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面对自身的年轻女性

女性的模样

“一直都在穿校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扮得潮一点。”

〇16岁

时髦的打扮需要看TPO 原则,而在看TPO之前,还需要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你这个年纪的目的,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在此我想给出的建议是,尽量打扮得奇特一些吧。那些家长劝你穿的衣服,最好别穿。

对于女儿,父母有他们自己的愿望和期待。但不知为何,他们心中的那个女儿和现实之中的女儿会有微妙的差距。其中总归会加进一些想象的成分。所以,就算是为了让父母们清醒清醒,也一定要拒绝按照他们的喜好去打扮自己。你要装扮成他们讨厌的样子,这是发自切身的反抗。所谓时髦,就是靠这种切身的反抗成立的。穿松垮的裤子、松垮的长袜,染茶色的头发,一点一滴地去做,渐渐地大家都会去这么做了,父母也看习惯了,这也不会被当成反抗了,那做这些的意义也就没了,流行也就不再流行了。

母亲与女儿

“面对父母时,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

〇14岁

没错没错,这样就对了。

月经与女性

“经前反应太严重了,很难受。希望这种东西能消失。”

〇15岁

在排卵期,子宫内膜会增厚,排出的卵子如果受精并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是怀孕。如果没有怀孕,子宫内膜的一部分就会逐渐坏死,脱落,和其他一些废弃物质一起排到体外,这就是经血。这个原理我猜你已经知道了。

也就是说,来月经,就是未受孕的表现。对于女性身体来说,“巅峰”其实是排卵,而月经则是它的残留物。但是排卵就好似季节变迁一般,无法太过视觉化,只是一种比较朦胧的、不确定的感觉,大部分人自己是感受不到的。这就使整件事比较复杂了。

另外,月经是赤红的、华丽的、惹眼的。不过,它毕竟是排泄物,所以被人称作“秽物”,遭人嫌弃。也就是说,月经是最好懂的,我们将它看作“女”性的标准。

在初高中的年纪,关于月经的实际感受说到底就是两个字——麻烦。每个月,都要被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任务追着跑。社团活动只能请假(游泳部)。月经前感觉身体又沉又不舒服。小肚子疼得令人心生憎恶,甚至打滚。入睡期间整个下半身都浸在血海里。

不过,我想最让我难受的还是母亲传授给我的月经观吧——月经很讨厌,很羞耻,需要把它藏起来。这种思考方式给我带来很大的阴影。把那东西包起来再扔啊!别进澡盆!别漏到外面!别被人看见!来自母亲的咒甚至会落在这样的地方。如今仔细想来,那或许也是我在青春期时无法喜欢自己的理由之一吧。

尤其麻烦的是处理用过的卫生巾。现在的卫生巾可以卷起来,卷成一团,然后再用新换的卫生巾的外包装裹好,用胶条(卫生巾外包装上就有)封好,扔掉即可。但在过去可没有这样的设计。过去的卫生巾大得像张垫子一样。用过的卫生巾因为体重的作用,再加上吸收了湿气,形状也会塌掉。母亲告诉我要用草纸、厕纸把卫生巾卷起来扔掉,但是这东西体积太大,光是要把它包起来就很费劲。我以前常想:啊啊,这世界上要是能有一个地方,在那里可以随意丢掉卫生巾,或者允许经血直接流出来该有多好啊。

单相思

“我总是在单相思。真讨厌自己这样满脑子只有男生的人。”

〇12岁

早晚有一天,等你再大一点的时候,你或许会和一个男孩子缔结这样的关系:你们相处得亲密、愉快,你们有时会满腔苦恼,有时又会幸福无边。不过,眼下你对这种关系的准备还没有到位,而单相思,就是对以后那段关系的预先练习。像是偶像、演员、漫画里的主人公一类的,对早于单相思出现的这些东西一头热,也会让人失去斗志。

减肥

“我很胖。请告诉我一种最好的减肥方法吧。”

