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只身陪蒋赴京,东北军群龙无首。蒋介石为了达到分化瓦解东北军的目的,将东北军内调河南、安徽等省。五十七军调到周口、项城、上蔡、淮阴、太康一带,军部驻周口,一一二师驻太康。1937年春开始整编,同年6月结束,军原辖四师并编为两个师,编成的师保留一一一、一一二两师番号,全权处理整编工作的是河南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缪澄流任五十七军中将军长,常恩多、霍守义分别任一一一师及一一二师中将师长。整编甫将就绪,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总动员,投入了反侵略战争。五十七军接到军事委员会命令,由现驻地连夜徒步行军到达漯河,然后,乘火车经郑州、开封、徐州至邳县下车,强行军到达苏北重镇淮阴市,一一二师师部驻在王营镇的一座寺庙里,后移至淮安河西杨庙镇,当年两淮父老看两淮驻军官兵配带的臂章,蓝边、白心、黄地,白心当中印有“扬开”“扬开多”“扬开守”字样,即是陆军第五十七军也。“扬”代表扬子江两岸作战部队,五十七军长缪澄流字“开源”,“开”代表军部及直属部队,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多”字是一一一师代号,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守”字是一一二师代号。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军挟全国最精锐的陆海空军在上海登陆,得逞后气势汹汹向西扑来,统帅部电令我军以一个师进驻南通,防止敌人登陆向苏北入侵,另一个师火速开往靖江集结,准备渡江。当时我师一些青年将校如万毅、方叔洪等首先请缨杀敌,经研究决定,一一二师执行渡行作战任务,先遣部队一律轻装上阵,以汽车输送驰往靖江,后续部队跟进,所有不必要人员与辎重留在江北,由副师长王肇治负责留守。我奉命协助卫生队中校队长刘仲儒率一部文职人员携军用备份地图,乘船南下,相继赶到靖江。此时江南告急,我师连夜渡江,向江阴挺进。师参谋处编制内参谋七人,少校杨毓芳携译电组组长奉命去外地接收新兵,少校于高翔派去工兵学校学习,上尉李赓唐派往二十四集团军总部联络,上尉白参谋生病留在江北。我处实际随同师长渡江作战人员,只有处长李寓春,中校陶某,少校朱级勋和本人以及准尉司书二员,中尉译电员二员,少尉庶务副官一员。我当时是参谋处上尉书记长,主管本处办公室业务,兼管译电室,在这极度缺员的情况下,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任务十分繁重。在靖江待命时,师、旅参谋人员会聚一堂,绘制出长江两岸兵力作战部署与作战方案示意图,此图由我复制,转发各旅团长。过江后我师归江防司令刘兴指挥,师长率领参谋人员亲自视察锡澄公路青阳、南闸、花山、君山、黄山等地,及其周围地形等,命工兵部队迅速炸毁锡澄公路上的桥梁。经过周密的研究和部署,两旅作战区域划分如下:三三四旅旅长马万珍率所部固守青阳、南闸、澄江一线,主力拱置于花山241高地,旅部指挥所在西桥—花山北侧之间,该旅六六七团团长方叔洪负责守备青阳南闸花山主阵地(含南闸镇),六六八团团长崔锡璋为第二线与六六七团联防,共同守卫由南闸至江阴一线。三三六旅旅长李德明率少许兵力驻守江阴县城,该旅六七一团团长许赓扬负责县城西郊及部分城防,该旅六七二团团长万毅为总预备队,师直属工兵营、锱重营、山炮连、骑兵连等均部署君山南侧师指挥所前沿阵地,兵力部署情况大致如上述。
