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刀钺之威

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此时正当崧泽文化时期。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是崧泽文化重要的中心聚落 [28] 。东山村墓地分为平民区和社会上层区。平民墓区的 27 座墓中,共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 140 多件,平均每座墓的随葬品不到 6 件。社会上层墓区中,发现 9 座目前崧泽文化最高规格的墓葬。M90,长 3.05、宽 1.7~1.8 米,在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规模最大、随葬品数量最多(图三四)。随葬品共 67 件,包括 5 件大型石钺、2 件大型石锛、19 件玉器以及 38 件陶器等。玉器为环、玦和璜等装饰品。在墓主头部的右上方出土 1 件石锥、1 件砺石以及一堆石英砂,推测是一套制玉工具。陶器包括 2 件大口缸,另有 6 件细柄陶豆。

图三四 东山村M90 全景

(采自《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图版 5 —— 3—— 88)

在宁镇地区,此时为北阴阳营文化(距今 6 000~5 300 年)时期 [29] ,墓葬资料也显示出等级分化现象。大型墓葬随葬品可达 20 余件,以玉器和石器为主,有大型七孔石刀和刻槽猪獠牙等特殊器物。金坛三星村遗址相当于崧泽文化早期的墓葬中,也出有大型七孔石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两座墓葬中,各随葬1件柄部有骨质和象牙饰物的石钺 [30]

长江下游西部的安徽境内,本时期为薛家岗文化的分布区 [31] 。薛家岗墓地表现出明确的等级分化。薛家岗文化第三期的 80 座墓葬中,随葬品为2 ~4 件的有 48 座,5~9 件的有 22 座,10 件以上的仅有 10 座。随葬玉器主要为饰品;穿孔石钺和多孔石刀是标志身份的重要器物,穿孔周围常有红彩绘制的图案装饰(图三五)。最“富有”的墓葬M44 有 36 件随葬品,其中 30件为玉器,此外有三孔、五孔、十一孔和十三孔石刀各 1 件,十三孔石刀长达51.6 厘米。

图三五 薛家岗M44∶7 彩绘石钺

上述考古资料表明,长江下游地区本时期也进入了“古国”时代。东山村遗址和墓地对应的政治组织正是该地区“古国”的代表。该地区虽然分属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但在陶器类型以至形态上都有很强的共性 [32] 。在社会复杂化特征方面,这一地区也有重要的共性。成套的玉饰,是表现身份和财富的重要标志,但未见具有宗教内涵的玉器。钺为表现权力的重要标志,大墓常随葬多件。东山村遗址一座墓葬中发现玉制带柄钺的模型,金坛发现精致的钺柄装饰,均表明用钺制度的初步形成。此外,大墓随葬玉料和玉、石加工工具,表明对高级物品的原料、生产技术、工匠和分配的控制,是本地区复杂社会共同的“领导策略”。 rhuNLTJ6zmOyYUgGrf/OOlYOjvIC34ULhZ7SFNrP9cyP5WyaQKB78zCvQ702RV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