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缘起、思路与架构

一、研究缘起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确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习近平,2016)。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经济制度的支撑与保障(North,1990;Glaeser etal.,2004)。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经济制度悉数建立。作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统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

会计发展是反应性的,是应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特定需要而持续演进的(Littleton,1933)。伴随着时代变迁,会计在自我革新的过程中,逐渐从一项技术转变为制度,并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孙铮和刘凤委,20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呈现出与其他国家颇为不同的实践轨迹。相应地,会计制度的形态、价值与演变逻辑也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理论层面,我国对会计本质的理解与认知不同于西方国家。基于“管理活动论”,会计更倾向于一项管理活动(杨纪琬和阎达五,1980),而非与管理活动相分离、被动提供信息的技术工具(张俊瑞等,2017)。相比于西方的“信息系统论”,我国的理论创见更强调会计在企业、市场和国家层面的管理职能(叶康涛等,2020),这种差异也使得我国会计制度建设格外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尤其适配于党中央所提出的基本治国方略。会计制度在服务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信息系统视角,分析会计信息在证券估值、企业契约运行等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孙铮和贺建刚,2008;姜国华和饶品贵,2011;孙铮和刘浩,2013;Konchitchi,2011;Patatoukas,2012)。相比之下,会计管理职能在一系列党和国家制度改革和战略部署中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未在学界得到应有重视。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所特有的基本联动逻辑尚未被完整、充分地刻画,而这正是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标志性意义所在。在实践层面,作为会计改革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21世纪以来,顺应市场化改革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中国会计制度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成熟会计系统的基础上快速建立。但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强势崛起、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大智移云物”为特征的创新商业模式和以“政治文明、生态平衡”为导向的现代治理理念渐渐超出了这套发源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传统会计制度所能独立驾驭的范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会计制度亟须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扎根本土的理论框架与制度创新,由跟随走向引领。

有鉴于此,本书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归纳其与社会经济发展联动的深层理论,并演绎未来会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期对形成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指导未来会计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思路与架构

制度研究离不开历史的印证与反思(North etal.,199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会计制度呈现增量式扩张,不仅核算规则日趋繁复精细,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从构成上来看,会计制度既包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分别满足会计主体内部与外部信息诉求),又包含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以覆盖企业和公共部门的不同会计活动)。出于对会计人员能力培养与执业规范的重视,与他国相比,除规范会计活动外,中国会计制度还规范会计人员,如《总会计师条例》(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2007)、《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2021)等 。虽然这些制度在涉及面和技术性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内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动,这一共性恰恰是本文意欲阐明的核心观点。有鉴于此,与既有研究通常只探讨会计制度体系的某一部分不同,本书将站在更高的视角,从整体上对会计制度建设展开分析。具体而言,本书会回顾会计制度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构建会计制度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与会计制度建设的未来取向。 FEvXmLOHLmvyBGQKlRHP7xNShDGyI2xQ9WFlfaYvJp0BWuJDAn2R4OtAZg5wBr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