〇15岁

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好好花费时间去减肥。熟识营养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不要去憎恶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运动,不要去在意他人或者电视、电影、漫画、动画里强加给女性的那些标准,要致力于练就清爽健康的肉体。否则,你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体重带来的烦恼中。这就是“体重的咒”,体重的咒和母亲的咒差不多一样可怕。而当体重的咒和母亲的咒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有可能被进食障碍这样一种难缠且难愈的疾病侵袭。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先从“为什么想变瘦”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吧。

因为瘦点更美。因为瘦点更适合穿衣服。当然了,连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那个“适合”是谁的想法?是他人的想法。适合这种衣服的女人很可爱,很美,很棒——这些想法,也都来自他人。轻而易举地被他人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从而否定自身,你觉得这样真的好吗?

一个好的减肥方法,首先是不要去憎恶食物。要记得:什么食物都能吃,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其次,不要去计算卡路里。一旦开始计算起来,就会陷入数字的旋涡之中,迷失自我。

再次,不要测体重。话说回来,太多想减肥的人,往往会将瞬间最低体重记成自己的真实体重。

最后就是熟识营养知识。要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元素,明白人体必需的物质都是什么。不过,记得别计算卡路里。否则又要陷进数字的陷阱之中,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了。计算卡路里,是伴随着沉沦的危险的。

还有一个悲伤的消息,就是要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不过,吃点没关系。只要别吃过量就好。不要吃到饱。别吃撑,也千万别饿着。

现在回忆起来,我年轻的时候就曾因为过度减肥,不幸得了进食障碍,痛苦极了。当时的我非常憎恶食物。因为憎恶,所以不吃,不想吃。但是,不吃就会饿肚子。在很饿的时候,虽然脑子里想的是“不想吃”,可身体却必须摄入食物。所以还是吃了。一旦吃起东西,我又开始厌恶起这个吃东西的自己,厌恶自己吃的东西……一直都在这样恶性循环。我生活在现代社会,双亲健在,进了大学,读着漫画,我本来过着如此普通的生活,可却像是个生活在战争和饥荒里的人,心中充满了饥饿、荒蛮、恐惧、憎恶。请你千万不要变成我当年的样子。

对了,对减肥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吃过的东西写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来观察自己。这样才能将自己的饮食方式,方式的变化,还有想法的变化搞清楚。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其实是“自己”。

这就是我建议的减肥方法。直说吧,就是不要减得用力过猛。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稍微多吃点或者少吃点,都能轻轻松松增减体重。所以肯定有其他能更快速减重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拒绝将“不健康也可以,有风险也可以,只要能瘦就行”等魔鬼的低吟听进耳朵,那就没法获得太有效果的减肥方法。而如果已经把这种魔鬼的低吟听进去了,那带着一种冲破禁忌的狂妄心态,卷进进食障碍的旋涡,难以脱身,备受折磨,最终或许也能抵达人生的某种真实的境界吧。没错,不论经历了什么,在人生道路上都不算白费。不过,作为过来人,我只能坚持提醒你,不懂以上那种苦的人生道路,一定更好走一些。

腿太粗

“大家都说我是萝卜腿。”

〇13岁

“萝卜腿”是经常被拿来形容女性腿部的套话,这个词本身大概并没有包含太多个人感想的成分。就好像那句骂人话“你妈凸肚脐”一样,这么骂,也不意味着实际调查过对方的妈妈是不是真的凸肚脐。

我读小学高学年时的某一天,就被男同学喊过“萝卜腿”。嗐,这也是常有的事了。我胖,这是事实,所以我听到之后也没太在意。不过那天我突然思考了起来:我一直吃萝卜,没想过太多,也一直长着一双腿,然后,被很多人喊“萝卜腿”。那萝卜和腿究竟哪儿像了呢?于是,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特意跑去蔬菜店,比较了一下店里卖的萝卜和自己的腿。于是,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我那双胖乎乎圆滚滚的腿,从粗细的程度来看,没有任何萝卜比得上。要是有哪个女孩子的腿和萝卜差不多粗,那她的腿应该属于“很细”的那种了。

我当时觉得,人说话真的很随意。喊“萝卜腿”的人,也不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来的结论,而是说了句套话(我当时还不知道有“套话”这个词),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形容。那我们凭什么要被这么敷衍的一个词伤害到呢?我当时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那以后,每当有人喊我“萝卜腿”时,我就在心中一阵冷笑:“这群家伙真是词汇匮乏,姐的腿可比萝卜粗多了。”

体味

“我体味很重,一直对这件事特别纠结。”

〇16岁

你能喜欢上自己的体味吗?

