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情绪与思维

我是个铁杆科幻小说迷。但首先我要承认,如果你看的科幻小说足够多,就会觉得它们有点儿重复,因为某些概念和老梗反复出现。比方说,“尽管演化史毫无关联,但外星人看起来很像人类,只是额头或耳朵长得有点儿怪”。再比如,“哪怕某件事再危险,也总会有阴险的大公司试图借此谋利”。

还有,“缺乏情绪或对情绪免疫的智慧生物总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或者说那种智慧生物比人类高出一筹”。比如电影《终结者》和《黑客帝国》系列中无情的人工智能、冷酷高效的机械战警,或是科幻剧集《神秘博士》中的赛博人,还有《星际迷航》中智力超群的瓦肯人,摒弃情绪是他们文化的根基。 无论是无意之举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科幻作品常常暗示情绪是一种短处、一种弱点。

不可否认,现实世界并没有比科幻作品好多少。早在几千年前,斯多葛学派和佛教徒就坚持认为情绪会阻碍理性和开悟。说某人“太情绪化”绝不是一种赞美。

因此,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情绪是理性思考的障碍;大脑已经演化到了超越情绪的程度,但情绪仍然在附近徘徊不去,阻碍我们的思维运作;从心理层面上看,情绪相当于发炎的阑尾。

我以前从来没把这些说法放在心上,认为它是反乌托邦小说的专属设定,或是网上伪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但当我爸病倒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不会表达情绪,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

我爸的病情时好时坏,每天起起伏伏,所以我努力理解或应对的情绪从早到晚一直在变,害得我什么事也做不好。我真心觉得,情绪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只会阻碍我的正常思维能力。结果就是,我越来越想抛开情绪,免得思维受到影响,以至于去研究了这在科学上有多大的可行性。

你知道吗?情绪不是这么运作的,根本不是。

事实证明,情绪在我们的思维、感知和头脑中发挥着许多耐人寻味、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我们拥有这些东西的原因。所以说,我没抛开情绪其实是件好事,不然可能早已酿成大错。

不是说我真的能选择抛开情绪。毕竟,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科学家,又不是科幻小说里的科学狂人。但你如果想知道该如何看待情绪,就必须知道“思考”这种行为在许多方面依赖情绪。这正是我在这一章想要探讨的。 1ow5A6Xqd04rhZUugPoul/p+/WCw3coMLvfm/9t4WsfzNHqFVU7VrhH4e2GJ7B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