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抗战开始,我19岁,在南京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工作。工厂接到南京军事当局通知,决定派我去参加保卫首都的防空训练。
报到及训练地址在黄埔中央军校,即现在黄埔路马标北军事区内。报到后,食宿已有安排。计划训练两周。第一次上课点名,查点各单位是否到齐。训话内容:政府保卫首都的决心,防空的重要性,希望训练后,回各单位负责做好防空警报工作,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课程有防空知识、灯火管制、消防设备、人员救护等内容,主要课程是讲解一种美制收音机及蓄电池的收听使用方法。
这种美国造军用收音机,体积有21吋电视机大小,皮外壳,颇坚固,是八灯三波段。长波和中波已经过技术处理封闭,仅能从短波频率专门收听首都防空电台全天二十四小时的播音,当时首都防空电台业已开始播音了。
规定拉响警报的三种声音:空袭警报,是间断长音—— —— ——,紧急警报是急促短音- --,解除警报,是长音不间断。电源是6伏蓄电池。
教员有六七位,上下午都有两三小时课程,因天气尚热,教员没有穿军服,也无军事、政治课。受训学员一共有五十余人。一人代表一个单位。记得有首都电厂、六合卸甲店永利钾厂(即现在的扬子石化公司)、龙潭中国水泥厂、栖霞山江南水泥厂、下关火车站、浦口火车站、和平门火车站、下关码头、浦口轮渡码头、各大中学主要学校等机关单位,因受训时间太短,已不记得教员、学员的姓名了。
规定训期两周,但不到十天就宣布结业了。各人领到收音机一台,蓄电池一只。我回厂后,立即开始负责收听防空警报工作。训练机关要求每人每周要将收听情况及发生问题,写信向首都防空电台报告一次,均在收音机报告中得到答复和鼓励。
厂方早已将警报器安装在水泥仓库顶上,发警报按钮在俱乐部一小室内,也就是预先专为我守机拉警报及食宿之处,并指定两位工友随时协助我守听值班,室外不远处还临时专为我建有小防空掩体。
敌机开始空袭南京,空袭警报拉响后,一般间隔几分钟,才命令发紧急警报。我厂的警报器音响大,附近农村及一公里以外的摄山镇均可听到,厂内外员工秩序井然进入防空设施。
有一天我正在收音机旁,忽听厂内鞭炮声大作。原来是员工们自己掏钱,在燃放炮竹,庆贺我空军在上海猛轰日军司令部、码头,炸伤敌旗舰“出云”号辉煌战果。胜利消息传来,员工们欢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空军屡建奇功,并击落敌机甚多,一片群情激昂、令人振奋的场面。
日机空袭南京,中国守军用高射机枪瞄准射击。
我厂厂南驻有炮兵,配有重型高射炮两门,栖霞山原是江防军事要塞。敌机一般沿京沪线来犯,遭我高射炮火猛烈轰击,即仓惶飞到南京上空,多次企图炸毁首都电厂及下关浦口码头和火车站,均未得逞,同时遭我空军战斗机迎击,投弹均不能命中目标。
我那时真想亲眼看到我空军及地面高射炮是如何击毁敌机的场面,所以一听到上空有飞机声就到外面隐蔽处向天空观看。曾多次看到我机驱逐敌机的空战情况。空中传来阵阵枪炮声,飞机上下翻飞,敌机盘旋向东逃逸。一次一架敌机被我空军击中起火冒烟,后坠毁在丹阳附近。我空军健儿与敌机殊死拼搏、英勇追击、不怕牺牲的精神,给当时我国军民极大的鼓舞。在京沪线及上海一带曾击落敌机数十架,有不少我飞行英雄壮烈牺牲,更有我机已被击伤直向敌机撞击同归于尽的事迹。他们英勇殉国,浩气长存,永远活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
9月间,我乘小汽车到南京换领蓄电池,车经太平路,正遇到敌机空袭,马路上已交通管制,路上已无车辆行人。突然看到有一大群民众不顾危险围住一辆日本大使馆的道奇式小车。群情激愤,高呼打死日本强盗。原来这辆被群众拦截的是日使馆车子。群众拦截的理由是:指控这车是为敌机轰炸指示目标的。要求打开车门让群众搜查,是否有反光镜及对空联络讯号机设备。同时这车违犯空袭时交通规则,到处乱跑十分可疑。我国警员迅速到达现场,群众向其诉说情由。我警员排开人群,到车前询问,车内日人出示大使馆的证件。警员随即冷静地劝请民众让开,把车放行了。满腔怒火的老百姓纷纷责怪警员不该将日本人放走。这个警员用很沉重的语气向群众解释说:“我是奉命执行任务的,他虽违犯交通规则,我们也不能扣留它,也不能搜查。我如果这样做,我们就首先不遵守国际公约,给敌人以借口。目前中日尚未宣战,中国政府有保护其大使馆人员安全的义务。请大家不要气愤,公理正义在我们这一边,诸位的举动,足以使敌人知道,中国人不怕侵略战争,中国人是讲公理的,维护国际公约的。”解除警报已拉响了。大家还气嚷嚷的,渐渐散去。我当时也想不通,后来才认识到中国警员经过训练还是有政治水平的。
12月初,上海沦陷后,南京政府准备撤出南京,长期抗战。首都防空电台已停止播音,我遵照电台指示将收音机装箱交工厂封存。
工厂决定停工,将员工分两地送往后方避难。一部分员工先走,到汉口法租界“启新、中国、江南联合办事处”。一部分到安徽石埭县。我在南京沦陷前几天,随最后撤离的员工及员工家属约六十人,乘上工厂包用的大卡车,由南京新街口正洪街53号江南水泥厂南京办事处离开南京。车过安徽宣城,敌机轰炸后不到一小时,只见宣城火车站浓烟大火,公路上死伤枕藉,惨不忍睹。次日车经岩寺、黄山、太平安全抵达目的地——安徽石埭县。所乘大卡车,已无法返回南京,后为我抗战部队征用作军用车了。
1938年2月,工厂发遣散费三个月。我回到贵池家中,贵池已是一片战乱景象,居民纷纷到乡村投亲靠友避难。我与旧日同学四人离家。临行前向亲友告别。一位女友在我留言本上写下“大丈夫献身报国,好男儿壮志凌云”的临别赠言,我怀着满腔热血,踏上到武汉投身抗日救亡的征程。
注:吴智新,当时工作于南京栖霞山江南水泥厂。本文选自1994年7月出版的《白下文史》第1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