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党梆子一代宗师赵清海

在清代末期的时候,上党戏坛基本上是上党梆子一统天下。晋南的安泽和河南的涉县,也都有了上党梆子的职业戏班进行演出。

在那时,还涌现出了众多的知名艺人,其中后来被奉为上党梆子一代宗师的赵清海,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

■ 上党梆子《杨府挑将》

■ 上党梆子《九龙山》剧照

赵清海于1881年出生在山西晋城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生后,母亲就给其取了个乳名叫“群孩”,也称“勤孩”。

赵清海从小喜欢戏曲,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就常常用高粱秸、玉米秸编成盔头,用玉米须子当髯口,在田间地头唱戏玩。

十几岁时,赵清海每天在杨寨村外的老西沟练声练气,遭到了其父母的极力反对。为此父亲曾多次打骂他。

赵清海的母亲心疼儿子,为了能收住他的心,早早地给他娶了个媳妇。但是,这没有能阻碍他学习戏曲艺术的决心。不久他毅然离家出走,拜陵川县附城镇的一位上党梆子名艺人为师。

赵清海学戏非常刻苦。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再加上他聪慧伶俐,进步非常快,没多长时间就成为戏班里的主要演员了。

赵清海十七八岁时,他就在上党戏曲界崭露头角了。后来,他又拜在了陵川附城镇庆云班著名老艺人徐全虎的门下学艺。出师后,他在声名显赫的鸣凤班任掌班多年。再后来,他在高平组建了著名的三乐意班,并任三乐意班掌班,直至后来因病在高平紫台山患病去世。

■ 上党梆子《长生殿》剧照

赵清海擅长演的剧目有《一捧雪》里的莫成,《雁门关》里的杨八郎,《忠孝节》里的杨四郎,《清河桥》里的楚庄王,昆曲《长生殿》里的唐明皇,《赤壁游湖》里的苏东坡等。

在以前的上党戏曲界,如果不能全面掌握昆剧、梆剧、罗剧、卷剧、簧剧5种声腔艺术,那么就算不是一个合格的上党梆子演员,也就不是一个“全把式”,即泥瓦匠中所谓的“半把手”。

作为上党梆子的最著名艺人,赵清海不但5腔都擅长,而且演唱声情并茂,开创了上党梆子的新面貌。他主攻须生、兼演大净、老旦,五腔皆精,其中昆梆簧最为擅长和出色。

赵清海根据剧中人物创造新腔,丰富了上党梆子的表现力,开创了上党梆子的新面貌,为上党梆子的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4年至1935年,晋城上党梆子艺人在太原演出,赵清海得到了当时演出组织者所赠送的缎幛,上面的题词分别是“涵盖一切”与“宫调泰斗”。

另据文献记载,当年赵清海在演《九龙峪》中,演到杨延辉别母至后堂看到妻子后,唱道:“唉,娘啊!到后堂看一看你那贤德的儿媳。娘啊!儿去去就来!”

在这一段里,赵清海的唱腔十分生动传神地把当时杨四郎那种非常复杂的内心感情,和难以言表的意境表现了出来。每次演到这个地方,都会博得一个满堂彩。

以至到后来,一些看过他演戏的戏迷对于他的优美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为此,一位戏迷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 上党梆子剧中的角

■ 上党梆子之表演剧照

乾海把式什么都会唱,二黄呀胡胡都拿手。特别是他唱黄戏《挂龙灯》能一口气绕台三圈,那才是把式。

上文中的“乾海”就是指的赵清海,“胡胡”就是上党梆子,从中也能看出赵清海的演戏功力非常的高深,并常常吸引着其他演员竞相向他学习。

如上党梆子的另一名角段二淼未成名之前,每逢赵清海在长治演出时,他都要买票到台下去看,认真揣摩赵清海的艺术,以便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有一次,段二淼听说赵清海的戏班在长治附近的一个村子中演戏,这个村子离他当时的住地有十几里远,段二淼为了去看赵清海的戏,早早就赶路到了。

