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勤劳努力的价值低是因为不能出现叠加效应,很难有翻倍效果,无论自己做还是为他人做,再加班,再拼时间,其价值天花板都是很低的。勤劳努力只在起步阶段有一点意义,很快就会没用。
即便从用人方来讲,加班拼出的效率与成本比也是不划算的,中阶之后靠的是外部商机、机遇和应急能力,瞬间的价值输出和应对能力。
道家的借思维,是借天时、借地利、借人力、借钱力,需要的是自己有一个基本支点来撬动。人拥有多少固然重要,但比拥有更重要的是你能支配和调度多少。你有一百万完全可以做五百万的事儿,与那个只有一百万就做五十万事儿的人比,你就是其十倍的支配调度权,你们的人生轨道和圈层就不一样,虽然看起来似乎有风险,但没有一个成长快的人是不用这个思维模式的。当然不仅限于金钱,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就社会价值属性角度,人都喜欢与更强更优秀的人打交道,你买的东西到底是贵的有综合保障,还是便宜的更安全?当然是贵的。因为贵的确实好,有诸多因素限制约束它,不敢不好,不好的成本太大了。高价值的人不会盲目给自己制造风险,会尽量避免被人纠缠。你与贵的人打交道反而从概率来讲风险更低,与贱的人,低能量低能力的人打交道,成本和风险更大。
自身价值支点的资本除了最初拼勤奋努力外,主要靠“营销”,营销的本质是展示价值(不是提供价值,提供价值服务是成交后才开始的)。换个说法,营销就是“诱惑”与预期引导,这个还是靠借人借物借景借地包括平台,无论合作关系,还是买卖关系,人际关系,乃至恋爱关系甚至子女教育都一样,价值展示又分基本功能价值,如冰箱就是冷冻,空调解暑降温,但除了物理性价值之外,人更多欲望在寻求精神价值,而这个就是营销输出和塑造价值的用武之地,因为不同的人对精神价值的评判标准不一样,愿意投入购买的成本也不一样,就像对美、对感情、对艺术的态度一样。
怎么营销出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文化塑造,心理暗示,形象设计,甚至你的名字、服装、配饰都是营销的一部分,大营销需要大文化做支撑。没有人不注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即使你不去做生意,你也喜欢好车、好物件、好看的衣服乃至好听的话、好看的微信头像和名字。不去做生意去打工也会面对老板、同事,结婚找对象,连哄小孩子你都需要利用孩子心理欲望的需求。破解佛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她)尝尝好东西的滋味,体验一下又撤了,他(她)自己就会追,去努力,去付出时间和脑力,这是自我驱动。
真正的获得靠的是成交服务,不展示价值无法获得优质的成交,提前提供成交服务,就等于贬值自我,不需要投入成本就能得到的东西没人愿意用更大的投入去获得。八字中伤官是自我展示营销能力,正印是价值服务能力。
有能力有价值的人他(她)可以不真诚,但很少有不讲信誉的,没能力没价值的人他(她)可以很真诚,但却又很难做到有信誉,不信你去细品。
人际关系友好及买卖合作的牢固,在于与你互动时的体验减去期望值,如果二者相等,那关系“忠诚度”并不高,他人退出的壁垒是偏低的,当别人能提供体验感超出期望值时,对方会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成本花在那里。但是你又不能让对方体验感超出期望值太多,那样是自己成本过高,刺激调高了对方阈值,三千元消费你提供了六千元的服务,你赔不起,对方下次会继续期待六千元的所得或更高期望。会良性处事掌握关系的人,都会为了维护彼此忠诚度去给一点超预期付出,但又不会造成自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