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笃实宽厚的道德实践,从尧舜禹时代就开始了。在这三位圣贤人物中,舜帝以宽厚之德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在中华民族德育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舜,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他待人接物一向以宽厚为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力量来感化他人,体现了笃实宽厚的美好品德。
■ 舜 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姚姓族人是黄帝、舜的后裔。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在传说中的黄帝之后,华夏大地又先后出了3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在当时,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第一任部落联盟首领尧年纪大了的时候,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大臣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您的位子很合适。”
■ 尧天舜日
尧严肃地说:“不行,丹朱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
这时,有一个叫
兜的人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这一天,尧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有人推荐了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的名字叫舜。尧点点头说:“嗯!我也听说这个人挺好,是个有德行的人啊!”
尧决定先考察一下舜,就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看看舜能不能领导好她们,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人也糊涂。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给他娶了一个后母,并生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里,做个好儿媳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舜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不想引起家庭矛盾。他告诫娥皇、女英,应该努力与全家和睦相处,不要因出身高贵而使性子、添乱子,凡事多多礼让,多多照料家人。
娥皇和女英用智慧和宽容,把一本难念的“家经”念得顺畅,不但极大地成全了舜的名声,而且巧妙地化解了家庭危机。这一切,都表明舜已经妥善地处理好了复杂的家庭关系。
舜在其他方面也都表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卓越的才干。只要是他劳作过的地方,便会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舜领导的部落所居之地,一年成村,两年成邑,三年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城。
尧得知了这些情况,心里非常高兴,赐予舜细葛布做的衣和一把五弦琴,又赐予他牛羊,还为他修筑了大粮仓。
■ 舜陵午门
■ 舜帝陵前的华表
舜的后母和弟弟象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就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暗害舜。
有一次,瞽叟叫舜去修补粮仓的顶。等到舜爬上仓顶后,象就把梯子搬走了,然后在仓下点火想把舜烧死。
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不知去向。幸好他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了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到井里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
舜在井里发现从井口落进来大块土石,就赶紧在井的内壁上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快速跑回家去。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准备占有舜的房子和那把漂亮的琴。
■ 舜帝铜像
象刚进舜的屋子,突然发现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很想念您,特来看望您了。”
舜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弟弟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更加谨慎。
瞽叟和象见舜躲过了数劫,再加上娥皇和女英对他们细心地照料,也就不敢再暗害舜了。尧发现舜理顺了家庭关系,又让舜参与政事,经受各种磨炼。舜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舜坐着牛车到盐池边视察,恰好众民久盼的南风就在此时刮起来。本来在盐池边呆坐的人们顿时活跃起来,高兴地挎上柳条筐去采集盐块了。舜被眼前的这样一幅民乐图感染,喜欢弹琴的他拿出五弦琴弹唱起来: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意思是说:温暖的南风你可来了,我的百姓就用不着发愁了;温暖的南风你来得正是时候啊,我的百姓可是要发财致富了。
刮南风为何就让人高兴呢?因为当时人们吃的盐还都是盐池水日照挥发后生成的自然盐。如果无风,水蒸气就浮在池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离层,影响池水继续受热蒸发。再有,当风吹拂盐滩时,还会促使水面波动;波动的水比静止的水承受阳光曝晒的面积要大,这也会加快蒸发促成盐的结晶。
舜那时仅是凭经验知道南风的重要性,科学道理还没有掌握。但是这不影响他看着百姓乐业的舒畅心情。百姓们见舜为他们弹唱,受到鼓舞,采集盐块更有干劲了,个个装了满满一柳条筐。
舜不但心系百姓,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还在用人方面多有建树。对先进者大力提拔,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对后进者本着宽大为怀的精神,能不处罚的尽量不处罚,主要以教化为主,使其进步。
尧通过对舜长时间的考察,最后确认他是个品德高尚又很有能力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 舜帝殿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了。他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舜的心里其实一直想着尧的儿子丹朱。尧去世的时候,宅心仁厚的舜准备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在这种情况下,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正式当上首领后,不计前嫌,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同时,他也没有记恨象当初对自己百般陷害,封象为诸侯。
舜一直崇拜尧,也要像尧那样,做一个禅位让贤的君子。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争气,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治水能手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以仁德之心宽厚待人,尤重孝道,舜的传说恰恰是以宽厚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就成了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
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可谓万古流芳。
舜帝与两位夫人娥皇、女英的感情很好。舜帝执政39年以后,到长江一带巡视,不幸在苍梧之野去世,葬在九嶷山上。娥皇、女英闻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帝。
她们走到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苦地流泪。她们的眼泪落在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泪痕,变成了“斑竹”,也称“湘妃竹”。她们想:舜帝驾鹤西游,从此与之天人永隔,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后人称她们为“湘妃”或“湘夫人”,称舜帝为“湘君”。
五帝 中华文化中五帝一般是指上古传说中的5位圣明君主,是中华远古杰出首领的代表。关于上古传说史中的5位圣王五帝有各种说法。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列的5位远古圣贤,他们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葛布 俗称“夏布”,是指用葛茎中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葛,植物名。多年生蔓草,其茎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叫葛布。关于葛布最早的文献记载《诗经》里有一篇《葛覃》中写道:“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说明人类已经在那个时候就利用葛藤的纤维进行纺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