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亲政后,秦国的统一大业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吞并六国的宏伟计划。此时的秦国,经过历代先王的积累,国强盛,兵强马壮,已然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
首当其冲的是韩国。韩国地处中原要地,是秦国东进的首要障碍。公元前234年,嬴政派内史腾率领秦军进攻韩国。韩国国力弱小,军队战斗力远不及秦国,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节节败退。内史腾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韩国都城新郑城下。韩国国君韩安惊恐万分,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和国家,不得不向秦国献上南阳地,企图以此换取一时的和平。但嬴政统一六国的决心坚定不移,区区南阳地怎能满足他的雄心壮志。公元前230年,嬴政再次命令内史腾挥师南下,一举攻克新郑,俘虏韩王,韩国宣告灭亡。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这也拉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序幕。
灭韩之后,嬴政将目光投向了赵国。赵国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强劲对手,赵军英勇善战,且拥有廉颇、李牧等名将。为了削弱赵国的实力,嬴政先采用反间计。他派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潜入赵国,贿赂赵国的权臣郭开。郭开是个贪婪成性、见利忘义之徒,在秦国的重金诱惑下,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等将领,诬陷他们谋反。昏庸的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竟然临阵换将,将李牧杀害。李牧一死,赵军军心大乱,战斗力锐减。公元前229年,嬴政派王翦率领秦军进攻赵国。王翦率领秦军与赵军在井陉展开激战,赵军虽奋力抵抗,但由于内部混乱,最终不敌秦军。秦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克邯郸,赵王被俘。赵国公子赵嘉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与秦国对抗,但此时的赵国已名存实亡,再也无法对秦国构成威胁。
解决赵国后,嬴政将下一个目标锁定为魏国。魏国地处中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贲率领秦军进攻魏国。王贲采用水攻之计,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向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墙虽高大坚固,但在洪水的长期浸泡下,最终轰然倒塌。魏军顿时大乱,秦军趁机攻入城中,魏王投降,魏国灭亡。魏国的覆灭,使得秦国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秦国继续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进攻魏国的同时,嬴政也在积极谋划对楚国的战争。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南方的大国。嬴政召集大臣商议攻楚之事,年轻气盛的李信认为只需二十万秦军便可灭楚,而老将王翦则坚持认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嬴政觉得王翦过于保守,于是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李信初战告捷,便骄傲轻敌,孤军深入。楚军在名将项燕的率领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不断袭扰秦军。李信中计,秦军被楚军打得大败,损兵折将。嬴政得知消息后,意识到自己轻敌了,于是亲自前往王翦家中,向王翦道歉,并请他出山挂帅。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再次出征楚国。王翦深知楚军实力不可小觑,于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与楚军对峙。楚军急于求战,但王翦坚守不出,双方僵持数月。楚军见秦军迟迟不进攻,渐渐松懈下来。王翦见时机成熟,突然发起进攻,秦军如猛虎下山,冲向楚军。楚军猝不及防,被秦军打得大败,项燕战死。秦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楚国的大片土地,楚王被俘,楚国灭亡。
消灭楚国后,燕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刺杀嬴政。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荆轲向嬴政献上地图,当地图展开到尽头时,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匕首。荆轲抓起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连忙躲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嬴政的御医夏无且将手中的药囊砸向荆轲,为嬴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嬴政趁机拔剑反击,砍伤了荆轲。最终,荆轲刺杀失败,被秦国卫士当场杀死。荆轲刺秦事件彻底激怒了嬴政,他立即派王翦率军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此时,六国中只剩下齐国。齐国地处东方,长期以来偏安一隅,与秦国少有冲突。在秦国灭其他五国时,齐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没有给予其他五国任何援助。公元前221年,嬴政派王贲率领秦军从燕国南下,进攻齐国。齐国毫无防备,面对秦军的突然进攻,齐军一触即溃。秦军迅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王投降,齐国灭亡。至此,嬴政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