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初期的时候,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因为在官场受到排挤,就返回家乡专心研究起书法来。此时的他,心情非常轻松,远离了权力场上的倾轧,可以以无官一身轻的姿态,踏踏实实地钻研自己喜爱的书法了。
孙过庭给自己找了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在山脚下建造了一座小屋,在小屋旁边开辟了一个池塘,将不远处的溪水引进池塘,他准备效仿古代的书法先贤与青山绿水为邻,以文房四宝相伴,做一个与世无争一心做学问的书法家。
■ 孙过庭 (646—691),名虔礼。吴郡富阳(今浙江省富阳)人,也称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我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所著《书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墨迹《书谱》传世。
孙过庭的书房墙壁上悬挂着他亲笔所写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书桌上摆放着古人所流传下来的字帖以及他在观看这些字帖时,所体会到的感悟集合而成的笔记。
有一天,孙过庭正在写字的时候,他听到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来到院中,发现来人是自己的好友陈子昂。
孙过庭急忙打开院门,对陈子昂说道:“子昂,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 孙过庭《书谱》局部
陈子昂笑着说道:“最近刚忙完朝廷的事情,准备到你这忙里偷闲,过几天青山绿水桃源诗般的生活。”
孙过庭连忙让开道路将陈子昂请进院内,口中说道:“欢迎,欢迎。能与你这个大诗人在这几日里朝夕相处,孙过庭感觉荣幸之至。只是子昂兄不要嫌弃寒舍简陋就好。”
陈子昂笑着吟道:“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孙过庭连声赞道:“好诗,好诗。子昂兄,里面请。”说着孙过庭将陈子昂引进自己的房间。
陈子昂进入孙过庭的房间,闻着房间内的墨香,看着墙壁上悬挂着的《桃花源记》,由衷羡慕地说道:“孙过庭啊,孙过庭,你过得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没有凡尘俗世扰乱你的心神,可以一心一意地做学问。真是令人羡慕啊!”
■ 孙过庭《书谱》局部
孙过庭听到陈子昂的话,心中也感觉到非常满足,回答道:“自从辞官之后,我才真正有了时间去仔细地研究古人的书法,我已经总结出来了一些古代先贤书法特点的规律。美中不足的是我目前还没有将我体会到的集合整理,形成文字。这也是我在日后所要做的事情。”
陈子昂听到孙过庭的话后,立刻激动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的。你从小聪颖,又酷爱书法,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早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底蕴。只要你把你体会到的东西都整理出来,绝对是一部关于书法的里程碑一样的杰作。来,快给我讲一讲你对书法的看法。”
孙过庭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回顾了汉晋4位大书法家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成就及不同的书风,得出他们书法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古质而今妍’。‘二王’父子的功绩,就在于他们走在这条道路的最前列,是人们审美观点在书法上的集中体现,所以才成为书法大师。要学书法,就必须取法乎上,钟、张、‘二王’的生花妙笔,正是人们师法的最佳范本……”
孙过庭与陈子昂肩并肩坐着,一个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精心总结的体会讲出来,一个认认真真地仔细听着。几天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孙过庭在陈子昂的陪伴下在这几天时间内再一次反反复复分析了他对书法的看法,得到了陈子昂的充分肯定。
这一天陈子昂依依不舍地对孙过庭说道:“过庭兄,这几日与你在一起,我过得非常充实而且有意义。我确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对书法的看法与理解必然会在书法界掀起轩然大波。我坚信你的书法一定会超越‘二王’,达到你所追求的‘古质而今妍’的目标。祝你成功!”
陈子昂离开了。孙过庭看着陈子昂渐渐消失的背影,转身返回自己的书房来到书桌前,铺好了纸张,研磨好了墨汁,手提毛笔饱蘸墨汁之后,刷刷点点的以行书在纸张上开始追求他的“古质而今妍”。
孙过庭脑中回忆着这些天与陈子昂之间讨论的内容,笔下如有神助,将这些内容一一呈现在纸上。
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像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
■ 孙过庭《书谱》局部
■ 孙过庭书法
首尾3000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这就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其文约字简,却提出了“执”“使”“转”“用”等基本运笔方法,以及“迅速”“劲疾”“迟重”“淹留”等基本技法,并在书法本体、渊源、情性、鉴赏等方面作出了经验总结,奠定了我国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
孙过庭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
有一次他去集上买菜,走着走着他看到一个商人在卖一本来自前朝的字帖,他上前仔细观看发现这本字帖写得极有风骨,应该是两晋时期的字帖。于是他想要买下来,回家临摹。
孙过庭向商人一问价钱,竟然比他身上所有的钱财都贵。可是孙过庭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字帖了,于是他与商人商量,把身上钱给对方,然后再给对方当一天的伙计。
商人被孙过庭的举动打动了,将这幅字帖便宜卖给了他。当孙过庭拿着字帖回家之后,才发现买菜钱都被他买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