1937年11月27日下午,我驻青阳部队首先与常熟西犯之敌发击战斗,我守军一个加强连,伤亡很重,战至傍晚,仅有十几名战士撤出,青阳失陷。28日晨日军先头部队沿锡澄公路向北进犯,与我驻花山部队方叔洪团展开激烈战斗。方叔洪,辽宁省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原是我师上校参谋长,太康整编时改任六六七团团长。方叔洪品学兼优,端正大方,实为我师少壮青年爱国军官。这时日军兵分三路夺我南闸,守军浴血奋战,多次将楔入之敌消灭,我一营宋营长光荣殉职,南闸镇又陷敌手。另一股敌人为了配合花山南闸战斗,仍以坦克为前导,以重兵直扑县城西郊,许赓扬团长率部誓死抵抗,县城暂保无恙。为集中兵力确保江阴要塞,在县城以南以西构成纵深阵地,层层布防,以六七二团团长万毅坚守江阴城。师指挥所则移驻君山北侧山脚下一村庄,继续指挥战斗,当师长率领我们参谋处人员来到这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时,村中空荡荡无有一人,乡亲们已全部避难去了。师长责令电台少校台长陈定之在掩蔽部内架好电台,保证通讯畅通。我们参谋处官兵在君山脚下五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喝过一杯开水,我们不能使用乡亲们的炉灶做饭,因烟囱一冒烟,日军飞机的重磅炸弹以及地面炮火会相继飞驰而来。庶务副官长张翼洲利用夜间率领炊事班突击工作,烙大饼。大饼烙好后,不分官兵,不分级别,每人两张,这就是一天口粮。
真正守卫要塞的大战开始于11月28日凌晨。东方将白,日军两架气球腾空升起,悬在天空不动,坐在气球上的观测者用望远镜窥视我方师、旅指挥所以及各个阵地位置,用无线电话通知地面火力,向我阵地猛轰,日空军也按照弹着点狂轰滥炸。地面进攻日军则抽调最精锐一个旅团,附伪满一个步兵师,由南、东、西三面分成三个纵队以坦克为前导,正面猛攻、两翼迂回的战术,向我阵地猛扑。
经过多次激战,中国海军杀伤了大量的日军,江阴守军伤亡惨重,奉命撤退。图为被日机击毁的中国军舰“逸仙”号。
我东北军官兵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积压在心中的国难家仇,今天才是发泄的一日,官兵敌忾同仇,视死如归,不怕牺牲,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阵地安然无恙。我们牵制了敌军西进企图,为友军部队赢得时间在镇江、金坛、常州等地从容布防。当时南京统帅部拍来了嘉奖电,电文如下:“刘兴总司令转霍守义师长,该师坚守要塞,奋战多日,使后方友军从容布防,南京可保无虞矣,特电嘉奖。”战斗越演越烈,不得已将总预备队六七二团万毅部全部进入江阴县城,并责令该团长万毅固守县城。日军的观测气球,每日东方发白便悬空中,我军无空军参战,无可奈何。飞机的轰炸、重炮的轰击在君山南北两侧倾泻了难以统计的炸弹。师指挥所驻在君山北侧山脚下的一村庄,已被炮火夷为平地,师长率领我们参谋处人员,不得不进入掩蔽部继续指挥战斗。我日以继夜向南京及江北军部译发电报,报告战情。江阴城的战况更是惨烈,日军飞机投弹与地上炮火的轰击,把江阴城墙炸塌数处。城内守军可以看见城外日军坦克伴随着步兵向我县城一次又一次地攻击,通宵达旦都是军号声、喊杀声、枪炮声。夜间则火光冲天,映为白昼,日军也一反夜间不战斗的惯例,破天荒夜间照样向我猛扑,我官兵视死如归,多次形成白刃战。君山以南以东两面战况也如火如荼,全江阴的保卫战已达到白热化。
惨酷的战斗持续到12月1日,火线传来电话,纷纷向师长告急,要求增援。师长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了,原作总预备队的万毅团部全部用在江阴城内,就连师属的工兵、辎重等营也都投入战斗。师长嘱咐代参谋长李寓春坐镇指挥所,他带领几名侍卫奔赴火线督战,火线上枪炮弹齐飞,硝烟弥漫,爆炸声比比皆是,在赴县城途中,不幸被炮弹破片击中,腿部负伤。侍从人员慌忙背起,奔往江防总部报告,经刘兴总司令批准渡江医伤,一方面向代参谋长李寓春传达师长口谕,由李及两位旅长共同负责继续指挥作战。霍师长被用担架抬到军部,缪澄流军长亲到担架前慰问,并看视了伤口,迅即命令送后方医院治疗。代参谋长李寓春应召去江防总部开会,刘总告知他说:“你们师长负伤,我已批准他渡江养伤。”李寓春返师后即将此情况通知了参谋处与各旅、团长。李寓春传达刘总命令云:江阴之战杀伤了日军大量兵员,达到消耗战预期效果,今苏锡两市已经沦陷,江阴无防守价值,下令全军突围撤退,向镇江转移。大约在12月1日晚,一一二师全师突围,突围时的战斗格外激烈,日军用坦克封锁西南的退路,而背后则是长江,我于突围中被部队冲散,失去联系,一个人摸索方向走了小半夜,遇到了辎重营副营长邹永清。