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几乎是唯一一位《梨俱吠陀》给出名字的女神,阿底提(Aditi)地位非凡。她乃诸神之母,不过,对其特征作出描述殊为不易,只因各方见解分歧甚大。
阿底提是儿童与牛的赐福者,亦被认为是婆楼那(Varuṇa)与其他众神之母,至于子嗣的数量,则有八名与十二名两种说法。非人格化的阿底提是“无限,尤其是无边无际的天空”,相形之下,大地实属有限。另一种关于阿底提的猜想是,她是“普遍的、包拥的原质或存在界”的人格化形式。
依据以下诗节,后者似乎更为合理。一位行将献祭者道:“众神,不朽者啊,我等将呼唤何者那亲切的名字,何者又将把我们送回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伟大的阿底提那里?”无论诗人言及这个名字所想表达者为何,亦不论人格化的阿底提确切拥有何种力量,她确与赦免罪孽相关。因此,才有如下颂诗:
愿阿底提令我们无罪。
若我们犯下了罪,请示以恩慈!
无论我等怎样冒犯,阿耆尼啊,尽管我们曾愚蠢地违逆你,最富活力的神啊,请让我们摆脱违逆阿底提之罪。
无论我们犯下何罪,愿阿底提拯救我们。
或许,对阿底提的“无限”之描述,源起于天父的一个称谓。当天空被划分为数个区域时,每个区域皆有一位主宰者,他们尚需要一位母亲,于是将之命名为“阿底提”。
《梨俱吠陀》的创世描绘中,阿底提据称乃是自达刹(Dakṣa)之中涌出的,而就是同一首颂诗,又将达刹称为“阿底提之子”。亦有文献提及阿底提其余的儿子们,而《毗湿奴往世书》曾不下三次提及阿底提之父达刹的不同缘起:第一种说法称,达刹是自梵天(Brahmā)头脑中诞生的诸子之一,于此联结中,他诞育了二十四名女儿,阿底提正是其中之一;第二种说法称,阿底提乃是达刹的六十名女儿之一,与迦叶波(Kaśyapa)结婚,育有十二子,也即十二阿底提耶(Āditya),同一往世书中,我们还会读到:毗湿奴的侏儒化身即此联姻的结果;第三种说法亦以为阿底提乃达刹之女,不过,此番她是太阳神毗婆薮(Vivaśvat)之母。
阿底提诸子被称为:
阿底提耶
该命名一目了然,意为阿底提之后裔。《梨俱吠陀》有一篇章提及六位阿底提耶:密特罗、阿尔耶摩(Aryaman)、薄伽(Bhaga)、婆楼那、达刹及庵娑(Amsa);另一篇章以为阿底提耶为七名,然未曾述及其名。此外,亦有阿提底耶共计八名之说法,然而“在诞育的八名儿子中,阿底提亲近七人,赶走了玛尔檀达(Mārttānda,第八个)”。
由于提及这些名字的吠陀篇章所言并不一致,起初也就很难确知究竟有哪些天神被视为阿底提耶。依据数首吠陀颂诗中的描绘,其中的一些在吠陀神谱中享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另一些则出场寥寥,只是与有名的兄弟们沾亲。《百道梵书》与诸往世书中,阿底提耶增至十二位。除上述六位外,以下亦在《梨俱吠陀》的一些颂诗中被认为是阿底提的子嗣:苏利耶与阿耆尼,据云由诸神安置于天空;萨维德丽、因陀罗、婆楼那与月神旃陀罗(Candra),亦曾在吠陀的某一篇章中被视为阿底提耶。
此外,鹧鸪氏文献亦提出密特罗、婆楼那、阿尔耶摩、庵娑、薄伽、因陀罗、毗婆薮(苏利耶)乃属阿底提耶。
罗斯教授(Professor Roth)曾如此形容这些神祇:
“居住和统治着最高天界的众神通称为‘阿底提耶’。然而,我们须设法了解神祇们最早的特征,这就需要舍弃后期的观点,尤其是英雄史诗中对这些神祇的娱乐化描述。彼时,阿底提耶是十二位太阳神,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若想回溯至最古老的时期,就必须牢牢抓住其名字的原初含义——他们是神圣的、不朽的、永恒的存在。
“阿底提,永恒或永恒者,是维系诸神的元素,又或由之所维系者。阿底提耶栖居于这一永恒的、神圣的元素,它构成了诸神的本质,也即天界之光。而作为光之神的阿底提耶,不会以任何形式与光在宇宙中的显化形象相一致。他们并非日、月、群星与黎明,而是此光辉生命之永恒的维系者。此光如其所是,存在于这些现象的背后。”
上文曾提及,《梨俱吠陀》的文献中有如是之记述:在诞育的八名儿子中,阿底提亲近七人,赶走了玛尔檀达(第八个)。
对此,注疏中给出了如下解释:“第八个儿子身残而丑陋,兄弟们见状,便改善了其容貌。此子后以毗婆薮(太阳神)为人所知,被切下的赘肉则化身为一头大象。故有谚语称:‘莫使人捉住大象,只因大象分享着人类的天性。’”
《百道梵书》第二章曾云:“经由献祭,阿耆尼、因陀罗与苏利耶拥有了高于其余诸神的权威。”
不论以何种方式取得此地位,毫无疑问,此三神乃是吠陀时期最受欢迎的神祇。阿耆尼自成一个等级,因陀罗与苏利耶皆率领有与之紧密联结的其他神祇,也拥有十分相近的特质。较为突出的吠陀神祇或可作如下分类:(1)火神阿耆尼;(2)太阳众神或光之神;(3)风暴众神,或因陀罗率领的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