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创畜牧业与渔业

伏羲处于狩猎采集的时代,人们只知道通过打猎和采摘果实获取食物,吃的是猎物的肉,喝的是猎物的血。当打得猎物少时,就少吃一些;当打得猎物多时,人们就多吃一些。但是,当时的人们进行狩猎的工具,除了一双手、一双脚、一身蛮劲外,充其量还有一些木棍与石块。再加上猎物毛丰皮厚、爪牙锋利,会对企图捕杀它的人类造成致命的伤害。

■伏羲庙牌匾

■狩猎的人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当时的野兽很多,但人们要想成功地捕杀,还是非常不容易的。看到人们捕猎野兽的艰辛,而且当时捕猎野兽的人们还经常遭到野兽的反击,弄得或死或伤,善于动脑筋的伏羲,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有一天,伏羲正在为如何猎获动物思考,突然,他无意中看见身边一棵枯树,树枝上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结出的网,将飞来的昆虫粘住。昆虫挣扎着,很快就将蜘蛛网折腾破了,眼看就要逃出蜘蛛网的控制。

正在这时,蜘蛛迅速爬过来,将蜘蛛网上的其他丝线,狠命地一把把抓过来,死死地一圈圈缠住昆虫,昆虫逐渐无法动弹。这个自投罗网的昆虫,最终就成了蜘蛛的美餐。

伏羲受到蜘蛛利用“网络”巧捕昆虫的启发,就上山割来葛藤,编起了像蜘蛛网一样的网。

伏羲在野兽的必经之地布置好网,然后预先埋伏在近旁,一旦发现有野兽自投罗网,钻入网中,就拿起木棍、石块,将自投罗网的野兽打伤打死,甚至是生擒活捉。

伏羲还有另一种捕兽办法,就是先在野兽的必经之地,预先布置起一个个网,一部分人埋伏在网的近旁,另一部分人,负责驱逐野兽,将野兽诱逼到预先布置的网中。

伏羲织网技术教给了人们,让人们利用网来捕猎野兽。遇到大兽,就执锐器群起而攻之。他教的办法和发明的武器打猎收获很多。

就这样,人们猎获的动物越来越多。当人们吃不完时,他又教人们将那些受轻伤的小兽豢养起来,从而揭开了人类饲养猪、马、牛、羊、鸡、狗的序幕。这就是古书上说的“六畜”。

六畜 是6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我们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了家畜。六畜各有所长,在遥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此后,人们圈养动物生育繁殖,以补充淡季食物的不足,这些举措,改变了人们饥饱不均的局面,为人们的稳定生活打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把历史由狩猎时代逐渐推向了畜牧时代。

■织网饲养雕塑

伏羲制网捕兽,结束了我国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开辟了我国远古的畜牧时代,而且其晚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伏羲驯化牛、马、羊、鸡、犬、豕六畜,结束了我国远古的游牧不定居时代,开辟了远古定居时代,出现了部落。

伏羲发明以网捕兽的方法后,受到人们的敬仰。但伏羲依然时常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想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再提高一些。

有一天,伏羲在河边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河里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起好高。一会儿,又是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

伏羲看到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肯定会不错!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捉鱼,没费多大工夫,就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很高兴,就把鲤鱼拿回家去了。

■伏羲陵三清观

■伏羲教人捕鱼

伏羲的儿孙们看见伏羲捉来了鱼,也都欢欢喜喜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

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让我们有更多好吃的食物。”

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就这样,伏羲的子孙们捉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还有捉到几条的。这下子大家都欢喜得了不得,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就这样,没到3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伏羲又打发人给住在别的地方的人们送信,喊他们都来捉鱼吃。

有一天,龙王带着龟丞相忽然跑来对伏羲说:“你们这么多人跑来捉鱼,这不是要把我的龙子龙孙们都捉完吗?你们应该停止捉鱼!”

丞相 也称宰相,是古代我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辅佐皇帝治理国政,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无所不统。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异动等,丞相派属官前往处理;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

龙王 是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着兴云降雨。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四灵之一。龙王分别有: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因此,龙王是非常受古代人们欢迎的神之一。

伏羲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龙王说:“你们吃什么,应该由你们自己解决,但你们不应该捉我的龙子龙孙。”

伏羲说:“河里的鱼是上天安排的自然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你不让我们捉鱼吃,难道要违背上天的旨意吗?”

龙王听伏羲这么一说,心想,真要违背上天的旨意,恐怕自己的命就难保了。

正在龙王进退两难之际,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对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用手捉,就捉不到鱼,这样既保下了您的龙子龙孙,又不违背上天的旨意,让他们看着河里的鱼干着急,这该多好啊!”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向伏羲说:“那好吧,你们可以吃鱼,但我有个条件,就是不许你们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想,最后自信地说:“好吧!”

■太极殿内伏羲圣像

龙王带着龟丞相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伏羲也带着儿孙们回去了。

伏羲回去以后,就想不用手捉鱼的办法。想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又想了一个上午,还是没有把办法想出来。到了下午,他躺在树阴底下,眼望着天,还是在想。

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以前自己编织的用来捕猎动物的网。他觉得这网能捕猎动物,肯定也能捕鱼。于是,他把网拿到河边,把网散开放进河里,然后手握长棍在岸边静静地等候着。

隔了一会儿,伏羲拽着网纲把网拉出水面,惊喜地发现网里有好多欢蹦乱跳的鱼!这个办法真好,不但比用手捉鱼捉得多,人还不用下水了。

■伏羲八卦图

伏羲带着网和捕到的鱼凯旋,并赶紧把这个方法教给了人们。从此以后,人们就都学会用网打鱼了,吃的食物也就更多了。

当捕的鱼越来越多,人们吃不了时,便将鱼养起来,如同人们将吃不完的动物圈养起来一样,就这样,逐步地便诞生了渔业。

正是由于伏羲开启了我国上古时期畜牧业与渔业的先河,因此后人将伏羲称为“畜牧业与渔业的鼻祖”。

阅读链接

中华姓氏起源于伏羲。在伏羲之前,人们无名无姓,过着群居杂居的生活,人伦不分,婚配无序,后代成活率很低。

伏羲经过长期思考,开始定姓氏,明伦理。他认为风的威力最大,自姓为风,其他或以动物、植物为姓,或以居所、官职为姓,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现在中华姓氏3000多个,直接起源于淮阳的大姓李、陈、王、孙、胡就有100多个。所以说,万姓同根,源于伏羲,根在淮阳。淮阳是姓氏文化的发源地。 qy4rp1WXB1s6ZWUkLJXqBRFZCbxWIHTvIx4/gPOSNDqjiarrEH9hDXhG49QKr7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