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被称第一花园的郑亲王府

郑亲王一系共有郑、简两个封号,共封袭10代26王。济尔哈朗第一子富尔敦于1651年去世。第二子济度曾命为定远大将军,1657年袭爵,改号简亲王。

第五位郑亲王雅布是济度的第五子,于1683年袭简亲王,1690年随恭亲王常宁出征噶尔丹,1696年跟随康熙帝亲征,1699年掌宗人府事,1701年卒,谥“修”。

■康熙帝(1654—1722),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郑亲王府的前堂

第八代郑亲王德沛是济尔哈朗之弟费扬武的曾孙,因前两任简亲王雅尔江阿和神保住先后因饮酒废事和虐待家人被革爵。

费扬武 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八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之弟。1636年,跟从大军伐明,攻克10座城。不久率兵攻伐朝鲜。叙功时,被封为固山贝子。后被追封为贝勒,朝廷予以谥号为“靖定”。因其曾孙德沛承袭简亲王爵位,复追封为简亲王。

德沛于1735年授镇国将军,清世宗雍正帝召见他,问所欲,德沛答道:“愿厕孔庑分特豚之馈。”意思就是愿百年后在孔庙中食块冷肉。

雍正帝见其谈吐不俗,胸怀宽广,从此对他格外重视,后逐渐提拔重用,官至兵部侍郎。

乾隆帝即位后,对德沛更加委以重任,先后授古北口提督、甘肃巡抚、湖广总督、闽浙总督等地方要职。

德沛任地方大员期间,操守廉洁、打击腐败、爱护百姓、政绩卓著,而且他尤其注重教育,每到一处必设书院讲学,有“儒王”的美誉。

自郑亲王府建成以后,历代袭王均有所修缮或扩建,但最重要的是德沛在乾隆年间对府邸西部花园的扩建,相传系清初著名文人李渔设计,园名“惠园”,当年曾是京师王邸花园中的佼佼者,有“京城第一花园”之称。

李渔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他一生辛勤笔耕,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还是位杰出的园林艺术家,具有独特的园林美学风格。他先后在南京、北京、杭州等地营造过芥子园、惠园、半亩园、层园等,表现了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崇尚自然、注重变化的园林美学风格。

在郑亲王家族中,除始王济尔哈朗和第八代的德沛外,最著名的是十三代郑亲王端华,他作为道光和咸丰两朝的顾命大臣,可谓声势显赫,权倾朝野,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

特别是咸丰年间,刚继位的咸丰帝为了打击把持朝政达20多年之久的军机大臣穆彰阿集团,便倚重郑亲王端华等倾向于己的王公大臣,从而顺利地将朝政大权收归己有。

由此,郑亲王端华更加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并借机将自己具有干练之才的六弟肃顺推荐给了咸丰帝,以此加强其在咸丰朝的势力。

■咸丰帝(1831—1861),爱新觉罗·奕詝,即清文宗,通称为咸丰帝。生于北京圆明园,1850年至1861年在位。咸丰帝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帝、道光帝两代君主。但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

当然,咸丰帝对于端华和肃顺兄弟二人也十分倚重,特别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咸丰帝在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行将驾崩前,就曾任命包括端华和肃顺两人在内的八名“赞襄政务大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顾命大臣”。

然而,端华等八位顾命大臣由于与两宫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及当时留守在京的恭亲王奕在权力分配上产生矛盾,被慈禧太后等人抢先发动“辛酉政变”而遭到逮捕。

辛酉政变 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农历辛酉年得名。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和咸丰帝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起。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实际上,慈禧太后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达47年。

随后郑亲王端华和第六代郑亲王载垣被革除爵位并赐自尽,而那位徒有干练虚名的郑亲王六弟肃顺则被押赴北京菜市口斩首示众,其余五位顾命大臣也被革职或充军发配。同时,郑亲王府家产被查抄,府园被内务府收回。

载垣 (1816—1861),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五世孙,铁帽子王。1825年,他袭爵怡亲王,曾在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咸丰帝即位后,渐受重用。咸丰帝死,他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同受顾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掌握实权。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令其自尽,终年46岁。

清朝覆亡后,王府失去俸禄,经济随即陷入困境,末代郑亲王昭煦曾以王府为抵押向西什库教堂借款。1925年6月,借款到期,昭煦无力归还,于是,将王府房地产抵押给西什库教堂。

■郑亲王府的府门

■郑亲王府逸仙堂

郑亲王府现在的准确位置在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西单商场西侧,东邻大木仓北一巷,毗邻辟才胡同和二龙路西街。

二龙路旧称“二龙坑”,因靠近元代郭守敬开掘的引水工程金水河,曾有积水形成的两个大水坑而得名。后改称二龙路。二龙路西街及东邻的大木仓胡同,在清代都是郑亲王府的地盘。

郑亲王府正门虽然朱漆有所剥落,但仍能彰显出深宅大院的气派。王府旧址内现存建筑除二宫门、前殿、后殿等几处大型古建外,整体只东部残留,有街门,面阔3间,正门面阔5间,前出踏步之间,浮雕丹陛犹存。正殿面阔5间,台阶间亦存丹陛,并存东配楼面阔5间,西配楼只剩靠北面阔3间。

■郑王府的后门

从院门进去,左侧有一进四合院,是旧王府后寝所在,正房修饰一新。最后为正寝,面阔5间。其中面阔7间、上覆绿琉璃瓦的后殿的“逸仙堂”保存完好,当年由谭延闿题写的“逸仙堂”匾额仍悬挂在后殿的屋檐下。

府内其余各处仍残存几处建筑,岁月沧桑,府墙已不存。原有的后罩楼和一些附属建筑被拆除。除了正门与正门所见的“和乐堂”的正殿与后院“逸仙堂”,王府里的建筑多被拆除,所剩无几。

郑亲王府的西边就是原王府“惠园”的遗址,曾有“京师第一”美名的王府花园早已荡然无存。再往西边的二龙路西街,旧名王爷佛堂,是郑亲王府的家庙。

王爷佛堂院内尚遗存一株名贵的楸树,足有五层楼高。每逢初夏,这株古楸就开满淡紫色的喇叭状小花,堪称美景。

阅读链接

后来,郑亲王府原有的后罩楼和一些附属建筑已经无存,西部花园现另建二龙路中学。郑亲王府今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亲王府基址现在是一些教育机构办公的所在地。其余部分整修为活动中心和小商店。郑亲王府规模宏大,是清代的“四大王府”之一,即便是现今仍能以其现貌,窥见它当年的雄伟。 73wbnv54ve6sLzTQqy9KIVx5CSMVEfPmIlLqFJXxPvM+DXeJY15suAQoz09G7Z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