙齿。对达刹的介绍将细述该祭祀之始末。

《毗湿奴往世书》中的补善则以阿底提耶之一的身份出现。

3.密特罗与婆楼那

吠陀颂诗中,密特罗与婆楼那常常一同出现,婆楼那有时单独被颂赞,密特罗则绝少落单。这是因为,古代的评注者认为,密特罗代表且执掌着白天,夜晚则归属于婆楼那。

“婆楼那有时显现于信徒面前。其宅邸有大门一千,令人不得亲近。据云,他目力奇佳,知晓人们心中所思;他是众神与人类之王,强大而可畏,无人可抵御其威权。婆楼那,整个宇宙的统治者。”

又有:“他令太阳闪耀于苍穹,凛冽狂风,不过是他的气息;他凿出河道,令河流奔涌其中,亦是他使大海深不可测。他的命令确凿而不容置疑;在其治下,月亮于光辉中轮转,群星闪耀于夜空,于白昼时隐去踪迹;鸟儿飞翔于天空,河流涌动不息。

婆楼那

“婆楼那的神力与威仪令其遥不可及。然他知晓天空中飞鸟之行旅,亦知晓扶摇至他乡的风儿之足迹。他知晓海上船舶之行路,亦注视着一切已经发生与将要发生之秘密。他是人类谎言与真言的目击者。”

以下诗歌出自穆伊尔博士,是《梨俱吠陀》颂诗之一的韵文版:

无所不能、明察秋毫的主居于高天,

纵然伪饰重重,亦逃不过诸神之法眼:

行动,坐卧,辗转偷窃,

又或不顾诸神一路追随,将他藏进密室,

孰知,不论如何计议,以为天知地知,

自有第三者了然一切——婆楼那王就在近旁。

大地属于他,广袤无垠的天空亦属于他,

大海栖息于他之中,他亦栖居于小小的池塘。

即使逃往天边亦毫无胜算,只因

永难逃离婆楼那王之掌心。

他从天界下凡,遨游于诸世界;

以千眼扫视着大地的每个角落。

居于天、地者,乃至居于诸天之上者,

在婆楼那王面前皆无所遁形。

凡俗者眼中闪烁的秘密,他一一俘获;

他行使着宇宙的秩序,一如赌徒掷出骰子。

他已设下绞索与陷阱,主啊!邪恶者被缚其中,

谎言令其沦陷,然善者必可高枕无虞。

罗斯教授在提及该颂诗时称:“纵观整部吠陀,再无一首颂诗如此强有力地揭露了神的全知全能。”可以说,想从任何文献作品中找到可与之相匹的篇章,皆属不易。

从另一些颂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婆楼那治下的人世生活:人们向他求取长生,希望他惩治罪人,并认为高尚者将亲见他与阎摩一道统治精神世界。事实上,吠陀所赋予婆楼那的特质与职能,令其拥有远胜于其他神祇的道德品质,由是,人们向他祈求宽恕和净化。

“请解救我们吧,”人们呼求道,“令我们从世代相传的罪孽中解脱,也令我们从自身所犯之罪孽中解脱。”又道,“请仁慈示以恩典,伟大的神哪,请仁慈相待——我等因欲望之力量而犯罪,请仁慈相待。”

同时提及密特罗与婆楼那的颂诗,其表达与单独提及婆楼那的颂诗几乎毫无二致。二神皆以其公正严明被颂赞,皆被视为宗教的推动者,亦将惩治罪恶与谎言。

吠陀文献中,尽管后期著述中婆楼那之主要身份并非海洋之神,然诚如上述颂诗所称,作为光之神的一员,亦有篇章将其与空气和大地中的水汽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为晚些时候其“王国”的概念提供了一些基础。由是可以读到:

愿天界圣水与流水;

愿开凿沟渠者与自生者,

愿奔流入海者与光辉的

纯净者,守护我!

愿婆楼那王行于其中者(水),

亦守护我!

