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灵长目人科
【栖息地】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分类】CR
【身高、体重】
(雄性)身高170~180厘米,体重150~160千克
(雌性)身高150厘米左右,体重80~100千克
【雄性和雌性的区别方式】
成年的雄性和雌性在躯体大小上完全不同。雄性后脑部高高隆起,后背发白,所以很好区分。
【寿命】50~60年
【天敌】豹、人
大猩猩究竟吃些什么呢?
身材庞大,肌肉发达,被人盯着看就会浑身抽动,站起来比人还高,“哇,好可怕!”——大家对《金刚》中大猩猩的这种印象应该很深刻吧。同时呢,动物园里还生活着一只人气超高的雄猩猩,它身材绝佳,眼神凌厉,不少粉丝都为它的帅气喝彩。那是2015年的夏天,我在德国柏林逛动物园的那段时间,随意翻开宾馆的报纸,上面介绍了这只帅猩猩。它生活在名古屋市的东山动植物园,名叫“萨巴尼”(Shabani),报纸上还附了它的照片,说它在女性之间人气很高。而且那篇报道的标题就叫《大帅哥!!》( IKEMEN!! )。这只帅猩猩如今仍旧人气不减当年。
为大猩猩扣上刻板印象的“罪恶”电影《金刚》
不过呢,大猩猩们虽然基本上吃的都是枝叶和果实,但是它们捶击胸口、起身暴冲、用力击打物体、发出嘶吼、龇牙咧嘴……这些行为都会让人产生一种肉食动物的联想。甚至直到20世纪70年代,动物园除了为大猩猩投喂水果,还会提供一些家畜的肉。
▲性情温柔,孔武有力,天生就是素食者
其实,捶胸、暴冲、龇牙,这些行为主要常见于个头较大的雄性猩猩保护家人、威胁对手的情况中。在当时,动物园主要致力于争取将更多稀罕的动物弄到手,而关于那些从遥远国度找来的野生动物们,它们在何处栖息、吃些什么东西、有着什么样的社会结构等信息,动物园根本就没有深入调查过。后来,随着对野生大猩猩的生存状态的逐渐了解,人们才慢慢知道它们的主食其实是芹菜、树叶、树皮,以及一些水果。动物园投喂的食物种类也才相应地逐渐产生变化。
大猩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某个秋日,我在上野动物园看到了他们饲养的大猩猩们一天的饮食菜单。菜单包含了8只大猩猩的饮食,其中雄性2只,雌性4只,幼猩猩2只(此为2014年当时的信息)。动物园提供的蔬菜绝不是一些剩菜或过期产品,而是和人类食用的蔬菜完全相同。
令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大猩猩的菜单中只包含一点点的香蕉,苹果占比更是为零。可结球生菜(叶用莴笋)的量却高达每只2千克,番茄为1.5千克,白萝卜1/2根,树枝嫩叶竟然有4千克!也就是说,大猩猩的一顿饭主要以蔬菜和枝叶为中心,它们的食物大多含有不少植物纤维。
大猩猩的大肠与盲肠都很大,在它们的肠道中栖息着肠道菌群(体内消化管所繁殖的微生物的总称)。大猩猩就是通过这种微生物从树皮或植物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中获得营养的。反之,如果摄取的是一些糖分和脂肪较多的食物,那么这些食物就会伤害肠道菌群,引发溃疡性大肠炎、血管类疾病、胆固醇过高等病症,严重时可致死。人类为了食用而栽培出来的苹果含糖量太高了,香蕉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这类水果在大猩猩的饮食之中比重才非常低。
对于大猩猩们来说,最重要的食物其实是“枝叶”,也就是树枝和树叶。它们每日摄取的枝叶总重量是蔬菜和水果的数倍。枝叶也分很多种类,大猩猩比较常吃的是女贞、小叶青冈、榉树、锥栗的枝叶。动物园有时还会从本园内种植的树上修剪新鲜枝叶,供大猩猩们食用。
大猩猩们不单会食用枝叶,还会活用这些枝叶。比如说,当幼仔可以自由活动时,它们就会拽动枝叶玩耍,仿佛在比试力气。园中有只叫momoko的雌性大猩猩还会将枝叶收集起来,自己稳坐其中央,所有枝条都摆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它则只摘下叶子吃掉,再把吃剩的树枝放回原地。
像momoko这样在自己周围摆满草、树枝、稻秆等的行为,被称作一种筑巢(nesting)行为。
这是momoko,它会收集树枝,摆在自己周围。它大大的身体左右晃动着,看上去仿佛在哼着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维吉麦(vegemite):一种深棕色的澳洲食物酱,由酿酒业的副产品酵母抽提物经加工而得到。维吉麦味道极咸,并微有苦味,其中富含维生素B群,特别是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和叶酸。
筑巢行为常见于野生环境之中,大猩猩们会在睡觉时将自己周围的枝叶收集起来,制作一个自用的一次性小床。动物园里的大猩猩则会像momoko这样,将喜欢的植物围绕自己,在地上摆成一个圈。
大猩猩的饮食及方法
一顿饭要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全看大猩猩自己的意思。在准备好的饲料里选择什么样的顺序进食,也一样由大猩猩自己决定。
在野外状态下,大猩猩们要不断地行动去寻找食物,一旦找到就会当场吃掉。然后留在原地休息,有时还会玩耍。随后再重复这个过程——移动地点,寻找食物。对于大猩猩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又是在哪里以何种方式进食,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要把食物藏在哪儿呢?
