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子道学高深的传说

那是在我国西周时期,在中原地区有一条涡河,河北岸有个村庄叫郑店村。这里南临涡河、谷水两条河流,北枕龙山之峰,环境清幽,风水极佳。

郑店村的中心有一片李子树林,春季里,一树白花,犹如朵朵雪花飞落林中,堆满枝头。李子熟了,果大如拳,芳香四溢,色泽光亮,呈紫色或橙黄色,好似一颗颗透明的玛瑙镶嵌在青枝绿叶间,实为罕见。

■老子画像

郑店村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中有个女儿叫玉女,年方二十,模样俊俏,温柔大方。这一天,玉女到谷水河边洗衣服,衣服刚洗完,忽然听见震耳欲聋的水声响起,抬头一看,只见迎面顶水漂来一样东西,还大声地叫着,仿佛游龙一般,摇头摆尾地向玉女身边游来。在离玉女两三米远时,水浪逐渐消失。

这时,玉女见一枚果子慢慢游到近前。她伸手捡了起来,只见是一枚李子,又红又大,闻着喷香。此时,玉女突然感觉口渴难耐,连果皮和果核都没吐就把水果吃了。玉女自从吃了这颗水果后就怀孕了,但十月怀胎并未分娩。直至怀胎八十一载,20岁时吃李子怀孕的姑娘已经101岁了。

有一天,天气比较热,玉女来到李树果园,又感觉口渴得受不了,就来到一棵较大的李树旁,伸手去摘一颗较大的李子,抓着树枝往下拽。

这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只听“咔嚓”一个响雷,一个男孩从玉女肋下蹦了出来。

■ 老子蜡像

■ 老子壁画

玉女此刻也把水果摘了下来,往地上一看,只见地上跪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口中说道:“孩儿拜见母亲,不孝孩儿给母亲叩头了!”玉女见状,急忙说道:“你胡子都白了,怎么喊我母亲?”他就把母亲吃水果怀孕带他81年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

他一生下来连走9步,步落之处,莲花绽开。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当宣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众生。”

这时,阳景重耀,九天称庆。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面凝金色,美眉广颊。

玉女带着他到水池中洗澡,忽见9条龙腾空而来,化作9条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刻,又有万鹤翔空,翩翩起舞。

这时,9条巨鲤化作9条龙,从地下涌出。龙飞之处,出现3眼神井:第一条龙涌出的地方叫第一井,后来被美誉为“华夏第一井”;第六条龙涌出的地方叫金六井,后来被美誉为“华夏金六井”;第九条龙涌出的地方叫九井,后来被美誉为“华夏九井”。

■ 老子论道图

玉女生下男孩不久,她的父亲就得道成仙,飞上天庭,玉女也要重返仙界。玉女临行前对男孩说:“我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毕,已有天上真人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了。

此消息很快传遍方圆百里,十里八乡七十二行的状元,都前来拜见。由于男孩雪白的胡须长垂于地,像个有道的高人,大家公认他为老子。

由于老子道学深厚,凡是受过老子教诲的人,大都能领悟修身养性的人生境界,有所成就。至此,老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

据传,老子是尧舜时期著名长寿者彭祖的后裔。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庄周在《庄子·刻意》中记述彭祖时说: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意思是说,嘘气呼吸,吐出胸中浊气,吸纳清新空气,像黑熊攀树那样缘引身体,像鸟儿展翅飞翔那样伸展四肢。这是延年益寿的方法。这样做乃是舒活经络气血的人,善于养身的人,与像彭祖那样延寿的人所追求的一样。

另据后来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身为众仙之祖、众圣之师的鸿钧有3个弟子,即元始天尊、老子和通天教主,他们分别创立了3个不同派别的宗教。

■ 老子书写《道德经》

在当时,这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进行了一场大战。

酣战之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霎时间,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位鹤发童颜的道人,俱带霞光万道,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在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

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

须弥山倒性还存。

老子其人到底有多大本事,当时无人知晓,因其留下的《道德经》广为传诵,越传越奇,遂被奉为寿与天齐的神仙,并有神话传颂他的事迹。

■ 老子色彩民俗画

老子之所以有《道德经》传世,是因为他有着满腹学问。老子曾经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守藏史”之职,主管国家图书馆存藏的竹简。

周武王继位后,老子负责记录朝廷的朝政议论。当时等级森严,除周武王可伏几而坐外,朝臣们只能无依无靠地席地而坐。然而,老子却被特封为“柱下吏”,可倚柱而坐,记录政事。

■ 老子神像

周成王执政的时候,曾经派老子出使西极大秦、竺干等国。老子到处讲学,颂扬周德。

大秦是我国古代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竺干就是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由于老子仙风道骨,学识渊博,令人钦敬,所以,当时各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

轮到周昭王执政时,老子事周已近百年。料知将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不愿介入这尔虞我诈的争斗,于是,他辞去朝官,骑了头青牛,西出函谷关,去昆仑山隐居修行。

老子经过函谷关时,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即将隐遁,就诚恳地请老子著书,将自己的哲学思想、智慧结晶留给后人。于是老子写下了洋洋五千言,这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唯一著作《道德经》。

■ 老子授礼雕塑

其实,在老子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著作,例如《伊尹》《辛甲》和《太公》等。相比之下,老子的《道德经》则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观念。

先秦时期将黄帝和老子联称,产生“黄老之学”,老子也就成了这个学派的祖师。后来在西汉初年,由于西汉政府崇尚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对老子非常崇拜。

由于对老子的渲染越来越多,黄老学说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和信仰,就尊奉老子为祖师,称他为“太上老君”。他写下的《道德经》,被奉为最高经典,为信徒所推崇。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发挥“道”和“德”两个概念。这两个名词也就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对于“道”和“德”的描述,多层次地剖析了宇宙、国家、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内涵。老子之“道”运用到社会方面就是他的政治思想,运用到人体内部就是他的修养之法。他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人们要根据自然规律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其实,最能表达老子的“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它包含了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

所以,在这里蕴含了人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老子以言简意赅的话语,深邃而透彻地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诸多学派的学者所奉行,在当时诸子百家中很有影响力。

阅读链接

在老子的家乡河南鹿邑的东北角上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

相传老子成仙后,为了解救家乡百姓被隐阳山阻隔之苦,乘青牛飞回家乡治山。他一鞭下去,被削去的山顶飞到山东成了泰山,再一鞭把山腰打到河南成了平顶山。这时老子把手中的鞭杆顺手插在地上,这就是这个铁柱子的来历。老子乘青牛飞走了,而那鞭杆就永远留在了那儿。从这以后,老子家乡就过起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了。 UjTnbQgERHGyAK0d8vy4C8F5ZW9Ry3dEdzYpv+C79qdJ/mioLMzZ9jwYGMQJE8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