另处则称,一如苏摩居于木中,婆楼那居于水中。关于天界之神婆楼那缘何成为海洋之神,罗斯教授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说法:“一方面,婆楼那作为包罗万象之天国的概念已然建立;另一方面,奔涌的江河流向大地尽头的海洋,不禁令人产生猜测:将大地包拥在怀的大海确然存在。这就为婆楼那成为海洋之神赋予了前提。”

《梨俱吠陀梵书》中记述的一则有趣传说,流露出人类的祭祀很可能曾一度献予婆楼那。曾有一位国王,名为诃利西旃陀罗(Hariścandra),因膝下无子,对自己的境遇深感沮丧。毕竟,到了举行葬礼之日,总是需要一名儿子完成葬仪的。于是,国王依那罗陀(Nārada)仙人所言,面见婆楼那,请求道:

赐我一名儿子吧,王!

我愿将他献予你。

婆楼那应国王之祈请,赐其一子。王子一天天长大,为父者终于向他吐露了曾立下的誓言。王子不愿成为祭品,终离家而去。对于国王未能履约一事,婆楼那深感不悦,令其从此饱受水肿之苦。

足足六年时间,王子流浪于森林,最后遇见了一位贫穷的婆罗门。王子见其育有三子,心下计议,决意买下一名儿子,代替自己去做祭品。为父者舍不得长子,为母者放不下幼子,最后决定牺牲次子。

王子旋即返家,婆罗门之子随行在侧。起初,国王很是欢喜,因其终能履行对神的承诺,然而究竟由谁去做这名屠杀“祭品”的刽子手呢?过了一些时日,那名卖掉儿子的婆罗门念及即将到手的一大笔赠礼,终于决定亲自动手。

男孩绑缚已毕,为父者就要手刃其子。这时,儿子向父亲请求,希望能在行刑前复诵几首献予神的赞歌。父亲同意了。不料,受到礼赞的诸神对其虔诚大为感动,于是请求婆楼那饶过这名牺牲者。婆楼那允准。男孩重获生机,国王的顽疾亦告痊愈。

前文曾提及,往世书中的婆楼那亦司掌海神之职。天界与地界诸势力的一场大战后,秩序重建,《毗湿奴往世书》记载了诸神之座次。彼时,婆楼那仅为水神。

就在同一部往世书中,我们会读到一位名为利吉迦(Ṛcīka)的老婆罗门的故事。利吉迦盼望着娶迦提王(Gādhi)之女为妻,身为因陀罗之化身的迦提王拒绝女儿下嫁,除非能献上由一千匹骏马组成的马队,且马儿皆须一耳为白色。

因陀罗最喜爱此类骏马,因而献予他的祭品往往如是。无奈之下,婆罗门找到海神婆楼那以求宽慰,海神赐他千匹骏马,助其顺利与公主联姻。

婆楼那在其画像中常以白皮肤示人,右手执套索,端坐于传说中的海怪摩迦罗(Makara)之上。海怪长有羚羊的头和前腿、鱼的躯干和尾巴。婆楼那常在旱季被敬拜,渔民撒网时亦会敬拜他,不过,如今其像已销声匿迹。

以下传说见于《莲花往世书》( Padma Purāṇa )。一次,住在岛上的魔王罗波那(Rāvaṇa)赶往锡兰岛,随身携带有一块林伽灵石(liṇga),为湿婆之象征。罗波那极度渴望在锡兰建立起对大天的崇拜,因而亦带着从喜马拉雅山取得的肖像。然而天神们有其顾虑:万一魔王因其对湿婆的虔信而变得日益强大,岂不成了威胁?

湿婆赐下灵石之际曾命罗波那立下承诺:离开吉罗娑(Kailāsa)后,一旦灵石落地,便须将其交还。众神决心抓住这一弱点设法阻止罗波那,在其抵达锡兰前,设法令其坐地歇息。最后,众神一致认为由婆楼那进入罗波那的身体为上,如此,在他痛苦挣扎之际,就可能被迫失落紧紧抓牢的灵石。

婆楼那依言行事,罗波那痛苦万分,乃至灵石差点就要遗失了。就在这时,伪装成一名老婆罗门的因陀罗经过此地,提出可代为保管灵石。罗波那刚一松手,因陀罗便让它掉到了地上。

据云,灵石深陷于大地,在比尔普姆(Birbhum)的瓦迪亚纳特(Vaidyanāth)尚能见到其尖。有文献称,当婆楼那离开罗波那时,库尔苏河由其发源,然印度人不饮此河之水。