说回到上野动物园。这里的大猩猩们会在下午两点前稍作休息,它们会聚集到房间里,这时展示区就会空下来。而管理员们则要趁此机会到展示区里布置食物了。他们会手法精妙地将切好的蔬菜藏到叶片上或者一段挖空的圆木桩里,或者是将食物放到铺撒在地面的麦秆上,又或者挂在假树上的盒子里。
很快,大猩猩们就返回了展示区。其中一只名叫haoko的雄猩猩特别爱吃番茄。在一片巨大的树叶上,正摆着切成四瓣的番茄。haoko紧紧盯着番茄,还凑近去闻味道,看样子是在非常谨慎地思索:“现在摆在我眼前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随后,它还会用手抓住它,通过手的触感去判断(搞清楚“这是食物”后,它再抓起来放进嘴里,或者直接把嘴巴凑近树叶吃掉番茄。有时候它还会先放进嘴里试试,再吐出来看看,然后再吃回去)。它会用巨大的手掌和粗壮的手指慎之又慎地拿起番茄,努力不去捏碎它,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它不会一瓣一瓣地去拿番茄,而是动作利落地一把“抓”起三四瓣,一口气把嘴巴塞满,一滴汁水都不会喷溅出来,只消咀嚼两下就咽下了肚。
“嘴巴”是心灵的窗口
大猩猩的“嘴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生动的。张嘴、闭嘴变化多端,它们还会微微斜着张嘴、露出牙齿、噘嘴,等等。和人类相比,类人猿的鼻下特别长,再加上皱纹展开的部分,可以说大猩猩整个嘴巴的面积非常大。
当大猩猩进入休息模式的时候,它的下唇会放松下垂,甚至能看到牙床。所以当它们比较紧张的时候,嘴巴是紧闭着的。而当它们对着眼前的食物斟酌,仿佛在嘟囔“哪一种食物最好吃呢”的时候,嘴巴周围一般会皱起来,明显呈现出一种“噘着嘴的表情”。还有在思考要从枝头扯下哪片叶子来吃的时候,嘴唇也会微微噘起,一副聚精会神的模样。
当大猩猩感到紧张时,嘴巴会绷成一条直线,嘴巴周围的皱纹也都消失了,一眼就看得出嘴唇在用力绷紧。它们会直接将嘴巴凑到小树枝或树叶附近,当它们用牙齿去收割枝叶时,嘴巴会微斜张开,虽然只有一瞬,但是嘴巴里的红色部分会十分醒目(大猩猩的嘴巴和人类一样,包括舌头在内都是红色的)。它们有时嘴巴会微微张开,像人类的小孩在笑。想邀人一起玩耍时,嘴巴会噘起来,还会转圈扭动。多多观察大猩猩的嘴巴,会有相当有趣的收获。
大猩猩的各种表情
咬着枝叶
噘嘴
紧张
无戒心
如果能这样打声招呼,它会很开心哦!
Q听说大猩猩能将食物剥皮再吃下去,这是真的吗?
