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晋文公姬重耳

晋文公重耳(前697—前628),晋献公的儿子,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他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公元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使得晋国国力强大起来。他后为周王室平定了诸侯之乱,使周王朝得到了一时的安定,他因此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晋文公文治武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他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和法家等学派所称道。

■ 晋文公姬重耳的画像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妃子,他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很危险,就先后逃到别的诸侯国避难去了。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同狐偃和赵衰等人再一次到别处逃难。他们先后逃到狄、卫国、齐国、楚国。

楚国的成王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问重耳将来怎样报答他?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

公元前636年,流亡了19年的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并被众人拥立为君。这就是晋文公。为巩固统治地位,晋文公便找来狐偃、赵衰等人商量改革朝政,令狐偃与赵衰制订国策,建立制度。他让狐偃全权改革,并让赵衰辅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同时,大量起用受惠公、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突出的新贵,笼络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能够和谐相处。

晋文公还设立了三军。

在赵衰的建议下,任命郤谷为中军元帅,郤溱为中军佐。任命狐毛为上军将,由狐偃辅助。任命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这样,公族为主,外戚为次,远亲为辅,形成了由六卿统领军队的完整阵容。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但晋文公之志不仅在此,他要称霸中原。就在晋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与胞弟王子发生火并,王子联合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名正言顺地下令出兵勤王。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溃不成军。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周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地辅弼王室,周襄王将阳樊、温、原、赞茅4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晋文公。

由此,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平定王子带之乱后,晋文公个人形象和晋国的国际形象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于是,晋文公率军威慑卫国,令卫国大为恐慌。不久,晋国主力南移至曹国,俘虏曹共公,令曹国附晋。

此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当时楚成王本想与晋国一决高下,目标是救援卫国和曹国,不想卫、曹两国竟被晋国策反。于是,楚成王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以制衡晋文公。

■ 周襄王胞弟王子带

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宋襄公的儿子到晋国请兵援救。晋文公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后,便派出了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晋、楚两国刚一交战,晋文公就立刻命令往后撤。

晋军中有些将士想不开,狐偃解释说:“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任,那么我们就会理亏了。假如我们退了兵,他们还不罢休的话,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也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90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好了阵势,并严密监视战场情况。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紧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相对垒。

公元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晋、楚两国大军集结完毕。一场关乎晋文公政治生涯乃至华夏文明走向的大战即将来临。晋文公登上高台,指挥晋军。晋文公手下大将先轸、郤溱率领中军,护卫在晋文公左右。狐毛、狐偃领上军居右,栾枝领下军居左。

大战开始了。刚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让战车拖扬起一阵阵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原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他见此情形,就不顾一切地直追上去。结果,正中了晋军的埋伏。

■ 城濮之战复原图

■ 城濮之战复原图

此刻,晋军的中军精锐,突然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那些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也回过头来,会同中军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爱惜生灵,他吩咐将士们,只把楚军赶跑,不要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觉得自己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尽获楚军遗弃的粮食,凯旋回国。晋文公霸业已成,率军撤退,一路高奏凯歌,军容甚整。

公元前632年5月,晋文公奉周天子之命,召集各路诸侯在践土会盟。同年冬,晋文公在周、晋边界线上,再度以霸主之命号召诸侯,并由自己主盟,加固诸侯之间的联盟。

公元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诸侯,他让晋文公代替自己发布命令,要诸侯到翟泉面见周天子。周襄王还特许晋国狐偃代晋文公主持会盟。当年6月,诸侯大会在翟泉如期举行,在活动中,晋国彰显了高人一头的优越感。翟泉会盟,标志着晋文公的霸业达到了巅峰。城濮之战和3次会盟后,中原出现了晋国独大的新格局。诸侯们在晋文公霸主的光辉之下,积极拥护晋国。但也有例外,他就是特立独行的郑文公。

■ 晋文公雕塑

现在晋国势大,郑文公对晋国更不放心了。于是,郑文公就与楚国联络,希望以此为助力,打击晋国势力,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晋文公本来早就想伐郑以报当初轻慢之恨,这次正好有了借口。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向郑国发起进攻,此番征战虽未灭郑,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无礼,从此小心侍奉晋文公。两年后,郑文公去世,晋文公送在晋国做大夫的郑国公子兰回国即位,这就是郑穆公。郑穆公在位22年,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晋文公在霸业初定后设立了三行,即中行、右行和左行。三行军主要是为了防御在太行山一带游弋的胡人。这支军队作为晋国不怎么起眼的后备军,却为后世史家所反复提到。因为按照周代制度,诸侯扩军不能超越三军,而此时晋国则是3支正规军,外加3支后备军。可见其势力之大。

晋文公即位以来,他文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事实上,狐偃、先轸等都属于作风强硬的政治家,这就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很需要一位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人来润滑摩擦,而这个人,就是当年曾经陪同晋文公历尽磨难的赵衰。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为了表彰赵衰,为了使贵族们的权益分配更加合理,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晋文公裁撤仅存在了3年的三行预备役,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

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在晋文公的刻意安排下,赵衰统领新军。诸侯扩为五军,旷古未有,这再一次证明,晋文公享受着诸侯领袖的绝对优势与权威。

公元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

晋文公时代结束,晋襄公时代来临……

阅读链接

重耳在齐国时,他的夫人为了他能顺利回国,就劝重耳不要苟且偷安,只图自己过上安逸的生活。

当重耳一时糊涂不听劝诫时,她就以女人的智谋给重耳敬酒,想在他喝醉时,让狐偃等人把他带离齐国。当重耳酩酊大醉时,她知道时机成熟,就吩咐狐偃等人,将重耳抱上车去,逃到了楚国。

重耳的夫人是个重感情的女人,在个人幸福与晋国复兴大业面前,她深明大义,舍小为大,这种千古罕有的贤德,实在值得人们敬仰!

[旁注]

狐偃 (约前715—前629),也称子犯、舅犯等,重耳的舅舅,春秋时晋国的国卿。狐偃在城濮之战中起到重要作用,晋文公盛赞“偃言万世之功”,给狐偃以极高评价。

太子 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后世从秦朝到明朝继续沿用,只是在叫法上各个朝代稍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拥有类似于皇帝的东宫。

周襄王 (?—前619),姓姬,名郑,周惠王之子。春秋时期东周国王,在位33年。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城濮之役后,襄王想让晋文公恭敬地服从他的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并惩治不忠于王室的邪恶之人。

成得臣 (?—前632),成氏,姓芈,名得臣,字子玉,他是若敖氏后裔。公元前637年,他因战功被推荐为令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后在城濮之战中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城濮 古地名。一说在今山东省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附近。春秋时期卫国属地。著名“城濮之战”发生地。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楚成王 (?—前626),熊氏,姓芈,名恽。他在位45年,于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战中战败宋襄公,称雄中原。重耳逃到楚国时,他曾以厚礼接待了重耳,对重耳谋取霸业,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

中军 春秋时期,行军作战分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主将在中军指挥,后世常以中军代称主将。此外,“中军“一词还是官名。汉、晋将军中有此名,或主军事,或总宿卫,不常置。在南北朝时期也有此官号,用以安置权臣。

赵衰 (约前683—前622),赵氏,姓嬴,名衰,字子余,谥号“成季”,故史称为“赵成子”。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他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并且颇受倚重的功臣,但是他本人从不争权夺利,不计较个人地位。 lu0QkPdJTQ4n1ufKD/mo94X2HP8BY9I5rQxSP6uVybKSRKgKT41opobGjKWbB8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