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皮影戏出现的美丽传说

在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末战国初的宋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墨子做了一个针孔成像的实验,他在蜡烛和屏幕正中间放了一块带有小针孔的挡板,在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等大倒立的烛火图案。

■皮影戏《西天取经》

■皮影戏

后来,墨子的弟子在所著的《墨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这里的“午”就是小孔所在处,表明小孔呈现的是倒像,其原因是在小孔处,光线交叉的地方有一点的“端”。

后来,墨家弟子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性质,讨论了光源、物体、投影三者的关系与原理。

战国末期的韩国有一位著名思想家叫韩非,他在所著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人为周天子画像,3年才画成,周天子看了,觉得把自己画得像漆的一样,于是非常气愤。

画像的人说:“修一个10尺的墙,开凿一个8尺宽的窗子,当太阳出来照在画像上时再去看吧!”

周天子就按照画像人说的去做了,他看见画像上出现了龙蛇、禽兽和车马等,画像上一切东西都具有了,周天子高兴极了。

另外,传说在秦末楚汉相争的时候,楚霸王项羽派重兵在咸阳围困住了刘邦的汉军。汉军当时守城将士不多,一旦被西楚兵攻破,汉军将一败涂地,因此汉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绝境。

刘邦的谋臣张良非常沉着镇静,他思谋着既然武力难以取胜,那就独辟蹊径采取文的方式进行破解吧!张良在城墙上布置了很多人影士兵,并让这些人影士兵来来往往地巡逻着,在黑夜灯光的映照下,朦朦胧胧的,很像是许多真的士兵在巡逻守城。

张良还在城楼上设下大帐,他用皮革制成人影,配上管弦伴奏,用人影进行了表演。项羽的士兵听说后都到城下看戏,演出的内容却是霸王将士在汉地奸掳烧杀和民不聊生的故事和场景。

■皮影武将

张良在表演人影戏时,还利用评书和鼓书演唱戏中的台词,向城下的楚军喊话:“将士们,假如有军队在你们的家乡征战,你们父母、妻儿也遭受同样的奸掳烧杀时,你们还能为霸王卖命吗?”

■皮影人物

张良这一招果然见效,很快就动摇了西楚的军心,西楚将士不仅不敢贸然进攻汉军,还纷纷投靠汉军。一场别开生面的戏,竟使强大的西楚霸王不堪一击了。

后来便流传着“一评二鼓三皮影,智胜项羽三千兵”的民谣。张良城头演人影戏的说法一直流传着,人们都不知道张良怎么弄的人影,传说越传越神奇,简直把张良说得像神人一样。

至汉文帝时代,太子刘启出生后总是啼哭不止,整个皇宫为此苦恼不堪。

有一次,一个宫女偶然发现年幼的太子盯着窗外树叶投在地上的影子出神,这样就忘记了啼哭,并高兴得手舞足蹈。

于是,宫女们就用树叶剪成各种人形和动物的样子,并用灯光把影子投射在白布上或墙壁上哄逗太子开心。由于树叶很快就会干枯,保存时间太短,后来宫女们发现用牛皮做成的道具韧性好,容易保存和收藏,于是就用牛皮做道具进行投影,大家就叫它“皮影”。

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所著的《汉书·外戚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说:“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皮影“凤冠霞帔”

说是汉武帝时期,武帝有个爱妃李夫人病逝后,他思念不已,整日精神恍惚,不理朝政。大臣们都非常着急,却无又可奈何。

这时,恰好有一个道士叫李少翁云游至长安,他说能让死者显灵,武帝便请他进宫一试。道士问清了李妃的长相衣着后,便要了一间空房,答应3天后可叫皇上见到李妃。

3天过后,汉武帝来到房间。但见门窗紧闭,房中挂着薄纱,纱后燃着白色蜡烛。道士在幕内作法,一会就领着一个美人蹒跚而来。

武帝见那美人虽云鬓半掩,却与李妃相貌无异,正欲扑去时,那倩影却倏忽不见了。道士忙说:“阴阳两条路,皇上阳气盛,心又急,把魂灵冲跑了。”汉武帝非常后悔,并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皮影“娘娘头茬”

是假亲眼见,是真人未还。

偏偏只见半边脸,

还慢吞吞地来晚。

有首古诗《海阳竹枝词》把这个故事更鲜活地表述了出来:

张灯做戏调翻新,

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不管怎么说,汉武帝总算见到宠妃的身影。于是,他就封道士做了大官,并令道士设法再招倩魂,他要见一个活着的李妃。

道士说李妃已进入了仙班,请求为李妃盖一座雄伟的殿堂,并在墙壁石柱上都雕刻着祥云、神车和仙鹤等,这样李妃才能请得来。道士又供上各色神像和祭品等,并每天三拜九叩地请神。

道士折腾了近一年,但汉武帝只能看见李妃的身影儿,没有见到活着的李妃。汉武帝认为是道士有意在捉弄他,一怒之下就把道士赶走了。

朝廷官兵在搜查道士的府第时,搜出了一些用兽皮制作的许多人形图案,其中也有李妃的影像,汉武帝这时候才知上当了。

这件事传开后,民间艺人便纷纷效法,用羊皮制成人像来进行演唱谋生。在当时叫作“灯影戏”,因为它在演出时后台要点灯才能出现人影,也有人叫它“皮影戏”。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一般认为起源于汉。这就是说,在2000多年前就有皮影戏了。在汉代以前,人们就逐步掌握了一套娴熟的雕刻技艺,这为皮影的产生奠定了技艺的基础。

还有,人们很早便发现了太阳光与物体影子的变化关系,并运用它发明创造了测定时刻的日晷和可以精确计算年历的晷表等。在很早以前就有“形影相随”和“立竿见影”之说,可见人们在很早就对影子有了一定认识和运用。

汉武帝的传说出自《汉书·外戚传》,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最早的皮影戏。但是,人们为了纪念张良,把张良奉为皮影戏的先祖。

阅读链接

传说刘邦带领汉军在徐州的鸡鸣山被西楚大军围困了,汉军很少,难以抗击强大的西楚军。

刘邦谋士张良便在鸡鸣山上用洞箫吹奏楚调,引起了西楚兵的思乡之情。张良还做了许多人影士兵,在山上来来回回地巡逻,像有很多汉军在守卫的样子。

西楚兵于是就纷纷逃亡,致使楚霸王项羽进攻将士越来越少,最后只得撤兵。后人为了纪念张良的功绩,就把原来的鸡鸣山改为子房山。因为张良字子房。

【旁注】

《墨经》 战国时期墨家著作总集《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有《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其中,《墨经》光学八条论述了几何光学知识,它阐述了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还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鼓书 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主要流行于北方。其表演形式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等。演员自击的鼓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以鼓箭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

汉文帝 (前202—前157),汉代的第四位皇帝,名刘恒,汉高祖第四子,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后元七年六月,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武帝 (前156—前87)刘彻,幼名刘彘。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朝第六代皇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凭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赢得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仙鹤 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在道教中,仙人大都以仙鹤为坐骑。我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1LK3d+5H5j14eCUj6gbRBBn6H4/TYJyMVdF76AW1ahfJfpCRz0KJ6m46fj/1Co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