尽管吠陀中的婆楼那乃神圣之存在,往世书教导中却称,其天国实乃欲乐之所。婆楼那与王后婆楼尼(Vāruṇī)一同坐于钻石制成的宝座,大海(Samudrā)、恒河(Gaṅgā),司掌江河湖泉之众神位列王庭。只是,这位曾被吠陀颂诗大加赞美的神祇,其行止已然今非昔比。据云,他与苏利耶一同爱上了因陀罗天国的天女乌尔婆西(Urvaśī),二神与她育有一子,名为投山仙人(Agastya),后成为印度最杰出的苦修者之一。

婆楼那亦有其他称谓:普瑞奇塔斯(Pracetas),意为“智者”;贾拉波底(Jalapati),意为“众水之主”;雅达波底(Yādapati),意为“水生者之主”;安布拉贾(Amburāja),意为“众水之王”;帕辛(Pāśin),意为“携套索者”。

4.阿史文双神

从吠陀颂诗中分辨所提及的众神之身份与本性,往往并非易事。有一神遍在于万物,吠陀注疏者耶斯迦便从意为“填满”的词根衍生出一个名字,以“阿史文”相称。阿史文双神中,一者与光同在,另一者则与潮湿同行。

另一名注疏者称,阿史文双神之所以得名,在于其坐骑为马(aśva)。有人则称天、地因其而显明;又有日与夜、日与月之说法。

对此,罗斯教授有云:“无疑,阿史文双神在吠陀光之神中拥有独特的地位。他们是黎明时为天空带来第一缕曙光的神祇,乘云驾雾,为黎明女神开道。”有些颂诗称其为太阳神的兄弟(参见《苏利耶》之篇),另一些则称其为天空之儿女,亦有颂诗视其为大海之后裔。阿史文双神似代表着夜以继日之转变,也即遁入白昼之夜色。

双神共同的妻子据云乃是萨维德丽之女苏莉娅(Sūryā)。因为寂寞,苏莉娅选择了他们。其父本想将她许配给苏摩,由于诸神皆渴望拥有一位如此美丽的新娘,故同意举行一场赛跑比赛,苏莉娅将与胜利者结合。阿史文双神赢得了胜利,苏莉娅也便步入了其战车。也有说法称苏莉娅的丈夫乃是苏摩,阿史文则是新郎的朋友。

阿史文双神被视为众神之医师,能治愈目盲、病弱、跛足等身体疾患,亦能疗治凡人之疾。他们是落后者与后进者的守护神,亦是未婚老妪之友。据云,他们司掌爱与婚姻,只盼相爱的心灵能团聚。

一些传说刻画了阿史文双神在疗愈疾病与扶危脱困方面的神力,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双神是如何救治青年人,又是如何赋老弱衰朽者以活力的。他们拯救溺水者,护其安全返家,又为一名在战争中断腿的病人毗斯帕拉(Vispalā)制作了铁制的义肢。为回应狼的请求,他为一名目盲者恢复了视力——此人为求狼之果腹,杀死了101只羊,故而遭到其父的惩罚,目力被毁。

阿史文双神助又盲又瘸者恢复其目力与足力。故此,类似的传说皆以其为“繁衍、财富与胜利之神”,亦不吝“敌人的摧毁者、信徒及其房屋、家畜的守护者”之美称。

以下传说出自《百道梵书》,其讲述的阿史文双神如何疗治查瓦那(Chyavana)的故事,或可勾勒其工作的特殊性。

据传,查瓦那因身形干瘪无力而遭到家庭的遗弃。仙人萨尔雅达(Saryāta)与族人就住在近旁,当仙人的儿子见到查瓦那的身体时,甚至认不出人形,便朝他扔起了石头。查瓦那自然憎恶这一切,于是悄悄地在萨尔雅达的亲族间播撒纷争的种子。当仙人得知这一切时,不禁感到忧心忡忡,便询问牧羊人是否可帮助解决;不料牧羊人答复说,乃是其子首先欺侮了对方。仙人随即带着女儿苏卡妮娅(Sukanyā)驱车找到查瓦那,为过往之事向他致歉,并把女儿献给这名衰朽之人,作为和平的赠礼。

彼时,阿史文双神照例云游世界,施以疗治。他们见到了苏卡妮娅,为她的美貌深深倾倒,便决定诱惑她。他们说道:“你陪伴着的那副枯骨是谁?离开他,跟我们走吧。”苏卡妮娅却回答说,只要她的丈夫尚在人世,她就不会离他而去,只因是父亲把自己献给了他。