其实我也是体味很重的人。读小学的时候是奶奶和我一起睡的。当时奶奶就说:“你呀,和你爸一样有狐臭。长大了可要多注意。”所以从那以后我都很注意。据我自己观察,体味最重的部位是腋下。但我同时也发觉,越刮腋毛味越重,越用止汗剂味也越重。不过,闻着闻着,我倒逐渐开始觉得,这种气味好像还蛮有吸引力的。虽然方向不一样,但我的体味和花朵的味道本质上应该也没什么差别,不是吗?后来我听说狐臭和耳屎之间也有关联。就是说,有狐臭的人,耳屎是饴糖状的。如果一个人的耳屎呈饴糖状,那他很可能就是绳纹人 的后裔,遗传了老祖宗的这一特点。听说了这一点后我恍然大悟:哦哦,原来在那时候,我父亲的母亲,是从我身上嗅到了自己的儿子遗传给孙女的气味啊。

就这样,在我逐渐深入思考自己体味的这个过程中,我彻底爱上了自己的体味。我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的成年人,我明白我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不太接纳狐臭的。所以在人前我会用止汗剂压住狐臭。其他时候我就随它去了。有时候闻到自己的体味,我还会不住地对自己点头:啊啊,是我是我,这就是我。

性教育

“我想为读高中的女儿科普一下性知识。请问该从何教起呢?”

〇44岁

到了高中才教吗?太晚了。应该再早些,早在孩子正要进入青春期,还没有开始月经的时候,就在家里大大方方、没有顾忌地谈月经这个话题。这样才行啊。而且,要让孩子意识到,做家长的并没有回避这种话题。让她们觉得家长是值得信赖的,是可以无话不谈的。

比较核心的思想是“我属于我自己”。虽然这样讲听上去很危险,但性教育的终极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孩子拥有怎样的性别认同,嗯……这么说或许有些难懂,我换一种说法。孩子在性别角度有着自己的倾向,那么就算这种倾向在大众眼中可能并非多数,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性倾向或性癖,如果孩子告诉你们“这就是我”,那么也请家长接受“你属于你自己”。

当然别忘了教孩子做好安全保护措施。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性感染,还可以避免非自愿妊娠。

至于性交行为,这或许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十几岁的女孩子(其实就算到了二三十岁也一样)来说,其实比起性欲本身,她们往往会为了确认自己、为了逃避父母、为了在心理层面生存下去,只好去选择这一手段。这种情况太多见了。在父母看来,想做到以上几点,其实还有其他办法可以实现。但小孩子是不懂的,她们只能胡乱向前冲。

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去否定孩子。否定产生不了任何东西。不过,我又会这样想——父母必须把自己的意见,把自己那些出于为孩子考虑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意见都一股脑地说出来才行。即便说出来之后会招致孩子的反抗,也不能放弃。因为这就是父母该做的。

关于性教育,请赋予孩子两个武器:一个是“我属于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一个是保护自己的措施。接下来,当她们走向人生的战场时,我们在内心祈祷她们平安归来吧。

阴茎与阴道

“我特别想了解这些。为什么我会对这些这么感兴趣呢?”

