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八路军第120师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攻

一、八路军第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扩大主力部队

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两部分。

晋西北地区,地处黄河以东,外长城以南,同蒲铁路北段以西,汾(阳)离(石)公路以北,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东面屏障和联系华北其他抗日根据地的纽带。第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是在1936年9月成立的群众抗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和1937年9月20日成立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的配合下进行的。战动总会是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领导的统一战线和政权性质的组织。

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后,晋西北地区沦为敌后。“由于敌人的长驱直入,政权被敌人摧毁了,地方官吏逃亡了,汉奸政权——维持会产生了,而溃兵又到处骚扰,居民惶惶不安。这种情况,使晋西北前线和接近前线的后方,成了一种非常混乱的局面。当时摆在120师面前的紧急任务,就是挽救战局,克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第120师师部率第358旅,按照中共中央军委9月17日、19日和23日调整的战略部署,于22日离开忻县,开赴晋西北管涔山区的神池、八角堡地区。第359旅,在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下,进至晋察冀边区五台、平山地区活动。9月28日,第120师以第716团第2营为基础组成雁北支队,宋时轮任司令员(支队长),随后挺进雁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第120师师长贺龙

第120师副师长萧克

第120师参谋长周士第

第120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1937年10月改任政治委员)

第120师主力于9月28日在神池、八角堡地区集结,在第358旅开展雁门关南北、同蒲铁路北段抗日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军共同进行太原会战的同时,于10月1日由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率政治机关大部和教导团等共700余人组成地方工作团,分赴晋西北地区的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神池、宁武、静乐、岢岚、临县等14个县。

10月6日,毛泽东电示贺龙、萧克指出:“估计敌人深入后,在后方的兵力,只能守主要的据点,企保持其交通线。”故你们目前的任务是“开展游击运动,创造抗日根据地”。“主要的是繁殖游击队、义勇军”和“组织若干游击小组”。 11月,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成立,马林(后赵林)任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大青山两个地区的抗日斗争。接着,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和工作团在牺盟会、战动总会的支持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和武装群众;组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种团体的抗日救国会,建立各级战地动员会;成立了岢岚、静乐、临县、兴(县)岚(县)保(德)等县委或地委;吸收散兵游勇,扩大人民武装,发展主力部队。仅晋西北各县组织的游击队和自卫军,就发展到约1.1万人。

第120师某部向晋西北进军

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在华北国民党军正规战争业已结束、八路军游击战进入主要地位的形势下,第120师主力在晋西北全境展开,准备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其具体部署是:张宗逊率第358旅一部兵力,进至太原、交城、古交镇地区;贺炳炎、廖汉生支队活动于吴城镇地区;王震率第359旅进至崞县至忻口一线;雁北支队进至怀仁、口泉地区;王兆相率警6团进至偏关、右玉地区活动,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主力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战动总会在晋西北68个县成立了县、区、村各级动委会组织。1938年1月,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正式改为晋西北省委,主要领导人未变。

至此,偏关、右(玉)平(鲁)、大(同)怀(仁)左(云)、朔县等一批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标志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同时,新建立了5个团:学兵团,团长刘开锡,政治委员曾祥煌;忻(县)崞(县)独立团,团长顿星云,政治委员彭德大;平山独立团,团长陈宗尧;崞县独立团,团长贺庆积,政治委员陈文彬;侯马独立团,主官不详。

1938年1月,第120师进行整编:将上述新部队编入第120师,使2旅3团扩大为1旅3团,雁北支队扩大为5个营。忻崞独立团改编为第358旅第714团,团长顿星云,政治委员彭德大;平山独立团改编为第359旅新的第718团(原第718团改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8团),团长陈宗尧,政治委员罗章;崞县独立团改编为第359旅第719团,团长贺庆积,政治委员陈文彬;侯马独立团分别补充各团;神池、五寨地区的游击队改编为师独立第1支队,支队长杨嘉瑞,政治委员戴文彬。至此,全师由东渡黄河、出师抗日时的8227人,发展到25454人,扩大了三倍多。

其中,第358旅为9500人,第359旅为9480人,雁北支队为2960人,独立第1支队为1626人,教导团为707人,学兵团为1181人。全师共有步枪4451支,马枪559支,驳壳枪652支,手枪102支,自动步枪2支,手提式枪426支,重机枪32挺,轻机枪236挺,花机关枪4挺,迫击炮15门,手榴弹14648颗,马刀172把,刺刀444把,骡805匹,马134匹。

6月前后,在一些县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5个独立支队:第2支队,支队长毛少先,政治委员胡全;第3支队,支队长曾来古,政治委员陈远波;第4支队,支队长康干生;第5支队,支队长孙春荣;第6支队,支队长王宝珊,政治委员胡一新。至此,第120师发展到2.9万余人。

