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维杜罗,创世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起点。当前的宇宙,只不过是一系列过去的世界和将来的世界中的一个。宇宙能量在潜伏期和显现期之间一直切换着。潜伏期,即宇宙的消融状态;显现期,则被称为宇宙的创生状态。
被造之物,种类众多。未显现状态,或者叫作宇宙能量,由三德组成。当三德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宇宙智性、宇宙自我、宇宙心灵、感觉和感官、元素的微妙原理以及元素自身都将得以显现。以上这些要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结合,并一再重组,所有的存在与万有的“创造”也就完成了。
其中,有静态的存在者(Sthāvara),比如草本植物、藤蔓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它们的意识尚未萌发出来。在它们的身上,只有触觉得到了开发。
然后,就是更高级的动物类——野兽畜类等,在它们身上,嗅觉得到了高度的进化。
接下来是人类。
最后是神(Devas)、祖灵(Pitris)、天使(Gandharvas)和半神人(Kinnaras)等等。
哦,维杜罗,所有的这些都是梵天的创造。创造的过程是这样发生的:
世界还潜藏在海底,神躺在蛇王阿南塔(Ananta)的身上冥想,阿南塔则漂浮在水面上。神在闭目休息,但他的意识是完全清醒的。他陶醉于自我的喜乐之中。
当创世的时间越来越迫近,突然,神感到体内有一阵搅动,继而从他的身体中央,盛开了一朵莲花。莲花的光芒格外耀眼,照亮了整个海洋。
在那朵神奇的莲花之内,是所有用于创造的质料。神自身也被吸收到里面,变成了一切事物最内在的基础。
时间到了,梵天突然从莲花里升起,复又坐落于莲花之上,他伸出脑袋,朝着四方四次环顾,观察是否还有其他的存在物出现。因此,他也被叫作“四面梵天”(four-faced Brahma)。
梵天尚未认出自己,并忘记了他的前一次创造。他变得焦躁不安,渴望从心里寻求自我知识。他看看自己,又看看外在的这个世界,他明白无法通过外界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从自身入手。于是,他进入冥想,去寻找自我知识。最终,他发现了真理,神就寓居在他自己的心中。同时,他又在一切事物中发现了神,真实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然后,神对他说道:
“哦,梵天,我命令你:再一次创造世界,就像你过去常做的那样。创造对你来说并不陌生。被造之物早已在我之内,这些是你最熟悉不过的事物。创造只是将已存在的事物投射出它们的具体形象。”
这个时候,刮起了一阵飓风,海水就像被激怒了似的翻腾起来。
梵天利用自己从苦行中获得的知识与力量,将大风与海水收进了自己的体内。他发现自己已经飘浮在以太当中,虽然,他仍然坐在那朵莲花之上,他返回到莲花的心中,并将它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将其创造成三个球体——天界、大地和天空。
梵天还赠予这个世界四部吠陀:《梨俱吠陀》( Rik )、《沙摩吠陀》( Sama )、《耶柔吠陀》( Yajur )、《阿闼婆吠陀》( Atharva )。
梵天是哲学家口中的“Sphota”(绝对理性)的人格化,也表达为“唵”。他也被称为神的首现,属于第一次诞生。
梵天创造的第一批人类是圣人。他们一被创造出来,就自然进入了深度冥想,并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梵天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人类物种繁衍的可能性。正当他在沉思,应当以何种方式保证人类种族的绵延不绝时,他自己的形体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半成了男人,另一半成了女人。
男人叫作摩奴,女人叫作沙塔鲁帕;于是,他们孕育出了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