他也是在突围中失散的,我俩结伴而行,向西北方向行进,东方发白竟走到江边来了,恰巧岸边有一木船,船上有许多战士,于是我二人乘船北渡,船将达北岸,此时天已大明,空中突然飞来日机三架,沿江向西飞行,寻我目标,向船上打了一枚子弹,幸未伤人,我们弃船登岸,见到配带有“扬开守”字样的战士,才知道军长派副师长王肇治到泰兴收容流散官兵,我立即到泰兴城内,见到王副师长。我处参谋李赓唐也已由总部调回,协助副师长收容。副师长问了我一些江阴战况后,命令我协同李赓唐参谋负责收容工作。突围成功部队在镇江集中,由马万珍旅长、李寓春参谋长、万毅团长率领到达南京,参加保卫南京战役。江北收容的官兵,也迅速组建成功。
总观江阴战役自11月27日开始,12月1日结束,浴血苦战五昼夜,经我军艰苦奋战,杀伤日军正规军近两千人、伪军四五千人,阵地前血肉狼藉,遗尸遍野,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员与物资,牵制敌军西进,达到消耗战预期目的。江阴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失光,神哭鬼嚎。一一二师在师长霍守义率领下、万毅等人协同下高度发挥了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誓死杀敌,誓死报国,赢得人们的赞扬,也一洗我被人诬蔑为“不抵抗将军的部队”丑名,没有辜负国家的寄托和大民的期望。江阴之役一一二师自师长霍守义以下伤亡官兵一千数百人,我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些烈士永垂不朽!
江阴战后,军事委员会发来电报,令我师各旅、团长每人写一篇战斗详报(就是现在的战斗总结),并要以作者原卷寄到军委会。当时我看到万毅团长的大作,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江阴守备部队,江阴江防司令,要塞司令,长江下游海军司令,兵团指挥司令……名目繁多,互不协调,指挥系统不清,司令之多就不知道哪个司令管哪个司令。”像这样不怕蹲牢、一针见血的批评,指出当局弊病,也只有爱国的共产党员才敢这样做。
东战场鏖战正酣,北战场风云又起。敌华北派遣军集中兵力,分三路攻打台儿庄,企图夺取徐州,一路沿津浦路直插滕县,一路由青岛登陆进攻临沂,另一路在连云港海面集结多艘战舰,欲强行登陆,沿陇海线侧击徐州。守卫连云港部队是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这些少爷兵如何能担此重任,于是蒋介石电令五十七军挥师北指,接替税警总团防务,守卫连云港,阻止敌人登陆,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直接指挥。军部驻宿迁,一一二师驻海州城内原税警总团团部。在霍守义师长治伤期间,缪澄流军长自兼一一二师师长,并将军部部分参谋人员派往一一二师师部,与师参谋人员联合办公,此时新组建的三三六旅也由江南到达海州,归还我师建制。全师官兵挂念师长健康,希望早日出院归队,以便继续领导全师抗日。霍守义师长在健康情况允许时,出院归队。缪军长解除自兼师长职务,退回军部,随员一同返回。此时一一二师高级人事做了以下调整:
(一)少将副师长王肇治调一一一师任旅长,遗缺以原东北通讯兵少将司令荣子恒继任。
(二)李寓春正式升任少将参谋长,所遗参谋处上校处长缺以一一一师卫生队中校队长王树军补充,并重新调整参谋处成员。
(三)马万珍任三三四旅少将旅长,所辖六六七团上校团长缺以万毅调任。六六八团上校团长缺仍以伤愈归队原团长崔锡璋任之。
(四)刘宗颜任三三六旅少将旅长,所辖六七一团上校团长车元勋,六七二团上校团长白喜禄。
至此,江阴战役结束。五十七军全军官兵再一次走上保卫连云港,参加台儿庄会战的抗日战斗,肩负起新的任务。
注:本文选自2007年12月出版的《江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卷。作者1989年元旦写于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