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郑庄公灵活多变的外交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可谓攻必克,战必胜,使得郑国空前强盛。

郑国之所以在春秋初期扬威一时,是和郑庄公的外交胜利分不开的。郑庄公在外交中运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法宝,挟天子以令诸侯,远交近攻,结强制弱、分化瓦解敌方阵营,化敌为友等策略,终于使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小霸中原。

春秋生活场景复原

春秋战国战争战场

郑国位于陕西华县东北。郑庄公执政时,成功地处理了内政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国力统一。随后,他通过积极而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最终小霸中原。

郑庄公自幼就没有得到母亲武姜的疼爱,武姜偏爱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她多次请求当时的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这个矛盾便愈演愈烈,最后共叔段与武姜合谋发动武装袭击。郑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能否顺利地平定内乱,是决定这个国家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关键。郑庄公在得知共叔段叛乱日期后,派公子吕统帅200辆战车讨伐叔段,最后共叔段逃到共国,一场叛乱平息。

郑庄公平定内乱,巩固统一之后,便制定了灵活多变的外交方针,从调整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积极向外发展势力。

春秋以来,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平王东迁后,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的不断袭扰和诸侯的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位于今河南西部的成周之地,其方圆不过一二百里。

郑国虽然到西周末期才被封为诸侯,但与周王室的关系却很深。郑国的第一代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弟。由于这层关系,郑国历代君主都在东周王室内担任卿士,握有重要权力。

周平王 (约前781年—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代王,都于雒邑。周平王东迁洛邑,传了23个皇帝,至赧王亡,史称“东周”。周平王时周的国力已衰,相反,诸侯国的地盘却越来越大,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在犬戎攻灭周幽王的战争中,郑桓公效忠王室,在骊山下为周幽王战死。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后,和晋文侯一起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此,周平王对晋、郑两国一向很倚重。

这样的历史渊源,为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郑庄公善于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处理与周王室关系时,既利用拉拢又威胁打击。

一方面,郑庄公利用周王室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周王的军队攻打诸侯,不仅增加了军事力量,更使自己的征伐问罪变得师出有名。

另一方面,郑庄公对周王室又不时加以威胁打击,使其成为手中听话的傀儡。在周平王时就想把朝政大权交给虢公忌父一部分,这引起郑庄公不满,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后来,周桓王时想把全部政事交给虢公忌父,郑庄公便派人割了周王温地的麦子和成周附近的稻禾。

周王地位虽然动摇了,但面对骄横的郑国也试图振作一下子,于是发动了对郑国的战争,想通过此次战争制服郑国,恢复周天子的权威,结果却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威风扫地。

东周列国志插图

郑庄公竭力维护在周王室的地位,利用周王“共主”的名义来为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从而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利用这一有利的政治资本,郑庄公对各个诸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

春秋时期的车马浮雕

在当时,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大致分成两大集团:一边是郑、齐、鲁三国,一边是宋、卫、陈、蔡四国。对于这些诸侯国,郑庄公采用了远交齐、鲁,以“王师”的名义近攻宋、卫的外交政策。

齐国是当时中原最大的国家,然而齐国地处海滨,与中原地区中心的郑国相隔较远。郑国要向外发展势力,齐国不是绊脚石,相反,如果结好齐国还可以利用齐国,夹攻宋、卫等国,所以郑庄公便极力拉拢齐国。郑庄公在位34年间,与齐国一直保持结盟友好关系,从未发生过战争。

公元前720年冬,齐、郑盟于石门,此后,齐国还在郑、宋、卫三国之间斡旋,使宋、卫与郑言和,并追随郑国伐宋,郑国也曾帮助齐抵御北戎的进攻。

由于郑庄公对齐正确地采取“远交”政策,使得齐国长期与郑国结好,而郑国则利用齐国,使自己成为实际上的霸主。

虢公忌父 东周初期西虢国国君,公爵。当时,郑庄公承袭了父亲郑武公在朝廷的卿士职位。公元前718年,曲沃背叛王室,周桓王命虢公讨伐曲沃,在翼地立晋哀侯。公元前715年夏,虢公忌父始正式成为周朝的卿士。

鲁国也是郑国“远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对象。鲁国北凭泰山,东依大海,西南与宋接壤,西北与齐连界,地理形势造成鲁更多的是与宋、齐打交道,而与远方的郑国没有多少直接的利害冲突。当时的鲁与宋是友好盟国,而郑与宋是仇怨之国,为了对付宿敌宋国,郑庄公便想方设法拆散鲁宋联盟。

宋殇公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710年。子姓,名与夷,宋宣公之子。他是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五任国君。宋穆公之位传自兄宋宣公,宋穆公为报兄恩,传位于宋宣公之子宋殇公,将其子公子冯送到郑国当人质。宋殇公在位时好战,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前718年,郑庄公伐宋,鲁公由于对宋使回答不满,拒绝救援,两国关系出现国裂痕。郑庄公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派使前来与鲁国商约摒弃前嫌而修新好。

后来,郑庄公将郑国助祭泰山时的汤沐邑和鲁君的许田之邑交换,又把郜、防两地送给鲁国。就这样,郑国和鲁国各自得到自己附近的土地,解决了两国关系中的问题;同时,郑庄公既讨好了鲁国,又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

在郑庄公的外交攻势下,鲁最终与宋绝交,成为郑国的追随者。郑、齐、鲁从此形成了从西到东横的联合,这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春秋时期用于联盟的石圭盟书

宋国是郑国向东扩展势力的最大障碍,两国矛盾由来已久。宋殇公即位时,公子冯出奔郑,郑国想把公子冯送回国为君,宋、郑因此结怨,在此后的若干年里,宋、郑之间战争不断。

春秋时期形势图

郑庄公在位期间,曾经用周王室的军队,打进了宋的外城。宋人为报复而伐郑,兵围郑国的城邑长葛。郑庄公便以王命伐宋。随后又联合鲁、齐再伐宋。结果宋国在戴这个地方被打得全军覆没。后来宋殇公死后,宋人向郑国迎立了公子冯为君,宋、郑斗争告一段落。

郑庄公通过对宋国的一系列战争,炫耀了武力,显示了强大,俨然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虽没有做成真盟主,但可以算是准霸主的国家。郑国在郑庄公的领导下,其强大足以使诸侯敬畏,而这正可以表明郑庄公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阅读链接

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参与共叔段的反叛很生气,一怒之下,把武姜软禁起来,并发誓说:“死后黄泉路上再见!”

时隔不久,郑庄公思念母亲,但又不能违背自己发誓说过的话,便整天闷闷不乐。这一天,素有孝名的颍考叔对郑庄公说:“国王不必发愁,我有个主意。您可以挖条隧道,下及泉水,您同母亲在那里相见,既见到了母亲,又不违背誓言。”

郑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主意,与母亲在隧道里相见,并向母亲请罪。母子又恢复了亲情关系。 0B2Qk+eWJ3W8SpX6QsL/5bM8K+RRYEx8z0V8J6/vlojCEkJo7FkSIpMuQPJXaj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