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打赢这场新时代“辽沈战役”

一场新时代的“辽沈战役”,已在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

“三年”,是这场战役的时间跨度;“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是这场战役的进击方向。

辽宁,为何“新突破”?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东北、辽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心血,为搭建新时代振兴新格局亲自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面向“十四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的重要指示;2022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提出,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这些重要指示,饱含着总书记对辽宁的深切关怀、深情厚望。

感恩奋进,拼搏实干。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辽宁必须回答好的政治大考!

这是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辽宁,不只是辽宁的辽宁,更是东北的辽宁、中国的辽宁。

“大工业+大农业”,是辽宁产业格局的主要特征,肩负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使命。正如当年的那场辽沈战役,新时代的“辽沈战役”同样是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辽宁人,必须聚焦“国之所需,我之所能”,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以自身的“新突破”,为东北振兴蹚出路子、做出样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这是4300万辽沈儿女的热切期盼。

辽宁,曾为新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共和国长子”“新中国工业摇篮”等闪亮的标签深镌于历史的河床之上。然而,多年来,因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的羁绊,辽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脚步有些迟缓,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不断后移。

“这不是辽宁该有的样子!”辽宁人不甘心、不服输、不气馁,憋着一股劲儿,立志要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三年行动,如嘹亮的号角,响彻城乡,传遍万家,必将点燃“同心干、一起拼”的斗志与激情。

辽宁,以何“新突破”?

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辽宁有困难、有差距、有挑战,更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

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带动,有中央支持的持续加码、精准施策,辽宁一定会与兄弟省份“琴瑟和鸣,齐头并进”。

有全省上下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已经走出最困难时期”的良好势头,有区位、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禀赋要素支撑,辽宁一定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这些,都是辽宁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从2022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到2023年2月省委十三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三年行动方案,辽宁已经敲响了“催征鼓”、明确了“任务书”、立下了“军令状”。眼下,俯瞰辽沈大地,行走东西南北,全省各领域各战线正按图施工、挂图作战,将科学的“顶层设计”变为基层的“细密针脚”,一幅壮美的锦绣画卷在我们脚下徐徐铺展。

汉语词典中,对“突破”一词的解释是:打破(困难、限制等)。与70多年前的“辽沈战役”一样,今天的这场硬仗,注定诸多阻碍、一路艰辛。不同的是,这次,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拿出“辽老大”的底气、志气、骨气,保持“日拱一卒无有尽”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他日,终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辽宁的2023—2025,注定会成为极为关键的“历史区间”。能否把握住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关乎当下,决定未来。

大干三年,奋斗三年!必须全胜,必能全胜!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绿江村,被誉为北方“香格里拉” bg0x1GFPjFZiR+YCLAhBk3A3hpZFc3wZUDPZQN3pfXhoDsztE0aWugTS/MA0sT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