〇12岁

“想了解”,有这种想法很好。那就多多去观察,去调查,去了解吧。不看就永远不知道。不知道,就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去看看吧。那就是一切的开始。

自己

“关于‘我属于我自己’这件事,我从来没想过,所以不太理解。请问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〇15岁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想想“今天想吃什么呢”,然后当天一定要吃到心里想的那个东西。就这样反复实践,你就会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了,也就是说,会主动思考自己的意愿,会明确地理解自己,这样就能做到“我属于我自己”了。

这个办法是我的朋友、料理研究家枝元直美教我的。非常简单,也很好坚持。请一定试试。

青春期

“我女儿遇到什么事都要顶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她。”

〇40岁

孩子在这个时期就是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做出反抗行为的虽然是那个孩子,但总感觉孩子好像被什么东西操控了,又像是被某个疯狂的魂魄附体了。等几个月或者几年过去,那个疯狂的附身物自己就会退去。而被留在原地的孩子,已经不再如之前那般纯真,而是以一副向着成年人更进一步的模样,坚实地站立在大地之上了。

我在第一个孩子经历这一时期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但到了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大概能看出这是年轻人特有的状态……不如说,是因为那段时期已经过去了,所以我现在才能这么说吧。实际经历这段时期的时候,我也是束手无策的。因为我会遭受孩子的攻击,而遭到攻击后反唇(防御)相讥(反击),这是生物的本能。

我的大女儿会对着我爆发怒火。二女儿则是向内爆发,看上去像是在严重地内耗。小女儿性格温和,但也实实在在地对包含她自己在内的一切都怒气冲冲。三个女儿三个样子。

说实话,我真的一点解决的办法都没有。即便如此,我还是努力直面狂暴的孩子,直面痛苦、苦闷的孩子,尽全力站在孩子们的视角看世界(但基本做不到),也试图听她们诉说(但基本做不到),就只是听她们诉说(非常难做到,毕竟爸妈不是心理咨询专家),不过,光是倾听,也非常有帮助。

“儿子实在太烦人了,我总忍不住训他,然后我们就吵起来了。每天都是一地鸡毛。”

〇46岁

在孩子的幼儿期,我们教育孩子怎么吃、怎么睡、怎么玩。而到了青春期则更进一步,跨入下一个高度:要教育孩子如何作为一个人去生活。作为母亲,也要照我之前说过的那样,遇到不高兴的事就明确地发表反对意见,去争吵。这才是青春期的孩子(无意识的状态下)所期望的,也是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

不要惧怕和孩子产生冲突,不过也不要被争吵和怒火牵扯太多。请记得:就算前一晚大吵大闹了一番,第二天也要不计前嫌地正常相处。像这样的努力,虽然孩子做不到,但家长是能做到的。不论生了多大的气(虽然肯定心里还是不太愉快,不太痛快)都OK。不爽了就把火气发出来,一家人要坦诚地表达情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术。相比起父母与孩子,我们更应该站在人与人的立场上,去接受可以接受的一切。我认为,这种随和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让对方适度任性并且信任对方,这种勇气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就需要有倾听孩子表达的态度和习惯(当然,觉得不爽也别多顾虑,发火就好)。

“我和正念初中的孩子最近关系很差。而且我丈夫对这件事视若无睹。”

〇38岁

你就暂时当你老公是废物好了。就连那些平时参与育儿的男性,在女儿青春期的时候都起不上作用。而那些本来就不想参与的男人肯定更没用了。在我看来,错过参与孩子青春期这样一个重大时期,是非常可惜的。不过,也有活用丈夫的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不会和父母双方都很不和,他们大多采取和父母中的一人关系变差,和另外一个人保持还算和平的态度。有点像跷跷板一样。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你丈夫拉出去“献祭”,确保你们母子关系和睦。当愤怒的矛头指向你丈夫的时候,请你不要站出来批判你孩子的态度和看法,保持旁观吧。

群集

“班上的同学们被分成了几个小团体,我感觉很拘束,但是又没法无视……”

〇13岁

人是群居动物。那些离群索居的人之所以感觉自己“不合群”,正是因为人的“群居动物”属性。中学时期的小团体并不像小学时的那样毫无疑虑,而是给人一种总是在疑神疑鬼,似乎一切都不安稳的感觉。大家一边成群结队,一边心里又会想:“不对,我原本并不想这样和大家抱团的。”在一个小团体里,蔓延着伤害他人的残酷、无所顾忌。但进入初中,明明是所有孩子的情绪都开始越来越敏感纤细的时期啊,想来真是不可思议。等以后你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女性,你就会明白:原以为同学们个个都无忧无虑地聚在一个小团体里玩乐,可事实上,所有人当时都和你一样,觉得拘束别扭。