A有的大猩猩甚至还会旋切哦。
大猩猩非常爱吃白萝卜和芜菁。它们有时候甚至会得心应手地用牙齿给白萝卜去皮,想不到吧?据上野动物园的管理员说,这个技巧的掌握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momoko妈妈就很擅长这个技能)。
要想把皮剥下来,还能保持皮连续不断,难度很大。首先,不可能先吃进嘴里再单独把皮吐出来。那么,一点点地边剥边吃又很容易一个剥不好就闹得生起气来。所以,总归还要看大猩猩自己有没有“来旋切一下”的想法吧!(究竟有没有这个决心还不好说……)
Q大猩猩也有喜恶吗?
A它们有非常喜欢的食物,也有不太喜欢的食物。当然,还有些是它们第一次见,所以表现得比较谨慎的食物。
举个例子,对于大猩猩来说,“番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其实,大猩猩并不会把番茄这种食物当成一个普遍概念,而是对每一颗具体的番茄都抱着“我爱不爱吃这颗番茄”“我要不要尝尝这颗番茄”的态度去判断的。也就是说,虽然按我们人类的思维来看,番茄都是一样的,但是大猩猩更重视眼前这一颗具体的番茄的食用价值。
所有的大猩猩在享用食物时,都会先用手尝试抓起食物,看一看,再放进嘴里。又或者会仔细地看,然后再吃下去。学着大猩猩的样子去用心体会番茄的滋味,说不定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哦。
Q植物枝叶……真的好吃吗?
A那可是大猩猩的最爱哦。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食用枝叶的常见方法吧。
①稳稳地将树枝握在手中,直接用嘴巴含住几片叶子,然后再用牙齿(大多是门牙)啪唧一声将枝条上的叶子整个啃走。这种方法常见于食用枝条顶端的叶片时。
②牙齿贴近树枝(这时候叶片很有可能会从嘴巴里溢出来),将树枝一口咬断,然后再用没抓树枝的另一只手将溢出来的叶片塞回嘴里,或者用舌头一点点地将叶片送进嘴里。一般遇到下一种想吃的食物时,或者注意力被其他什么东西吸引的时候会这样进食。
③一只手稳稳地举着枝条,保持叶片朝上。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拢住叶片,从下向上,仅将长有叶片的部分捋走。随后再小心翼翼地将手里的叶片一点点吃掉。又或者,一口气把手里的叶子全都塞进嘴里,只剩下光溜溜的枝条。
④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叶片,用手指摘下来,一片一片地吃。不同的大猩猩会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有的可能会偏好柔嫩的新叶,于是专摘黄绿色的叶片。也有的大猩猩喜欢质地偏硬但肉厚多汁的叶子,但也不一定专挑新叶或专挑硬叶片。总之,它们看上去似乎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momoko会把枝叶吃得整齐漂亮些。孩子爸爸—haoko则吃得马虎些,而且进食节奏也和雌猩猩们不同,相当迅速。同样一根带叶枝条,haoko用二三十秒就能啃秃,momoko则需要大约80秒。幼年大猩猩一般没法将一根枝条上所有的树叶都吃干净,所以很难比较速度。不过,从叶片入口到吞咽下去的时间,幼仔和成年大猩猩之间并无太大区别。
Q大猩猩捶打胸口不会疼吗?
A应该不会疼哦。
大猩猩在玩耍、心情愉悦,或者紧张情绪高涨的时候,都会捶打胸口。
1岁半左右的幼年大猩猩,就已经会模仿成年大猩猩捶打胸口了,只不过动作会更轻也更慢一些。它们大多在心情很好的时候开始捶胸口,进食的时候一般会冷静下来。不过有时吃到一半也会突然中断,然后开始不停地转圈圈,脑袋上下摆动,用双手砰砰地捶打自己的胸口。幼年大猩猩会将玩耍和进食混同,所以它们手里拿着的食物本身也是一种游戏道具。
黑猩猩经常会翻起嘴唇,露出牙齿。相比之下,大猩猩的表情就显得更“娴静端庄”些。它们那羞涩的笑脸,还有捶打胸口时微微噘起嘴巴的模样,见过一次后就很难忘怀哦。
正在练习捶打胸口
Q我非常喜欢大猩猩!请问它们比较活跃的时间段是在什么时候呢?
