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亚的伙伴)
地点:密西西比河流域
时间:四十至四十五年前

通令

本书作者奉兵工署长G.G. 的指示,特发布命令如下:

任何人如企图从本书的记叙中寻找写作动机,就将对之实行公诉;任何人如企图从中寻找道德寓意,就将把他放逐;任何人如企图从中寻找一个情节结构,就将予以枪决。

作 者 说 明

在本书中,作者用了一些方言土语,即密苏里州黑人土话;西南边远林区最地道的土话;“派克县”一般性的土话以及这个县土话中四种略有变化的分支。这些不同色彩的差别,并非作者随意或想当然地构造出来的,而是严谨苦心地记录的结果,是由于作者通晓这些方言土语,因而是确实可靠的。

我所以做这样的说明是因为如果不加说明,读者便可能以为所有这些人物都想说同样的话,而又没能做到,那就不符合事实了 [1]

[1] 大量采用方言土语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这大大有利于生动地表现各地的地方色彩和黑人的种族色彩,也大大有利于表现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化。适当地采用方言土话以铺叙情节,刻画人物,而不是单用叙述人语言这一种语言,这乃是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本书出版时,适值方言土话进入美国文学作品达到了“高潮”的时期。同类作品有1869年斯托夫人的《老乡亲》,1871年她的《赛·劳逊的炉边故事》;1871年爱德华·曷格尔顿的《校长》;1870年勃勒特·哈特的《咆哮营的幸运儿》。这些被通称为“乡土文学”,其功绩在于打破了东部作家高雅文学的垄断,更贴近下层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美国文学的繁荣。可见吐温此书采用方言土语,并为此在卷首发表一个说明,促请读者在开卷前便注意到本书这个特色,其意义非同一般。这样重视方言土话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化以及地方色彩与民族色彩的特色,一直影响到今天美国的文学作品。

对方言土语这个特色,要在翻译中严格遵循原作的一字一句加以表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外语言不同,如果硬译,结果可能使读者读不下去,并使文学的特色几乎完全消失。过去已有的译本,有的只好完全放弃表现方言土话这个特色,有的只表现黑人(杰姆)土话的某些特色,对于白人的方言土话特色,难以表现,只好放弃。这个译本采取后一种路子,并适度地加以变通,以既表现黑人(杰姆)性格,又不致伤害作品的文学性与鉴赏中的可读性为原则。

阅读原文的读者,如果对本书中的方言土语感兴趣,可参阅Harold Beaver, Huckleberry Finn , Unwin Critical Library, London, 1987中的有关资料。 WUaUmPEnxwSJUHkuLwxuaggHkI5CmF6/3FcWVX6wlj400cXW872VvdBuQ62AVt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