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评剧深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追其起源,评剧的形成基础是清末河北滦县(今滦州市)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形成后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兴盛于沈阳的评剧“韩、花、筱”便是东路评剧的代表,至今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2006年,评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源于莲花落、拆出小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1912年评剧奠基人成兆才带领吉庆班到唐山永盛茶园演出,与永盛茶园合作,组成永盛合班。由于当时人们对以唐山为中心的落子印象好,所以称这个时期的落子为“唐山落子”。
随着永盛合班到山海关演出,当时一位退任的河南都统将永盛合班改名为“警世戏社”,赞赏落子具有“评古论今”的作用,这也就是后来称评剧为评戏的来由。唐山落子被迫出关后,艺人把落子与东北当地群众的语言、习俗和欣赏特点相融合,加上东北老百姓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落子艺术形式的喜欢,于是就形成了以沈阳(当时为奉天)为中心,遍布东北地区,影响辐射全国的艺术新形式——大口落子。
沈阳是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于是人们称这具有东北风格的落子为奉天落子。沈阳的北市场是奉天落子的发祥地。1920年,大量落子艺人涌进刚建立的北市场。北市场人气旺盛,捧红了落子。为了扩大落子的演出阵地,先后建立了大观茶园、公益舞台、中山大戏院等专营落子的文化娱乐场所。在解放前的30年里,关内外落子互相融合,竞相发展,占据了中国的文艺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以大观茶园为基础,吸收了其他地区的评戏艺术骨干,组建了唐山评戏院,后来改为沈阳评剧院。为提高艺术地位,把落子、评戏统称为评剧。1961年,沈阳评剧院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剧院,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受邀来入院的主演。
韩少云的师傅是一生都当配角、成功塑造了很多小生行当人物形象的刘子熙以及彩旦、花旦创始人金开芳。韩少云的唱腔饱含着师傅们的艺术特点,尽得师傅们的真传,遵循现实主义方法,表演和唱腔浑然一体,其扮演的角色各具特色,以朴实、深邃、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著称。在唱腔上,她受到评剧早期刚劲酣畅唱腔和奉天落子时期柔媚洒脱唱腔的影响,结合自身条件,融合成音域宽广、刚柔相济、行腔委婉和韵味醇厚的特色。“字清、腔顿、板正”是韩少云唱腔的“三绝”,加上她甜美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和腭音演唱别具特色的娇嫩“疙瘩腔”,更别具韵味。20世纪60年代,韩少云的评剧表演艺术进入新的高峰,她演出了许多现代戏,在《洪湖赤卫队》《江姐》《杜鹃山》等剧中塑造了很多现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大胆地对评剧唱腔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为评剧唱腔音乐的发展开拓了新路。60余年的舞台生涯,她上演了200余出剧目,包括《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人面桃花》等,尤其是一曲《小河流水》成为评剧名段,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竞相学唱。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
花淑兰深受白玉霜、喜彩莲评戏艺术风格的影响,加上她自身非常崇尚爱莲君、刘翠霞的落子艺术,痴迷于她们的演唱风格,深受其影响。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花淑兰一方面继承前辈的传统艺术,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京剧、梆子、大鼓等剧种、曲种的艺术营养加以融合,并进行发展和创新,创造出“高遏行云,低逐流水”的花派唱腔。她嗓音清脆甜亮,音质纯净,唱腔高亢挺拔。人们赞誉她的演唱有“三高”,即“弦高、腔高、音高起唱”。她音域宽,共鸣好,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善于演唱高亢向上的旋律,喜用有弹性的“疙瘩腔”,行腔多彩流畅,上下滑动,上滑圆,下滑满,高低自如。她的演唱以刚毅见长,刚中亮,柔中脆,低腔低而不沉、柔而不温。她的嗓音越唱越亮,有极大的爆发力,享有“铁嗓”“戏曲的美声”“花腔女高音”的美称。在6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花淑兰共演出大小剧目200多出,代表作有《白毛女》《茶瓶计》《谢瑶环》《花为媒》等。
花淑兰(左)在《茶瓶计》中饰演春红
筱俊亭8岁拜师杨义,后又拜朱金才为师,两位师傅唱腔泼辣、速度较快,讲究嘴皮子功夫。筱俊亭嗓音低而宽厚,她尽量发挥中音区浑厚、低音区沉稳的有利长处,加上她善于在泣音中注入充实的情感,效果甚好。经过舞台实践,大胆创新,她终于创造出一套比一般评剧唱腔低四度的唱腔,自成一派,创立了评剧老旦行当。筱派唱腔粗犷豪爽,低回浑厚,刚柔相济,韵味浓郁。筱俊亭善于运用各种板式,行腔俏丽、委婉抒情、柔刚兼备、吐字如珠。她善于运用“掏、闪、顶、垛、急、顿、搓、抡”等手法,节奏变化绚丽多彩。特别是她演唱的“垛板”棱角清晰、抑扬分明,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灵活巧妙、独具特色。在刻画人物上,做到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水乳交融,《小院风波》《打金枝》等都是其代表作。筱俊亭以其浑厚优美的中音和逼真的情感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在《打金枝》中先顶调,后设腔,充分发挥了“低回婉转”“刚柔兼备”的风格。在《对花枪》中,她集中了唱、念、做、打的全部才能,成为筱俊亭艺术的精华。
长久以来,评剧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是一个文化区域内艺术特色的代表,她们深入社会、群众,熟悉生活,从实践中吸取营养,从生活中感悟真谛,从群众中获取力量,从她们的唱腔中可以听到社会、时代和民众的呼吸。评剧“韩、花、筱”是东北人民智慧的体现,更是辽沈人的骄傲。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