二、八路军第120师主力粉碎日军首次围攻,收复晋西北七城

1938年2月,日军由汾阳、平遥和邯郸出动,分三路向晋南临汾地区进攻。2月1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配合晋南国民党军作战的命令,指出:第120师应确占石岭关、忻口之线,切断敌之联络,集结主力于铁路以西山地,打击敌之增援,小部向朔县之敌袭击,并与太原以南傅作义集团联络。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120师自2月18日至27日,以第358旅第715、第716团,第359旅第717团、第718团第2营,在日军侧后同蒲铁路北段开展破袭战。经10天作战,歼日军约250人,攻占了日军平社、豆罗车站和石岭关、关城镇、田家庄等据点,拆毁铁路15余公里、桥梁8座 ,炸毁火车3辆、汽车10余辆,切断了忻县麻会至阳曲县高村间的铁路交通,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向晋南的进攻,配合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第358旅第715团团长王尚荣负重伤。

日军华北方面军为配合其在晋南的进攻,解除对其侧后的威胁,乘第120师主力在同蒲铁路北段作战之际,集中驻蒙兵团(1938年7月4日,改编为驻蒙军,隶属华北方面军)第26师团、方面军直辖的第109师团和伪蒙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于2月21日由平绥、同蒲铁路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出动,分五路首次开始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1路为第26师团一部,由朔县出动,侵占宁武、神池,28日占保德;第2路为第26师团另一部,由井坪镇出动,侵占偏关、河曲;第3路为伪蒙军,由绥远南犯,侵占清水河后,进至偏关与日军会合;第4路为第109师团一部,由太(原)汾(阳)公路据点出动,沿汾(阳)离(石)公路行进,26日进至黄河东岸的军渡、碛口,隔河炮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阵地;第5路为第109师团另一部,由文水、交城出动,侵占岔口、古交、河口地区。当时,在晋西北地区虽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4个军,但未起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留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第358旅第714团积极活动于原平、忻口以西地区,第359旅第718团主力和第719团活动于原平、崞县以西地区,雁北支队活动于怀仁、岱岳、左云、右玉、平鲁、朔县,警备第6团一部活动于河曲、保德地区,独立第1支队和师属骑兵营活动于朔县、神池、三岔堡、利民堡地区。各部队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为师主力部队实行机动回师争取了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贺龙认为,第120师主力在同蒲铁路北段的任务已经完成,需要马上返回晋西北。遂于28日令第358旅进至离石、碛口以北,侧击日军,阻止其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边区;以第359旅阻止日军向岢岚、兴县的进攻。28日,第120师主力冒雪回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3月初,日军由黄河渡口军渡、碛口和府谷撤离,同时侵占了五寨、岢岚。至此,日军侵占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宁武、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偏关七座县城。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星夜回到岚县、岢岚附近和娄烦以西地区。6日,毛泽东致电指出:第358旅和第359旅单独作战不能击破敌之一路,而集中则确能击破一路,则以集中打一路为合宜,但打岢岚一路为宜和打娄烦一路为宜,须以当前情况妥为决定;第358旅不必再往碛口、军渡方向,目前重点在坚决击破向静乐、方山、五寨三点前进之敌,必须击破此三路中之一路或两路,方能破坏敌之包围计划,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策应其他区域之作战。

据此,第120师决定以第358旅第715、第716团和第359旅第717团、第718团一部,打击深入岢岚、五寨的一路日军,相机于运动中歼灭之;同时,以其他部队在日军侧后地区,配合师主力作战。

3月7日,第359旅主力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首先围困了岢岚县城。当时,城内驻有日军第26师团一部共1000余人,尚未来得及修完备的工事。城内没有水源,四周环山,生活用水来源于城南一条水沟。第359旅遂攻占日军城南、城东警戒阵地和城西高地,切断水源,断其补给,逼其于10日离城南逃。接着,在三井镇,趁日军立足未稳,歼其300余人。第359旅第717团政治委员刘礼年,壮烈牺牲。

围困岢岚成功后,第120师以第718团一部和地方游击队继续围困五寨,以第358旅主力于17日进至义井以南虎北村、山口村地区,以第359旅主力于18日进至三岔堡地区,分别打退了神池、三岔堡增援之敌,切断了五寨日军的东西依托,于22日收复了神池,孤立了五寨。雁北支队在右玉,警备第6团在保德,第719团在神池、宁武间,不断袭击敌后据点和交通线,有力配合了师主力围困五寨的行动。

侵占五寨的日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于25日弃城逃走。侵占偏关、河曲和保德的日军也都撤离。第120师乘胜于4月1日夜又收复了宁武,并以第716、第719团分别在石嘴子、石湖河追歼日军一部。

收复宁武县城的第120师部队

至此,八路军第120师收复岢岚、五寨、偏关、河曲、保德、神池、宁武7座县城,歼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炮1门、长短枪200余支,从而粉碎了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首次围攻。第120师伤亡600余人。

4月10日,毛泽东致电贺龙、萧克、关向应等,对晋西北军民胜利开展同蒲铁路北段破袭战和粉碎日军首次围攻,表示祝贺,指出:你们努力奋战击破敌人整个进攻,取得伟大胜利,中央诸同志闻之极为兴奋。伤亡颇大,补充整训极为必要。当巩固内部团结,加紧整训,争取新的胜利,造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坚持华北抗战,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完成自己的任务。