A幼年大猩猩总是很活跃的,成年大猩猩的活跃时间一般是在上午。
大猩猩的活跃时间段也要根据集群的构成而定。有的集群里生活着幼年大猩猩,所以会一直表现得非常活跃。幼年大猩猩们总是跑来跑去,到处寻找用来玩耍的材料,还会不停地在地上打滚儿、翻跟头。
反之,如果只有单独的一只大猩猩,那它除去饮食之外的时间大都在休息。不过总的来说,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园开园之后也还是能看到它们活动的。动物园会选择一个固定时间,让大猩猩们先转移到房间里,随后在展示区域布置好新鲜食材,再将大猩猩们诱导过去,所以我们平时也能看到成年大猩猩们的进食活动。
成年大猩猩虽然可能没有游客期望的那么活跃,但看到它们的睡相、它们休息时蜷曲腿脚的模样,也会令人感到新奇有趣。它们不会一直在睡觉,所以在动物园观看时,可以留意它们在很多细节上的反应,比如:它们什么时候清洁鼻孔?它们在休息时有什么行为习惯?试着数一数大猩猩一分钟能呼吸几次吧!有小虫子飞过来的话它们会有什么反应?等等。
“培养出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其实就是我们给自己留下的课题。而且我还建议大家可以先去思考一个问题,再尝试做出假设。接下来,我们才能练就更高的注意力。这可不是谈一举两得的时候哦。
所以,要是想挑战“塑造愉悦的自我”这件事,那么多观察“正在休息的大猩猩”是个不错的选择。请大家先细致入微地近距离观察它们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可不能把大猩猩“硬拉”进我们人类世界中哦!比如,观察它们的时候,绝不要有“这个大猩猩的样子有点像我爷爷”的想法。应该是我们主动去贴近大猩猩的生活才对。比如“那个揣手蹲坐的动作我肯定做不到”等。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就这样想着想着,萌生出“我说不定有成为大猩猩的天赋呢”一类的想法呀。
Q大猩猩能够读懂人类的语言和表情吗?
A说不定……大猩猩能看透我们的心思呢。
虽然大猩猩不能直接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但是它们在读取人类的表情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方面,能力可是相当优秀哦。
其实,大猩猩之间本来也不会有过于明确的情感表现。它们大多更善于通过视线、身体姿势,以及比较轻的“吼、吼”的叫声来传递情感。在动物园里,我们常能看到大猩猩们用独有的眼神和噘嘴的模样,将情绪传达给近距离观看自己的游客们。而且,它们也很乐于观察游客们的反应,还会尝试去凑近游客。
所以,它们应该也会试图去“解读”人类的动作、表情以及声音中的含义哦。
管理员们每天照顾大猩猩,他们的情绪更会被大猩猩们熟练地解读。所以,管理员们的想法也可以十分明确地传达给大猩猩哦。太厉害了!实在是令人钦佩!
动物专栏:nana很孤独?不不,并不是那么回事啦
上野动物园的这群大猩猩之中,有一只名叫“nana”的雌性大猩猩。它似乎非常热爱独处,总是在自己习惯的老地方,身体靠着岩石,慢悠悠地品尝自己采集来的枝叶或蔬菜。谁都不会去抢它的食物,犯困了它就直接躺倒睡下。nana的性格十分沉稳,习惯远离其他的雌性大猩猩和幼仔们。
不过,近些年情况稍有了变化。这群大猩猩里的幼仔逐渐长大了,尤其是臂力很强的komomo,总是跑到nana那里捣乱。它会悄悄凑近nana,然后“砰”地猛打一下nana的胳膊。这种做法可能会给人一种“它是不是在邀请nana一起玩耍呢”的感觉,但是打下去之后komomo又马上逃走,蹿到一边盯着nana的反应。一开始,nana对它的这种做法感到十分困惑,不过也并未因此反击,就一直任凭komomo这样捣乱。
虽是如此,但nana对5年后出生的宝宝momoka的态度却有些不同。当momoka凑近时,它会先用眼神示意,如果momoka仍旧继续凑得更近,nana就会用食指去戳一下它。一般是轻轻地戳戳屁股。
最近,momoka也长大了不少。有时候,它和肌肉发达的姐姐komomo就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去找nana“闹着玩儿”,它们俩会同时冒出来,拍一下nana的后背,再火速逃走。遇到这种情况,nana就会站起身,摆明态度,仿佛在说:“去!一边去!”
随着幼仔们的成长,nana也在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很细微。不过,也正是“我虽然想尽量独自待着,但如果时间不长,也可以陪陪你啦”这种情感的逐渐产生,令人感受到了“家庭”“群落”等集体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后续。nana和momoka的关系后来又有了不小的变化。它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长了,nana也不再对momoka的“骚扰”表示厌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