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水上寺院的青县观音寺

河北青县观音寺东临大海,西临涧,南控齐鲁,北锁幽燕,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我国历代高僧的仰慕之地,声名远扬。

据清朝的《青县志》记载,观音寺始建年月无从考证,在1867年的同治年间进行过修葺。之后,许多帝王墨客到此观瞻凭吊。

■观音佛像

■观音殿匾额

观音寺在康乾盛世之时,香火异常鼎盛,同治与咸丰年间都进行过重修,之后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国弱民贫,观音寺也失去往日的风采,至清末民初仅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后来,佛教大师释仁宽募资,重新修建。新建的观音寺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山门、鼓楼、天王殿、施无畏佛殿、东方三圣殿、退居寮、西方三圣殿、方丈寮、僧寮等组成。

观音寺坐北朝南,东西长50多米,南北80多米,它的正面是山门,也叫“三门”,即无相门、空门和无作门。三门的建筑风格采用了重檐歇山式,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只有帝王的宫室才可以设三门,其他官宦舍宅均不得设三门。

三门两旁是4只威武的石狮子,代表着辅正摧邪。三门中间的台阶上饰有滚龙石雕,叫作“御道”,御道上的五条龙翻云吐雾,寓意着五龙捧圣,是一般人所不能逾越的雷池,只有帝王才能踏足。

三门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昏时钟鼓同起同止,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觉昏衢、疏冥味。

三门后面的第一座大殿叫作“天王殿”,殿内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袒胸漏脐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在弥勒菩萨的两边是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副对联既诙谐幽默,又富含佛教哲理,意在告诉世人要有容忍精神,要有能容天下之事的海量,不忍则生百病,生百祸。

在弥勒菩萨的背后是韦驮菩萨。韦驮是四天王所有三十二将中的为首天将。

由于夙世以童贞身,修梵行业,亲受佛嘱发宏愿,护法安僧,连天王相见还须起立,向他致敬。所以韦驮手中的武器叫作降魔宝杵,是镇压邪魔恶鬼,保护佛法道场用的武器。

■天王殿

■弥勒佛像

天王殿后面是观音寺的主大殿,叫“施无畏佛殿”。大殿的前面有两通石碑,石碑下面的神兽叫赑屃,是龙的9子其中一个,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只要摸一摸赑屃的头,就可以一生不发愁。

大殿东边是观音寺的记事碑,记载着观音寺的历史。西边的石碑是为津塘大慈善家立的无字丰碑。

施无畏佛殿的主大殿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他结跏趺坐,慈祥庄严,龙女和善财童子站立两旁。

佛经记述龙女是婆竭罗龙王的小女儿,龙女自幼智慧通达,8岁时已成熟,在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为辅助观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又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

善财童子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无数财宝与之俱来而得名。尽管家财万贯,但善财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成佛。在文殊菩萨的指点下,善财童子历访53位名师而进入佛界。

最后在普陀珞迦山拜谒观音菩萨,得到观世音的教化而示现成菩萨。为了辅助观世音普度众生,善财现童子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近侍。

主殿东边的配殿是东方三圣殿,中间供奉的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大医药师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能脱众生的病 痛、苦难和灾害,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也称大医药王。

当他在行菩萨道时,曾发了十二大愿,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

两边的菩萨为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能够照亮世界给众生光明。他们护持在大医药师佛的左右,和大医药师佛一道救众生。

■大雄宝殿匾额

西边是西方三圣殿,供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们和东方三圣殿中的三尊佛像是我国北方寺院中唯一供奉的铜制贴金五彩佛像,尊贵异常。

此外,还有退居寮、方丈寮、僧寮、斋堂等,是僧众净修、起居、吃饭等的场所。

大雄宝殿位于施无畏佛殿之后,大雄宝殿东为伽蓝宝殿,西为方群灵护法宝殿,主体大雄宝殿分为三层,一层是地藏殿,建在水下;二层和三层分别是水上大雄宝殿和藏经阁。

■善财童子像

名殿犀台之间由青石小桥相连,水中种植莲花,是我国北方第一座水上寺院,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十分珍贵。

【旁注】

鼓楼 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亦有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旧时地方上设置大鼓的楼。用以击鼓报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

韦陀 佛的护法神。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从宋代开始,我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结跏趺坐 一种坐法。坐法之一即互交两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此坐法为最安稳而不易疲倦。又称交一足为半跏趺坐、半跏坐,为圆满安坐之相,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

红尘 指俗世,在李唐王朝开始使用,因为长安在西北,是黄土地质,在盛世之下的长安总是车水马龙,在夕阳下卷起的尘土在当时长安人看来是红色的,故有红尘之说,后来佛教把这个词用来形容俗世。

阅读链接

相传在我国五代梁朝时,奉化地方有一位和尚,经常背着一个布袋,终日奔走,劝诫人们信奉佛教,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个和尚称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一生功行都异乎常人,在临终时,他对自己的弟子说了一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时人自不识。”

于是,此后汉代各寺院里都以这位布袋和尚的形象为弥 勒菩萨,并供奉在山门后的第一座大殿里,弥勒菩萨经常笑口常开,以欢喜相迎接来自四方的众生。 lMGW/EN9llqBwnIz4UXC2uDZtJVowz4Uzx17hX3E//zoLkL8VBPxsoq+VS+tfE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