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统一度量,促进融合

秦朝一统六国之后,长期的割据混战使得各国在度量衡方面的标准极为混乱。就拿长度单位来说,秦国的一尺与赵国、齐国等国的一尺长度各不相同。在秦国,尺约为23.3厘米,而在其他国家,有的一尺可能更长,有的则更短。这种差异在实际生活中造成了诸多不便,比如在商业贸易中,买卖双方在丈量土地、计算货物长度时,常常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纠纷。在容量方面,各国的升、斗、斛等单位的容积也大相径庭。秦国的一升为200毫升,可在其他国家,一升的容量可能相差几十毫升甚至更多。这对于粮食的储存、运输和交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仅容易导致计量不准确,还增加了管理成本。重量单位的情况更是糟糕,各国的斤、两等标准差异巨大,使得税收征收、物资调配等工作困难重重。

李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仅阻碍了国家的经济交流,还对赋税征收、工程建设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他郑重地向秦始皇建议统一度量衡。秦始皇深知此事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即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任命他全权负责此项工作。

李斯深知任务艰巨,丝毫不敢懈怠。他精心组织了大量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的专业人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这些人员不辞辛劳,奔赴各国,对原有的度量衡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深入市井,走访商户,记录各地不同的度量衡器具和使用习惯;他们查阅各国的典籍文献,寻找度量衡标准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研究小组收集了海量的数据和资料。

在长度标准的制定上,李斯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以秦尺为标准尺,将一尺的长度统一规定为23.3厘米。为了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他下令在咸阳的官营作坊中,选用上等的材料,精心制作了大量的标准尺。这些标准尺制作精良,刻度清晰准确。随后,李斯将这些标准尺分发到全国各地,要求各地以此为准进行长度测量。同时,他还颁布严格的法令,规定凡是在商业交易、工程建设等活动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尺,如有违反,将予以严惩。

在容量标准方面,李斯将商鞅变法统一秦国的度量衡的标准向天下推广。他组织制作了大量标准的量器,这些量器造型统一,材质坚固,上面清晰地刻着容量刻度和秦朝的标志。标准量器被分发到各个郡县的官府和市场,用于粮食、酒水等物资的计量。为了保证量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李斯还安排专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导他们如何准确使用量器进行计量。

对于重量单位,李斯规定一斤为250克,制作了标准的砝码。这些砝码大小一致,重量精准,表面光滑平整。在交易和赋税征收时,必须使用标准砝码进行称重,以保证重量计量的统一。为了让标准砝码得到广泛应用,李斯不仅在官府中强制推行,还在民间进行宣传和推广,让百姓们了解并接受新的重量标准。

为了让统一度量衡的政策深入人心,李斯亲自撰写了相关的诏书。诏书中详细阐述了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意义、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他命人将诏书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具上,这些刻有诏书的器具被分发到全国各地的集市、官府、工坊等场所。无论是市场上的日常交易,还是官府的税收征收,都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过李斯的不懈努力,秦朝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度量衡的统一。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交易时不再因度量衡标准不同而产生障碍,商业活动变得更加顺畅。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便利,国家的凝聚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秦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Q3orL7smMGb9GI7iqKRoYndqm6vdlkoy9jMywEdR5HHMZ7JBnMywEL2AO298g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