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小时候翘首期盼的日子。
临近中秋节的那半个月,吊在屋顶的竹篮成了我们每天敬仰的神物,那里有妈妈做的糖糕,有一筒纸包的月饼。运气好的话,还有几个苹果或者雪梨。
每天看它,每天看它,再掰着手指头算算还有几天过节。在家算一次,出门算一次,跟小伙伴们玩着玩着再算一次。
像做功课一样,每天都记在心里。
中秋节到底是被我们盼来了!这一天,我和哥哥早早从床上爬起来等着,眼睛不时望一眼篮子。这一天妈妈不会拿眼睛刮我们,而是笑吟吟地拿个凳子,把吊在屋顶上的竹篮拿下来。我们不敢妄动,怕表现得太猴急,惹妈妈生气。看着妈妈小心地翻动竹篮,听到包装纸被撕开的声音,心狂跳不止。终于,妈妈拿出了一块月饼,当着我们的面掰成两半,一半给我,一半给哥哥。我们同时把目光瞟向对方那一份,看看谁的大一点儿。妈妈总是及时地把掰过月饼的手指放进嘴里吮吸,还啧啧几声。
月饼终于在手上了,却不急着吃,先仔细地端详一番,再闻一闻,然后轻轻咬一点儿皮……深陷幸福的同时不忘快速撕一张作业本的纸把它包起来放进书包里——傻瓜才一口气把它吃掉,我得一小口一小口吃,吃一整天!
这么说好像对我哥不太尊重,他就是大口大口吃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似的。这一天,我绝对不跟他一起上学,谁知道他在半路上会动些什么坏心眼儿呢——妈妈又不在身边。
下午一放学便马不停蹄地飞回家——我们都知道,早上只能吃一块月饼,晚上才真叫过节!
快快洗澡,快快写作业,抻长脖子盼拜神。
终于,圆桌摆上了,红烛点上了,茶倒上了,月饼上桌啦……天哪,真的有苹果!还有香蕉!真是幸福到让人晕眩哪!
供神之物全部上桌,妈妈嘴里开始念念有词,诸如“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之类的吉祥话不断地从她嘴里冒出来。我和哥哥的心神眼神都被桌上的宝贝勾走了,没头没脑地重复着妈妈的话。终于等到妈妈说一句:“敬茶吧!”我们知道仪式快要结束了,兴奋得像个兔子,端起茶杯往地上豪迈地一泼,叫一声:“老祖嫩祖请喝茶!月亮公公请喝茶!”
敬完茶还是不能动,得再等几分钟,让各路神仙佛祖以及列祖列宗们先吃。我们吞着口水,盼着他们吃快一点儿,好快点儿轮到我们。终于,妈妈下了圣旨:“吃吧!”
人间乐事拉开序幕。
有意思的是,这时候的我们一般都不碰月饼,盼了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宝贝在水果前瞬间失宠,只能落寞地躺在碟子上。大人倒是会宠幸一下它们。
吃完饭,顺手拿上一个好吃的,就可以跑到村头去撒欢儿了。那里有一棵老榕树,是村里小孩儿的集中地。我们会一起玩丢手绢或木头人的游戏,有时也会大声唱:“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奔跑叫嚷让平日夜间静得只闻狗吠的村庄喧闹如白昼,任凭大人喊破嗓子也充耳不闻。这样的夜晚,谁舍得拿来睡觉呢?
只是,再不舍得,这个夜晚终究会过去。第二天,又是一个寻常日子。想到又要等一年才能等来下一个中秋节,心里不免有些难过。
这时候,月饼的地位又回到了节前。因为中秋节一过,所有好吃的都会被妈妈收回吊篮,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仰望竹篮的日子。
此文发表于《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