双神再度找到苏卡妮娅时,她依从丈夫的建议道:“你们轻慢了我的丈夫,而你们自己既不完全也不完美。”旋即以使其丈夫重获青春为条件,才肯告知,双神为何既不完全也不完美。双神只好命她将丈夫带往一处僻静的池塘,只要在那里沐浴,就能重获青春。如此,苏卡妮娅才对双神陈述因由:他们的不完美,是因为他们未被邀请加入其余众神在俱卢之野(Kurukṣetra)举行的盛大祭祀。

阿史文双神闻言赶到了祭祀地点,并要求加入,却被拒绝了,只因他们过分亲密地云游于人群之中,对其施以疗治。双神闻言立刻宣布道:众神所举行的将是一次毫无头绪的祭祀。众神心下奇怪,便询问双神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双神答:“邀请我们加入祭祀,就会得到答案。”众神无奈,只好应允。

这则传说的另一个版本中,作为医生的阿史文双神不免总是脏兮兮的,因而没有一位婆罗门愿意成为医生,只因一旦成为医生,就不再适宜于祭祀之职了;另一方面,双神的工作无关紧要,而婆罗门身为净化者,足可加入众神之列。于是,婆罗门恢复了祭祀的秩序。

古茨塔克教授(Professor Goldstücker)称:“阿史文神话是一类包含两大不同元素的神话,这两大元素分别为宇宙的与人类、历史的,二者逐渐融合为一……我相信,历史或人类的元素正是由阿史文双神的非凡疗治及一些类似的行动所代表,而宇宙的元素则涉及其光辉的本性。联结此二者的纽带或许在于自然的神秘性、光的作用,以及古代的某种治疗技艺。它们出现在阿史文与瑞布(Ṛbhu)的事迹中——起初,他们皆为享有盛誉的凡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成为神的同伴。”

5.乌莎

乌莎是象征着黎明的女神,可谓吠陀诗人们颇为钟爱的颂赞对象,“在整个吠陀文献中,归属于她的颂诗纵使不是最为美丽,亦在最美丽的颂诗之列”。

黎明女神乌莎被描述为天空之女,与婆楼那相关,夜女神乃其姐妹。有时,她被称作太阳的妻子,有时则以阿耆尼为情人,阿史文双神则是其友。曾有一段时期,因陀罗被视为乌莎的创造者,另一时期双方处于敌对的立场,因陀罗甚至以雷锤击碎了乌莎的御车。

据云,乌莎坐在由红色的骏马或乳牛拉着的金光闪闪的御车中,犹如被母亲悉心打扮的少女、周身缀满华丽珠宝的舞者、衣饰华美立于丈夫面前的新娘,又或出浴的美人。她微笑着散发她那无以抗拒的吸引力,向凝望她的人们敞开心怀。她驱散黑暗,揭露隐藏于其中的珍宝;她照亮世界,纵是海角天涯,亦一一显露。她是万有的生命与健康,令鸟儿飞还其巢穴,又如同韶华奕奕的妻子,唤醒家禽家畜,令其各司其职。她唤醒敬拜者、点亮祭火,以服务于诸神;她只唤醒虔诚者与解脱者,至于吝啬者,则大可继续沉睡。她是如此的青春,只因她日日重获新生;她又是如此的古老,只因她生而不朽,度过了代代不息的生命——它们一一消逝,而她却永不死。据云,往生者的灵魂将抵达她与太阳。

以下颂诗恰可反映吠陀文献中关于该女神的主要教导:

致敬,红色的乌莎、金色的女神,

驾着闪光的御车,你的出现恰如

一名可爱的少女正被母亲悉心装饰,

一切羞怯隐藏的恩典,皆显露于

我等艳羡的目光;又如一位向丈夫

揭开面纱的妻子,带着显而易见的骄傲

与美丽,迎接着丈夫充满爱意的凝视,

每个清晨,皆是如此的清新而美好。

尽管你已度过了无数的岁月,

却永远青春。你是我等呼吸与生命之中的

气息与生机,你日复一日,犹如

从死亡中唤醒无数沉睡的人们,

令鸟儿们振翅飞还其巢穴,

亦唤醒人们,投入忙碌的劳作,

履行职责,完成既定的使命,

为财富、喜乐或声名,不懈努力。

以下颂诗来自穆伊尔博士,吠陀颂诗中所呈现的女神,因之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致敬,乌莎,天空之女,

