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刚才所见,高敏感儿童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而其中一些需求似乎又是彼此冲突的。这正是养育高敏感儿童有时变得异常困难的原因。一方面,他想感受到和他人的连接;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想走自己的路。一方面,他需要放松;另一方面,他又想要探索世界。很显然,他自己也经常会陷入困境。
有时,作为父母,你会做一些非常善意的事情来帮助你的孩子,但这些事却不符合他当时的需求。
假设你的孩子晚上难以入睡。这可能是由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也许你的孩子更需要掌控感,而你却出于好意设立了一个严格而明确的就寝规则,因为你想让它显得可预测一些。
又或者,也许你的孩子晚上更需要的是可预测性,而你的安排却非常灵活,因为你想给他更多的控制权。还有可能是你的孩子需要建立更多的联系,而你晚上却倾向于抓紧时间,因为你想尽快让他上床睡觉。或者你为了给孩子提供睡前的宁静,安排的全都是不需要大量运动的放松活动,而他实际上需要的却是运动。
如果你的孩子不配合,他会暴躁、黏人或者泪流满面,那么你可以快速检查一下他还有哪些需求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如果某个棘手的情况反复出现,可以试试在一个平静的时刻找出孩子的哪些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并看看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有时候,你的孩子看起来好像不想做某事,但他其实只是暂时还不敢去尝试而已。如果作为父母的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轻易地忽略它。你的孩子可能会因此错过他其实本来想参与的各种事情,之后又会因为错过它们而感到难过。因此,请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克服对某件事最初的恐惧。
我们当时在艾夫特琳主题公园,伊琳几乎什么项目都不敢去。我想,没关系,我们就随便逛逛,坐坐旋转木马。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回来的路上,她却不高兴了。我问道:“今天不是超级开心吗?还是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事吗?”她非常生气地回答说,她本想去坐船的。
由于孩子有着不同的需求,他在某一天面对某种情况的反应可能会与另一天面对同一情况时大相径庭。这与他在那个时刻最为迫切的需求有关。因此,他有时可能会让你非常惊讶。有时候,这种惊讶是正面的,因为他可能会很轻松地处理一些事情,令你完全意想不到。但有时候,这种惊讶可能是负面的,因为他可能前一天还完全不排斥某件事,后一天却突然完全拒绝做同一件事。
你的孩子越能认识到自己有不同的需求,他就越容易处理这些需求。这是你的孩子必须学习的事情。他会在同一时间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他当然还不太清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可以不时与他讨论一下,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你其实很想立即采取行动,但同时又特别想先确认情况是否安全。这时候一定很难确定接下来到底该做什么,对吧?”或者:“其实你是很想和你的朋友一起玩的,但你对踢足球根本不感兴趣,他却很想踢足球。这真的是个相当困难的选择啊。”然后让他自己做决定。替他做决定对他并没有什么帮助。他将来会更加频繁地遇到这类两难的困境,所以如果他能多多练习处理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当时我们在游乐场上,我发现丽莎看着几个在树屋里玩耍的男孩子。我问道:“你也想去玩吗?”她猛地摇了摇头说不是,然后又回到了滑梯旁。但她还是会再回去看那些男孩子。这时我把她的矛盾心理说了出来。“一方面你觉得这会很好玩,对吧?”我说,“但另一方面,你又觉得非常紧张。”“是的”,她说,“那些男孩子可能很不好相处。”“唉,真难办啊”,我回答,“要是我的话,我也很难确定该怎么办。”她又走回滑梯旁,但在滑了三次之后,她显然已经鼓起足够的勇气,最终还是爬进了树屋。
你的孩子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优先考虑了一种需求,但事后回想起来却希望自己当初选择的是另一种需求。有时这种情况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但在一些情况下他可以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让他知道,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在事情开始后半小时,他仍然可以放心地加入进来。即使你刚刚在学校操场还和朋友说过自己不想去玩,你还是可以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你又想去了。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的孩子认为他必须在两种需求之间做出选择。当一个朋友喊道:“要是你不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我就不和你当朋友了。”你的孩子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困境。因为如果他违心地参与捉迷藏游戏,他就压抑了自己对掌控感的需求;但如果他拒绝,他又害怕失去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你可以告诉他,很多时候都有可能想出办法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比如,或许他的朋友会愿意改玩捉人游戏。当然,有时必须在当下的需求之间做出取舍。他必须学会处理这种情况。但是显然,很多事情并非只能二选一,还可能有“第三种”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