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春寒料峭,寒意犹如一层薄霜,紧紧笼罩着河内郡温县的司马庄园。庄园内,一片寂静,唯有风声偶尔拂过,吹动着枝头尚未完全舒展的嫩芽。司马家的祠堂,庄重而肃穆,高大的梁柱矗立,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祠堂内,烛火在供桌上轻轻摇曳,昏黄的光线映照着先祖牌位上那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金字,仿佛在诉说着家族往昔的荣耀。
十二岁的司马懿,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笔直地跪在祠堂冰冷的青砖上。他的脊背挺得笔直,仿佛那戒尺的抽打无法让他屈服分毫。父亲司马防,身着一袭深色官袍,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愤怒。手中的戒尺,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重重地落在司马懿的脊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然而,这戒尺的抽打,却惊不起少年眼中半点波澜,他的双眸深邃而平静,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思量。
“竖子可知错?”司马防的声音,裹挟着满腔的怒气,在祠堂的梁柱间回荡,震得人耳鼓生疼。司马懿垂首,目光落在地面,只见石缝里钻出的青苔,正倔强地向着光生长。那一抹绿意,在这冰冷而灰暗的祠堂内,显得格外醒目。司马懿望着青苔,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他想,这青苔如同自己一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努力地生长,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丝光明。
他攥紧的掌心,早已沁出了冷汗,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留下一道道浅浅的痕迹。然而,他却听见自己平静的声音,在祠堂内缓缓响起:“父亲教导孩儿忠孝为本,然今日朝堂之上,董承密谋杀曹……”他的话语,不卑不亢,一字一句,仿佛有着千钧的力量。
司马防听到儿子的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的怒火燃烧得更加旺盛。他猛地举起戒尺,再次狠狠地抽了下去。戒尺破空的声音,在这寂静的祠堂内显得格外刺耳。然而,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祠堂内紧张压抑的氛围。
老管家,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此刻正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他的衣衫有些凌乱,额头上满是汗珠,神色慌张。“老爷,杨太守的车驾已到庄外!”老管家的声音,带着一丝喘息,在祠堂内回荡。司马防听到这句话,脸色骤变,原本高举着戒尺的手,也停在了半空中。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后迅速将戒尺放下,顾不得训斥儿子,匆匆整衣,向着庄外迎了出去。
司马懿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缓缓起身。他的动作有些迟缓,脊背上的疼痛让他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走到雕花窗棂前,透过那精致的窗格,向外望去。只见南阳太守杨俊的朱漆马车,停在了青石阶前。马车装饰华丽,朱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车辕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地位。
杨俊,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他身着一袭华丽的官袍,腰间系着一条玉带,上面镶嵌着珍贵的宝石。他从马车上缓缓下来,动作优雅而从容。他的目光,在司马庄园的建筑上扫视着,最后落在了祠堂的方向。
司马懿望着杨俊,心中涌起一股好奇。他知道,杨俊是一位以识人著称的太守,在朝堂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不禁在想,这位杨太守,此次前来,究竟所为何事?他的出现,又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怎样的影响?
此时,祠堂内的烛火,依然在摇曳着。先祖牌位上的金字,在昏黄的光线中,若隐若现。司马懿转过身,再次望向那些牌位,心中默默念道:“先祖在上,孙儿定当不辱使命,在这乱世之中,为家族闯出一片天地。”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
杨俊在庄外稍作停留,便在司马防的陪同下,向着祠堂走来。他们的脚步声,在青石路上回荡,越来越近。司马懿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会面。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或许将在这一刻,发生重大的改变。
当杨俊踏入祠堂的那一刻,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司马懿的身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露出了一丝微笑。“此子何人?”杨俊开口问道,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司马防连忙上前,恭敬地回答道:“犬子仲达,顽劣不堪,让太守见笑了。”
杨俊却摆了摆手,目光依然停留在司马懿的身上。他缓缓走到司马懿的面前,上下打量着他。司马懿迎着杨俊的目光,不卑不亢。杨俊的眼神中,透露出欣赏与好奇。“你这孩子,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凡之气,将来必成大器。”杨俊微笑着说道。
司马懿微微躬身,说道:“太守过奖了,晚辈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还望太守多多指教。”杨俊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有如此谦逊的态度,日后定能有所作为。”他转头望向司马防,说道:“司马兄,你这儿子,可是一块璞玉啊,好好雕琢,将来必能为家族争光。”
司马防听了,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欣慰的是,儿子得到了杨俊的赏识;担忧的是,司马懿性格倔强,不知日后在这乱世之中,能否顺利前行。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犬子生性顽劣,还望太守多加教导。”
杨俊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前来,一是拜访司马兄,二是听闻司马兄家中有一少年,聪慧过人,特来一见。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他又转向司马懿,说道:“孩子,你可知当今乱世,最重要的是什么?”
司马懿沉思片刻,说道:“晚辈以为,当今乱世,最重要的是忠义与智慧。唯有秉持忠义之心,才能在这乱世之中坚守正道;唯有拥有智慧,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发展。”杨俊听了,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说得好,说得好啊!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解,实在难得。”
此时,祠堂内的气氛,已不再像之前那般紧张压抑。杨俊的到来,仿佛带来了一股春风,吹散了祠堂内的阴霾。司马懿与杨俊交谈着,不知不觉中,他发现自己对这位杨太守,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他觉得,杨俊不仅有着非凡的见识,而且为人和善,没有一点架子。
然而,司马懿也知道,在这乱世之中,人心难测。杨俊的出现,虽然看似是一个机遇,但其中也隐藏着诸多的变数。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灾祸。
谈话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祠堂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杨俊起身告辞,司马防亲自送他到庄外。司马懿站在祠堂门口,望着杨俊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
“仲达,”司马防回到祠堂,看着儿子,说道:“杨太守对你赞赏有加,这是你的机遇,但也是你的挑战。日后行事,切不可再如此鲁莽,要懂得审时度势。”司马懿点了点头,说道:“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司马防叹了口气,说道:“今日之事,就暂且放下吧。你也累了,回去休息吧。”司马懿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祠堂。他的脚步有些沉重,脊背上的疼痛依然隐隐作痛。但他的心中,却燃起了一股斗志。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从此刻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
回到自己的房间,司马懿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久久无法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杨俊的身影,以及他所说的那些话。他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提升自己,为家族的未来,闯出一片天地。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夜,静得有些可怕。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司马懿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思绪飘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那是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但他却毫不畏惧。因为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勇敢前行,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家族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