坐在由红色的骏马牵拉的

闪光的战车上,从遥远的天国而来,

闪电亦如影随形,悄然逼近——

你甜美的微笑、女神的荣光,

揭开了你全部的青春的恩典,

你金光闪闪的心怀,明媚动人的脸庞,

还有你那金色秀发的色泽——

她闪耀着温柔可爱的新娘的光芒,

她为自己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在她爱侣的欣喜双眼中

散发着她那充满骄傲的魅力——

又如被母亲悉心装扮的处子,

因其美丽而满心荣耀,每一瞥

皆显露出她的力量,她知道

无一人不注视她,无一心不臣服于她——

又如擅长歌唱与舞蹈的女伶,

一举一动皆洋溢着仁慈的光辉,

五光十色的衣袍闪着光,

热切凝望她的人们,失去了心魂——

又如在林中清凉的小溪中

沐浴其肢体的少女,

从无一双浊眼可从柔波中

浮现,将她侵扰——

然她与多情的太阳是如此的亲近,

他角逐比赛并胜出,

于是,她被圈入他的怀抱,

与他如此亲密,合而为一。

美丽的乌莎,尽管你已度过了

不计其数的岁月,你却始终

在每一个清晨,焕然新生,

你既古老,又青春。

在你命中注定的无休止的旅程中,

你日复一日地唤醒我们,

你以无声的、永在的力量,

将我们的人生,消磨殆尽。

代代轮回,无休无止:

在你,不朽者的目光下,

旧有者逝去,在其故地,

永新之春令芳华重回。

见过你往昔面容的人们

皆已逝去,如今的我们凝望着你

渐渐走近;未来的日子,

亦有新人凝视你的光辉。

然而你所携带的,

非只肃穆与忧伤之念,

当你重回时,你的光辉移去了

我等心上的阴影,令人重回欢悦。

你的姐妹,阴郁而忧伤的夜女神,

无边之蓝,缀着群星,

一如无眠的眼眸,那神秘的凝视,

在你欺近时,于光明中一一熄灭。

尘世中的事物,至今仍隐藏在

她那蒙着幽暗色调的面纱之下,

在你光辉的照耀之下,

万物再一次,鲜明可见。

你是一切有生者的生命,

你是一切呼吸者的气息;你的目光,

令一切面容明艳动人,

赋予每个灵魂以新生。

当你刺穿那阴郁的昏暗,

当鸟群激荡,振翅飞向前方,

熟眠者似从死亡中惊醒,

再赴无数的征程。

富人醒来,满心倦怠,

余者则心弦紧 ,只为前往

权力与财富之彼岸,又或

抵达他们所信仰的至善。

有人拥有更为神圣的渴望,

那是颂诗歌咏的天堂,

光明在人间的灶台闪耀,

那是天堂的圣火,落入了凡尘。

非只吟游诗人与祭司才是清醒的,

当你的第一缕金光染亮东方,

众神便一一步入意识之中,

只为承认你的力量。

你迅疾地自天空中降下,

唯虔诚的义人有幸得见——

他们献上全部的供奉,

他们的渴望尽皆满足。

光辉的女神,愿你亲切的光芒

赐我们丰盈与财富,并赐以

牝牛、骏马、子嗣与健康,令人

幸福喜乐,久久长长。

后期的著述中,我们极少见到乌莎的名字。人们失去了大多数诗意的激情,更多的人与更为务实的神,令富于诗意的人儿湮灭于遗忘;而以上摘录中所刻画的人物却如此的清新美丽:黎明时变幻的色彩,被喻为舞动的少女那五光十色的衣袍;太阳散发其光辉的力量之前,东方金色的鱼鳞云,被喻为新娘为取悦丈夫而装扮的珠宝;而娴静端庄的黎明女神,恰似一名娇羞的少女,自知静美,仍在母亲的守护下步入红尘。

从摘录的最后四行颂诗可以看出,人们相信,黎明女神将赐其崇拜者牝牛、骏马、子嗣、健康与幸福,直至永久。

乌莎 PQTAgqbICtADz6BiIaalm5Z2RO5zzDnZAGhzErymh7GqUdvOP0wWT/T4W3Kdyb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