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场之要轨也。
十二门者,总众枝之大数也。门者,开通无滞之称也。论之者,欲以穷其源,尽其理也。若一理之不尽,则众异纷然,有或趣之乖;一源之不穷,则众涂扶疏,有殊致之迹。殊致之不夷,乖趣之不泯,大士之忧也。
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门以正之。正之以十二,则有无兼畅,事无不尽。事尽于有无,则忘功于造化;理极于虚位,则丧我于二际。
然则丧我在乎落筌,筌忘存乎遗寄。筌我兼忘,始可以几乎实矣。几乎实矣,则虚实两冥,得失无际。冥而无际,则能忘造次于两玄,泯颠沛于一致。整归驾于道场,毕趣心于佛地。
恢恢焉,真可谓运虚刃于无间,奏希声于宇内,济溺丧于玄津,出有无于域外者矣。
遇哉,后之学者。夷路既坦,幽涂既开,真得振和鸾于北冥,驰白牛以南回,悟大觉于梦境,即百化以安归。
夫如是者,复知曜灵之方盛,玄陆之未希也哉。
睿以鄙倍之浅识,犹敢朋用诚虚关,希怀宗极,庶日用之有宜,冀岁计之能殖。况才之美者乎。
不胜敬仰之至,敢以钝辞短思,序而申之,并目品义题之于首。岂其能益也。
庶以此心,开疾进之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