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夕,我是炮兵第八团第一连连长。该炮团驻在江阴,编制:一个团部,两个营部,四个重炮连,一个有线电话通信连。配备的火炮:第一营是日造“三八式”15公分重榴弹炮八门;第二营是沈阳造15公分重榴弹炮八门。
1937年5月间,我连单独奉命开赴长江下游南岸刘海沙西界港(原上海辖,现改属江苏张家港市)担任江防任务。是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侵华战争,我军奋起抗战。敌在杭州湾登陆得逞后,与淞沪之敌策应西进,我驻淞沪抗日部队乃被迫后撤。
11月25日,我连奉命撤回江阴。29日,又奉团长娄绍恺命令,撤回南京待命,遂于12月1日晨,全连到达南京中山门外待命。这时知悉,第二连由营长率领开赴九江担任江防;第二营的第四连、第五连布防在下关至燕子矶之间。为迎击日军,孝陵卫南面教导总队所住营房,已自行放火焚毁,以扫清射界,显示我“焦土抗战”之决心。南京城内高大建筑物和热闹房屋,屡遭敌机轰炸,已大多倒塌或烧毁,余皆关门闭户。有钱人早已携带眷属和贵重物品奔逃他方,贫苦人家多投奔外侨组织的国际委员会所规定的市民避难区内。
12月7日晚,团长命令我连开赴东流镇附近构筑工事,与友军联系,支援步兵攻击。我们立即行动,于次日晨6时许即到达指定地点,一面构筑工事,占领阵地;一面与友军三十六师李团长密切联系,准备战斗。此时,日军逼来,我在接到李团长指示敌人位置的电话后,即开炮射击,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友军步兵前进,攻击当面来犯之敌。约经半小时的战斗,敌已被击毙百余人,向后逃跑,战斗暂时平息。当晚,我连又奉命撤回中山门外卫岗公路南侧占领阵地。
9日整天,敌军未向我发动进攻,我连也未奉命发炮。入夜后,我连又奉命转移到明孝陵石人石马附近占领阵地,将连观测所设于四方城东侧。
10日晨8时许,敌步兵向我西山头高地进攻,我即开炮阻止敌军前进。同时接前方电话通知,敌人有火炮4门在西山头高地后面进入阵地,要我炮兵火力速向敌炮射击。我即又以密集火力猛向敌炮轰击,敌炮也向我轰击,双方炮战约半小时,敌炮被击毁。不久,有敌机两架在我阵地上空盘旋低飞侦察,并投弹轰炸、机枪扫射,敌步兵在敌机掩护下又发动进攻,并占领西山头高地。我炮连官兵以猛烈火力掩护步兵反攻,又夺回西山头高地。我连在战斗中,火炮无损,人员也无伤亡。傍晚,我奉团长命令,转移到城内,在军校东侧至城墙之间占领阵地,将火力指向城东南方向,并将观测所设于中山门城墙上。
11日上午8时许,敌步兵向我红土山阵地进攻,我连以炮火阻止敌人前进。敌炮兵则炮击我光华门东侧城墙,企图打开缺口。我又将火力转向敌炮阵地,牵制敌炮兵火力,使其无法得逞。就在这时,中华门城门被敌炮击毁,少数敌人窜入城内,旋即被我歼灭。下午2时左右,敌以炮兵集中火力,向我紫金山中山陵两侧发射燃烧弹。顷刻间,满山通红,形成火海,敌步兵趁势向紫金山第二峰攻击。防守部队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溃退下来,使我军士气甚受影响。晚8时许,团长娄绍恺转达炮兵指挥官邵伯昌命令:将不能搬走之火炮及装备一律毁灭,各部队渡江向皖北地区转移。我们当即将火炮及装备等重要器材毁掉,全部人员携带步枪沿珠江路向煤炭港方向撤退。
日军攻至灵谷寺。
12日天亮,我与两名挤散的士兵沿着小火车道出城,到了煤炭港江岸时,江面上全是争渡的人群,简直看不见江水,情景世所罕见。我们三人为寻找渡江工具,沿江向中山码头走去,在电厂附近发现一根四方木料,三人抬了就向江边跑。木料虽在水中浮起,但一跨上人就往水里沉没,只好放弃不用。后在中山码头约50公尺处发现杉木五根,即把它集拢起来,找来一圈电话线,捆成个简单的小木排,人勉强蹲在上面。接着又找到木板十余块,放在连结好的木头上,成了一个木排,人在上面也就安全多了,两个士兵一人拿一块木板当船桨划。这时又跑来一个友军士兵要求带他过江,我认为都是共患难的同胞,便将他带上。当时,有敌机两架在江面上低空盘旋,用机枪扫射,八卦洲航道上的敌舰也开枪向江面漂流的人群扫射,惨死在江中的同胞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过江后,我们避开浦口,直奔浦镇,因一天一夜没吃东西,准备做点饭吃了再走。不料,才把火升起,烟囱冒出烟来,就有几发炮弹落在屋外,把门窗震得直响。看门的老头说,浦口昨夜到了二三千日军,炮弹就是从那里打来的。于是,我们又忍饥继续沿铁路北上。
13日晨,到达乌江车站时,看见了团部的同事,我们向团长娄绍恺报告了经过情况。早饭后,团部清查人数,合计不足200人,其中90%是第四连官兵。因该连阵地在江边,对过江的船只早有准备,所以人员就没有失散。我第一连脱险归队的仅我等三人。第二营部和第五连虽同在城外,因负责人策划失当,全部散失,无一归队。是日,团长命令我率领剩余人员向滁县撤退。傍晚到达滁县时,适遇友军后撤的一列火车,经洽商后,我们就搭车到了蚌埠,停留三天收容后续人员,后又乘火车开往武汉。
注:谢耀华,抗日战争前夕为炮兵第八团第一连连长。本文选自《抗日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