段二淼看完戏,已经是深夜了,他摸黑回去的时候,在半路上摔到沟里,摔跛了腿,一瘸一拐地回了家。后来,段二淼常常对别人说:“赵清海是我老师。”

赵清海善于运用念白、舞蹈身段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在上党二黄《五丈原》中,赵清海所扮演的奸雄魏延,在面对旧日同僚连喊三声“魏延造反,谁敢杀我?”时,利用独特的台步以及颤颤的声音,把一个奸雄虚弱的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

赵清海还擅长用独门的特技丰富人物。在川剧中,有一种特技叫“憋气功”,它是根据剧中人物需要,不借助其他手段,使用调息等方法,使脸色或煞白或通红,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感情。

如在《窦娥冤·羊肚》中,为表现张婆婆误食毒羊肚,腹痛难忍时,川剧的老旦演员,就会使用气功这一特技,使张婆婆的脸色时如红炭,时如纸白,表现张婆婆临死前的痛苦万状。

赵清海为了能让上党梆子更加吸引人和丰富多彩,也花力气学会了这种绝技,并在演出时运用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赵清海在演上党二黄《清河桥》时,当站在高台上的“楚庄王”看到小将“养由基”打得“斗越掓”节节败退时,脚底一滑,从台子上滑了下来,摔了一跤。

■ 表演上党梆子的演员

■ 上党梆子剧照

在大家都愣神儿的时候,只见他两只手互相挽挽袖子,哈哈哈地笑了几声,然后接着唱道:“不由孤王笑嘻嘻,斗越掓打不过孤王小将养由基……”顿时把演出中的失误弥补得天衣无缝。

到后来,《清河桥》的演出中,这一跤就成了必有的传统传承了下来。

有一年,赵清海和他的高平三乐意戏班,在壶关三井演秋收社戏。在一天晚上,戏目是赵清海主演的杨家戏《两狼山》,赵清海饰演老将杨继业。演出当中,在一阵激烈的开打过后,有一段表现杨继业筋疲力尽的单独耍枪的表演。

演着演着,老将“杨继业”长枪脱手,翻身摔倒,音乐停了。随即,杨继业又由弱渐强的“锵锵”的音乐中站起,抓枪在手,耍了几下枪,这才下场。

当时,台下爆出叫好声,说:“看,还是勤孩戏,两狼山的杨继业都演活了。杨继业力战敌将,筋疲力尽枪脱手,人摔倒,神了!”

而在后台的弟子们却都愣了,心里都想“这是咋了,师父平时没这么演过啊”。徒弟便问怎么回事,赵先生喝了一口水才说:“失误失误,幸亏锣鼓场的师傅们配合得好,才救了场,要不然我们可就栽了跟头啦!”

后来,在别的地方演戏,人家都要求按后来摔倒这样演,不然人家就要说:“看看,赵清海瞧不起我们哩!在三井的《两狼山》可不是这样演的,人家还要吃一跌呢!”

赵清海作为上党梆子的著名艺人,不但有着高超的艺术表演,而且还有着谦虚的心态。他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能够在艺术上不断提高。

赵清海授徒技艺毫无保留,在他的身后,有一大堆颇有造诣的上党梆子艺人,如艺名叫作“小红生”的郭金顺等。也正因为赵清海德艺双馨、名冠上党,所以誉为上党梆子的一代宗师。

阅读链接

上党梆子著名青年表演艺术家陈素琴,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她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娓娓动听,善于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其中,《惊疯》、《杀庙》、《杀妻》是其代表剧目。

陈素琴不但戏演得好,而且在她28岁时就出任了高平市人民剧团团长。她出任团长后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带领剧团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如排演适合市场的歌舞节目,吸引群众收看,通过演出创收等。

在陈素琴的带领下,当年全团演职人员就一举夺得了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12项大奖,个人获演员一等奖。2002年,陈素琴又获得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txlJYMv9Oy63nhgVDfWpcPCpg2Doo9iWRwuF3y1uruue7ndQV0XAyyXS77hjsh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