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曹丕称帝,恩宠节节升

建安二十五年,许昌城被一层浓厚的阴霾所笼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死死攥住,令人喘不过气来。曹操的病逝,宛如一记惊雷在死寂的苍穹中炸响,使得曹魏政权瞬间被卷入惊涛骇浪之中。丞相府内外,一片肃杀之气,官员们身披缟素,面色如铁,脚步匆忙而沉重,每一步都似踏在人心上。他们三两成群,低声交谈,声音低沉得近乎压抑,话语间满是对未来局势的深深忧虑与无尽揣测。曹丕在众人的簇拥下,顺利继位为魏王。他身着素白长袍,头戴孝冠,面容冷峻,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与期待。此刻的他,站在丞相府的庭院中,望着那依旧威严的府邸建筑,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将曹魏政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司马懿,这位在曹丕争夺世子之位时立下汗马功劳的谋士,再次成为曹丕最为倚重的臂膀。曹丕称帝前夕,在自己的书房中,单独召见了司马懿。书房内,烛火通明,温暖的光芒映照在曹丕年轻却充满坚毅的脸庞上。

“仲达,如今父王已逝,这天下的重担,便落在了我的肩头。”曹丕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我欲效仿高祖,代汉称帝,你以为如何?”

司马懿听闻曹丕询问,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恭敬与期许,目光坚定地说道:“殿下,汉室衰微已久,自桓灵二帝以来,朝堂腐败,外戚与宦官争权,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四方豪杰见此乱象,纷纷举兵而起,意图逐鹿中原。殿下英明神武,自世子之争以来,便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谋略智慧。彼时,面对诸多兄弟的竞争,殿下沉稳应对,用人唯贤,广纳良策,在艰难困境中脱颖而出,足见殿下之坚毅与睿智。如今殿下继位魏王,实乃众望所归。放眼当下局势,汉室气数已尽,代汉称帝,顺应天命,合乎民心。殿下若登大宝,凭借魏国雄厚的国力、众多的贤才,定能扫平四方割据,开创一番盛世伟业,让百姓重归太平,万邦来朝,成就千古不朽之功。”曹丕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仲达此言,我心稍安。只是,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不久后,曹丕在许昌城的南郊,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那一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许昌城的街道上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翘首以盼。曹丕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缓登上高台。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俯瞰着台下的臣民,高声宣读着即位诏书。随着他的声音落下,台下顿时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至此,曹丕代汉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史称魏文帝。

称帝后的曹丕,对司马懿恩宠有加。他深知司马懿在自己争夺世子之位以及稳固统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尚书,让他参与朝廷核心政务的处理。司马懿也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在尚书任上,他每日早早来到尚书台,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他以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谋略,协助曹丕处理了诸多棘手事务。

一日,朝堂之上,曹丕提及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之事,眉头紧锁,满脸忧虑:“如今地方吏治混乱,官员贪污成风,百姓苦不堪言。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众大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谈及民生安抚,或提及边防稳固,或讨论经济发展,然而所陈之言却都未能让曹丕满意。朝堂之上一时陷入僵局,气氛凝重压抑。就在此时,司马懿稳步站了出来,恭敬地拱手,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局势,当务之急乃是建立一套完备且严谨的官员考核制度。可依既定之周期,对地方官员展开全面考核,务必做到赏罚分明,绝不含糊。

那些廉洁奉公,且在任上政绩斐然、造福一方百姓者,应当即刻予以提拔重用,让其才能得以更大施展,为国家社稷贡献更多力量;而对于那些贪污腐败,肆意鱼肉百姓、欺压良善之徒,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不仅如此,还需着重加强监察力度,设立专门司职的监察机构,时刻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无论是日常政务处理,还是私下行为操守,皆在监督范畴。如此多措并举,方能有效整顿吏治,还天下百姓一个风清气正、清明祥和的世道。”曹丕听后,眼前一亮,连连点头:“仲达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在司马懿的精心策划下,一套完善的官员考核制度很快便建立起来。曹魏政权的吏治得到了有效地整顿,官员们的行为得到了规范,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曹丕对司马懿的表现十分满意,不久后,又将他转任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逐渐成为朝廷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曹丕统治时期,司马懿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他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曹魏政权在初期迅速稳定下来。

公元224年,曹丕决定亲征东吴。大军出征前夕,许昌城的校场上,军旗飘扬,将士们整齐列队,士气高昂。曹丕身着戎装,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在众将领的簇拥下,巡视着军队。

“仲达,此次出征东吴,许昌的后方军政事务,便交由你负责了。”曹丕看着司马懿,眼神中充满了信任。

司马懿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保障后方稳定,为陛下的前线战事提供充足的支持。”

大军出征后,司马懿留在许昌,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他在内镇抚百姓,通过减免赋税、开仓放粮等举措稳定民心。一日,许昌城外的难民潮涌动,大量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涌入许昌城。司马懿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打开粮仓,发放粮食,救济难民。同时,他还组织人手搭建帐篷,为难民提供住所。

“大人,如此大规模地发放粮食,会不会导致城中粮食短缺?”一位官员担忧地问道。

司马懿神色坚定,目光炯炯,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说道:“百姓乃国家之本,此乃千古不变之理。如今他们深陷困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若我等见死不救,视其苦难而不顾,又如何能赢得民心,稳固社稷根基?再者,吾已差遣得力之人,星夜兼程,加紧筹备粮草。沿途关卡皆已疏通,调配各方人力物力,日夜不息地运转,定能按时按量保障城中粮食供应,解百姓燃眉之急。”在司马懿的努力下,许昌城的民心逐渐稳定下来。在外,他精心调配资源,为前线大军提供充足的军资和粮草。他与各地的官员密切沟通,确保物资的运输顺畅。公元225年,曹丕再次亲征东吴,司马懿依旧留守许昌,负责后方事务。他延续之前的策略,使得后方秩序井然,为前线战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曹丕对司马懿的表现十分满意,多次对他予以嘉奖和赏赐。君臣之间的信任,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每一次司马懿进宫述职,曹丕都会亲自迎接,与他促膝长谈,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在曹丕的心中,司马懿已然成为他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之一,而司马懿也在这恩宠之中,不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uWDsb4QPbym/6xdsTx0nd7Iu75+MrAltXlbNCRx6hrK++Q8wGbhunWxQQ4vlDt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