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源起还得从南京解放前后说起,那时我在南京和平门清真寺小学读书,课余时间常去小市街茶馆听茶客们闲聊,听过不少关于“湖匪”斗敌伪的感人事迹。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南京老百姓所指的“湖匪”,实际上就是居住在玄武湖和小红山四周、活跃在南京城北一带的一群受过陶行知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青少年学生和金陵孤儿院的院生。他们劫富济贫,抗击敌伪,被敌伪痛恨而被骂为“湖匪”。后来“湖匪”的称呼也就逐渐传到老百姓那里,成为老百姓对这群青少年的俗称。
为了考证金陵孤儿院院生抗日故事的真实性,我找到了当年在和平门清真寺小学做老师的张如梅老师和学校当年的校工达应时师傅。他们回忆了当年孤儿院师生和所谓“湖匪”与敌伪进行斗争的往事,让我颇为感慨。张老师年轻时曾在南京儿童教养院做保育员,南京沦陷前搬到了和平门清真寺小学居住。她对开展抗日活动的这群院生是很了解的,其中有十几个孩子就是她在儿童教养院一手带大的,有一些是她推荐并带到金陵孤儿院来的。这些孩子对她很依恋、信赖,把她当母亲一样对待。他们毕业后虽然都离开了孤儿院,但在外面的抗日行动,并不太瞒着她。
后来,我因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小红山尼庵里的师姑楚娴,并因此看到了“安乐窝”这本书稿。这本书稿是她的女儿楚云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撰写的,经楚娴师姑改名为“疯女惊魂录”。这实际上是一本回忆录,楚云就是孤儿院的毕业生,书里记载了金陵孤儿院院生的生活情况,也涉及了不少他们的抗日活动。关于这本文稿我曾问过张老师,她说楚云所说的事情基本上是可信的。原和平门清真寺小学的校工达应时师傅,是这所学校的老人。他讲了一些连张老师也不知道的情况。
这样从民间的传说到当事人的回忆,由我把他们通过小说的形式串联在一起,写成了现在这部纪实文学作品。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谨以此书作为纪念,敬献给为反法西斯事业而献身的英烈们!
2015年4月8日蔡虎因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