被排挤

“班级里有个坏心眼的同学故意无视我。大家也都听他的。”

〇13岁

虽然很想告诉你,其实迟钝点就好,但是因为被无视而感到苦恼的人,本来就已经是纤细敏感的性格了。所以对于你来说,变得迟钝,就意味着变得不像自己了吧。我过去是个蛮迟钝的人,所以在和你相同的遭遇下,我一般会采用“不在乎”“不靠近”的手段。

不论发生什么,人和人的关系里都有这样一个原则:改变自身要比改变对方更简单。这一点也适用于儿媳妇和婆婆,以及妈妈和处在青春期的女儿的关系上,感情淡漠的夫妻关系也同样适用。

成熟

“一想到以后要变成一个成年女人,我就觉得好可怕。”

〇13岁

成熟意味着胸部会鼓胀起来,屁股变圆变大。穿女人的衣服、女人的鞋,化妆,取悦男人。可能还会怀孕,挺着肚子走来走去。成熟真是件可怕的事——一直到30岁左右,我都是这么认为的。不可否认,我的身体在逐渐成熟,在拼命活下去的日子里,有一天我恍然意识到:我已经不能用成长的成熟,而是应该用老去的成熟来形容自己了。我想,这也是成熟的形态之一吧。

关注孩子们

“我女儿不愿意去学校。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〇42岁

在这件事上,针对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对策。不过我的建议是,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去关注孩子。父母这边经常会出现自以为在关注,其实并没有关注的情况。看着那些父母,我真的觉得他们根本没在看。因为不想看,所以只是自以为在看,但其实别开了视线。绝对不能这样做。趁着孩子青春期,一切还都能改变。孩子还依赖你,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整个人都被不安的情绪折磨。她希望父母能帮助自己。只要父母行动起来,孩子自然能跟着行动起来。当然,她或多或少会反抗,这是自然。父母也是人,遭受反抗也会受伤,但请不要惧怕受伤。

我记得那年我大女儿13岁。当时她被压力、抑郁、愤怒和进食障碍折磨得痛不欲生。我每天晚上都钻进她被窝里,听她讲话。因为白天我要工作,要为其他孩子和家务杂事操劳,什么也帮大女儿做不了。所以就只有在她睡前,在她小小的单人床上,和她依偎在一起。正常情况下要我这么做,我会觉得有点羞耻,但是由于当时孩子是想要求助的,所以我也就顺利地得到了她的允许。我一直在默默地听她说,完全不插嘴打断,就只是应和着她。我的孩子则讷讷地、吞吞吐吐地从自己身边的事,今天遇到的事说起,随后开始聊起了自己。而我就只是默默地聆听。

二女儿读中学的时候也不去上学。但是我每天都会带着她去学校,在心理咨询室待一整天。等到孩子适应了之后,再换到其他老师的办公室去。就这样坚持着“要适应,但又不能形成惯性”的原则,不断变换地点和对象。加利福尼亚那边学校的老师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家里,我会把各种类型的工作交给她来做,让她产生责任感,然后表扬她。比如照顾小狗,或者为我的工作打下手。也会适当打骂(因为想要让她明白,我是在担心她,所以我也会比较情绪化)。与此同时,关注着孩子,观察着状况,而且是不去擅做评判地做这些。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愿意跟随你了。

所谓青春期就是这样一个时期。它很摇摆,并且是流动的。但是,孩子是仰慕着、依赖着父母的。虽然会反抗,会陷入迷茫,但是她们想要依赖双亲,想要获得双亲的帮助。而我的孩子们在这个时期,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她们的亲生父亲离得很远,继父完全起不上作用)。

我并不认为一切难题都能靠我刚才说的这种办法去解决。但是,它值得一试。 vj189VQjLXc90YaEyrdk2sI2m4DtJfuaPh72SiskvmaB5kz8/TlpXzYD4lPsix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