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一九九五年发表在中国的《收获》杂志上,一九九九年在韩国出版,至今已经翻译成三十四种语言,与《活着》一样,韩国是最早出版这部小说的国家之一。
这部小说的译者,我的朋友崔容晚先生当时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绿林出版社请他找到我,签署《活着》的出版合同。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在我家里,崔容晚一只手拿着已经签署的《活着》合同,另一只手拿着刊载《许三观卖血记》的《收获》杂志,对我说,趁着在韩国的那些汉学家还不知道这部小说,他要抓住机会把它翻译出来。他需要得到我的同意,我当时看着这个年轻人,心想这小子是做翻译的料吗?我问他,你的文字能力怎么样?他自信地说,非常好。我又问他,你读中学时写的作文有没有得到老师表扬?他开始吹牛了,说他中学时的作文写得比老师还好。然后他说自己做过音乐,他有能力把《许三观卖血记》的民谣风格翻译出来。这句话打动了我,我同意他的翻译请求。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崔容晚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他没有吹牛,他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许三观卖血记》在韩国出版后,崔容晚的译文得到很多的好评。
与《活着》一样,我也是第四次为《许三观卖血记》韩文版写自序,也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为此我去豆瓣,一个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网站,很多人聚集在那里讨论艺术、电影、电视和图书等,很多人也在那里发表创作出来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我去豆瓣是想看看,《许三观卖血记》在中国出版二十八年后,今天读者的评论。我注意到一个来自黑龙江的网名叫Amy的读者朋友写下的一段评论,这位读者朋友就是今天写下的,评论显示的时间是二〇二三年八月九日00:11,距离此刻十五个小时二十五分钟,这位读者朋友是这样评论的:“一本有声音的书——从一开始的嘈杂,到逐渐安静的尾声。一个简单的故事,但阅读的过程中,心中总会忍不住感慨:生活在那个年代真好,现在的生活真好。”
Amy最后这句话让我这个作者感慨了,《许三观卖血记》描述的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但是Amy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样的美好感受又延伸到了现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一部小说能够让读者同时感受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美好,作为作者的我深感欣慰,我知道《许三观卖血记》传达出来的信号很多,这个虽然只是众多信号中的一个,但是很重要,因为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与贫穷和富贵无关,或者说不是由贫穷和富贵来衡量的。
二〇二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