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其中歌颂的“人定胜天”的精神品质,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也传递出一个至理——小人物虽然力量有限,但长久下去,依然可以推倒高山。
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逐渐明朗。秦国在嬴政的带领下,相继吞灭其他诸侯国,即将一统天下。大势面前,那些没有自保之力的小国,纷纷主动投诚献媚。嬴政志得意满,认为天下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但这个时候,偏偏有个安陵国不服气,无论秦国如何敲打,安陵国都无动于衷,不谄媚,不投降。安陵国方圆五十里,嬴政几番思量,觉得为了这么个小国出兵不合算。于是,他开了张空头支票,说要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安陵国的国土。
跟秦国做生意,无异于与虎谋皮。安陵国上下都感到棘手,这时候,一个叫唐雎的大臣站了出来,说:“我去跟秦王谈谈吧。”
唐雎可不是什么将军大臣,只是个使者。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个“外交官”。不过,这位小小的外交官,胆子是真大啊!面对霸道无比的秦王,唐雎毫不畏惧,仗着一张嘴和一腔热血,跟秦王展开了唇枪舌剑。
刚到秦国,嬴政就问他:“寡人很费解,为什么占便宜的买卖你们都不做?”
唐雎则平静地回答:“跟大王不同,拿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跟人做生意,我们安陵国没这样的习惯。”
嬴政何时受过这样的气,大怒道:“你是真的没见过天子生气!”
唐雎依然很平静,慢条斯理地说:“大王也没见过老百姓生气。”
嬴政不屑地说:“老百姓生气,无非拿头撞墙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句话刚说完,嬴政就后悔了,因为唐雎已经拿着剑向他冲了过来。一个一直被他轻视的小人物,竟然要取他的性命,而且很可能成功。这让他心惊胆战之余,不禁十分佩服唐雎的勇气,从而放过了安陵国。就这样,唐雎凭着自己的小人物力量,消弭了国家的危机。
永远不要小瞧小人物的力量,因为一旦拥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能影响大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从不会轻易看轻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很清楚,很多时候,小人物也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一旦轻视他们,这些力量会成为他们身边最具威胁的隐患。
相反,重视身边的小人物,他们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齐国的孟尝君喜欢豢养门客,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便能来他这里混口饭吃。当时有个人叫冯谖,家里很穷,就想去孟尝君府上当门客。孟尝君问他会什么,有什么爱好,冯谖却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也没什么爱好,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普通人。
即便如此,孟尝君也没有轻视冯谖,不仅将他收下,还给了他一般门客的待遇。
当时,孟尝君的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出入有车,中等吃饭有鱼,下等只能吃普通饭菜。孟尝君的手下认为冯谖没有什么才能,就让他吃下等的饭菜。冯谖却不满意,先是要中等待遇,后来又要上等待遇。这看起来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孟尝君却为人大度,都满足了他。
孟尝君对冯谖的善待,很快就有了回报。孟尝君受到同僚诬陷,被齐王罢免官职,并被逐出都城。无奈之下,他只好拖家带口,来到属国薛地。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薛地的人们都争相出来迎接他,犹如过节一般。
原来,孟尝君曾派冯谖到薛地收债。冯谖到了薛地后,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便假借孟尝君的命令,免去所有的欠款,并当面烧掉债券。百姓们感激不已,都称孟尝君仁义。因此,孟尝君落难回薛地,百姓们给了他最高规格的欢迎。
后来,冯谖来到梁国,向梁王引荐孟尝君为相,但孟尝君坚决推辞。齐王见孟尝君深受百姓爱戴,又不愿离开齐国转投梁国,知道自己错了,便迎回孟尝君并当面致歉。
因为一个小人物,孟尝君不仅消除了自身危机。小人物的力量,确实不可轻视。
在生活中,我们自然不能轻视身边的任何人,尤其是小人物。他们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一旦迸发,也许会很强大:既能推倒高山,让我们的成功毁于一旦,也能成为梯子,助我们攀上山巅,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