从5月开始,第120师以一部继续巩固与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主力则向东、向北发展。除雁北支队挺进冀东外,第359旅全部东进恒山山区的浑源、广灵和应县等地区,配合晋察冀军区创建抗日根据地。9月20日至11月7日,第120师主力为配合晋察冀军区粉碎日军5万余人的围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八路军第120师一部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横亘绥远境内、阴山中段,东西绵延350余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大青山的地形特点:“远看是高山,近走似平川。骑马一奔子,走路两三天。”山区拥有140余万人,是汉、蒙、回族汇居的地区,多是三五户的小村,几十户稍微大一点的村就很少见,村落之间一般相隔几十里。一年到头,二分之一时间是冬季;一天之中,早晚和中午温差很大。但大青山区地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外翼,也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时,日军驻蒙兵团第26师团大部兵力和伪蒙军主力,部署在平绥铁路沿线的集宁、归绥和包头及其两侧附近的城镇。土匪、汉奸、流氓频繁骚扰百姓,无恶不作,群众痛苦不堪。

第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挺进晋西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1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随后,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贺龙(中)、关向应(左)在前线接见记者

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并贺龙、萧克、关向应。指出:在平绥铁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第120师师长贺龙立即派人对大青山的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研究,并及时经八路军总部报告了中共中央军委。6月11日,毛泽东复电指出:大青山脉的重要性如来电所述,该地区派何种部队、何人指挥及如何做法,由你们依情况处理之。

为了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第120师大青山支队由1个团、1个支队和师骑兵营一部组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治部主任彭德大。第715团,团长王尚荣,政治委员朱辉照;战动总会游击第4支队,1937年11月由太原市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约300人,支队长刘墉如。大青山支队共2500余人,其中,老红军占近二分之一,党员占三分之一,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第120师首长赋予大青山支队的任务是:用迅速的手段消灭地方上汉奸武装及伪军,先予以坚决打击,创造政治上瓦解的有利条件,加强蒙汉团结,做好上层的统一战线工作;坚决瓦解伪政权及伪公安局组织;充分做好行军中及刚到驻地时遭受敌人夹攻的准备。

挺进中的大青山支队一部

大青山支队梯次于7月29日、8月2日由晋西北五寨地区出发,辗转右玉、平鲁、偏关地区,夜行晓宿,摆脱了日军的跟踪,先后从杀虎口越过长城,在绥远凉城县广汉营集结后,进至蛮汗山地区。为保持大青山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除留第715团第1营坚持绥南以蛮汉山为中心的游击战争外,大青山支队主力于9月1日凌晨,跨过平绥铁路,到达大青山区的武川县大滩、甘沟子地区,开展绥中抗日游击战争。下旬,在归绥以东的面铺窑子,与共产党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

大青山支队主力于9月3日,夜袭陶林(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歼伪军一部,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随后,挥戈西进,在大滩地区成立了绥蒙总动员委员会,并加紧进行攻占乌兰花(今四子王旗)的准备工作。乌兰花是绥中重镇,环镇土城高3米,外壕深宽各为2米,只有西、南、北三面城门,镇内东山梁为全镇制高点。驻有居民约600户,伪军骑兵100余人。据此,大青山支队决定:以第715团第2营对乌兰花实施主要攻击,控制东山梁制高点和由南门发展进攻,直逼伪军驻地;第715团第3营除一个连担任预备队外,其余兵力分别部署在北门、西门外和乌兰花至武川大道上,执行阻击和打援任务。

9月10日23时许,大青山支队进至乌兰花东南高地后,按预定部署,利用夜暗,迅速隐蔽地接近指定目标。当伪蒙军发现第715团第2营自南、东两面攀越城墙时,已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第715团第2营遂乘势由南门和东山梁两面向街心发动进攻,夹击伪军。战至11日凌晨2时,伪蒙军除一部分由西门败逃外,大部分被俘。乌兰花战斗,大青山支队共俘伪蒙军和保安队180余人,缴机枪9挺、长短枪80余支和战马100多匹。不仅打击了日伪军,而且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为宣传、组织群众,开展绥中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乌兰花战斗后,大青山支队指战员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释放俘虏,团结争取蒙古族上层人物,并以即使塞外寒风呼啸只身着单衣也不入民宅的严明纪律,赢得了绥东地区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安定了群众情绪,恢复了社会秩序。

大青山支队在抗击日军

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大青山支队深入归绥至武川公路以西地区,相继在石拐镇和萨拉齐以北山区,多次粉碎日军进攻,开展了绥西抗日游击战争。

11月22日,中共绥远省委成立,白如冰任书记,武新宇、李井泉等为委员。绥远省委,受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以大青山支队活动地区为中心,领导包头至大同和大青山至后套地区的抗日斗争。在此前后,绥蒙总动员委员会在绥中、绥东、绥西3个游击区内设立了办事处,并建立县级动员委员会,行使政权职能,标志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至12月,第120师南出晋中,北上大青山,东进冀东、平西和北岳恒山地区,创建了拥有50余县、近10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形成了包括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晋绥抗日根据地。 tRUcME3p+8g9bYXOHho9+7bkWbGEW8k4uqTDYd8DXY9WNIW3X6cLVmtRxD29XW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