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心成长,新成长

郑桂先

很惭愧,我虽然近四年来在互联网平台以直播和线上团体治疗的方式帮助了四万多个家庭,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把这些一手案例汇编成书。我的好姐妹、好闺蜜赵璇和我们北大的师姐萨林娜老师,做成了我一直想做但还没做完的事。我和赵璇是北大读心理学研究生期间的舍友,读书期间她给我的印象是美丽而坚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以后,她一直以独立心理咨询师的身份,给很多在养育方面有困难的家庭做咨询,自己也是养育了一儿一女的母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本书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可操作的建设性建议,更有一手案例帮助大家理解,很适合正在因育儿问题而迷茫的3~18岁孩子的家长阅读。我特别认同书中的一个理念:养育孩子,其实是重新养育自己。这和我的“育人先育己”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与很多育儿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教给家长们养育孩子的“术与道”。它不仅针对养育孩子的具体问题(比如沉迷电子产品、学习拖拉磨蹭等)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还专门写了如何重新养育自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抑郁症休学在家的15岁女孩的父亲如何跟女儿道歉的案例,这位父亲在与咨询师模拟跟女儿道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了很多家长会犯的典型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不敢、不愿跟孩子道歉,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觉得自己作为长辈跟小辈道歉会没有面子。但是,是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修复亲子关系重要?正在经历类似痛苦的家长们,也想想这个问题,就知道要不要为自己错误的教养方式给孩子道歉了。

第二个错误是,在道歉过程中,特别喜欢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辩解。这位父亲在描述完让孩子痛苦的经历后,习惯性地补一句“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是父母说的话中孩子们最讨厌的,没有之一。如果您也经常会跟孩子表达类似的意思,一定要刻意改正,因为这句话足以让您所有的道歉前功尽弃,而且会把好不容易拉近的亲子关系重新推得更远。

第三个错误是,急于通过道歉的手段解决事情本身的问题,而不是想通过道歉与孩子重新建立情感联结。案例中的这位父亲在跟孩子描述完自己对她的伤害后,着急地表示“爸爸以后改”,而没有与孩子当时痛苦的感受充分共情。这说明这位父亲在表达歉意时内心还是有很功利的目的—希望孩子原谅他。

所以,咨询师跟这位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也想再强调一遍给正在读这本书的很多家长:“认真道歉就好,是否原谅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必要求和期待。”这三种错误也是我的学员在进行团体训练时,我们的辅导员反馈得最多的错误类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发人深省的案例,哪怕是一点儿心理学的知识和基础都没有的读者,都能看懂并且照着实践。

最后,我非常高兴,我的闺蜜赵璇和萨林娜师姐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写出这么有价值的书,让更多家庭受益。

2024年8月31日
于海南黄花梨庄园月光下 GfaMfTmHM4IgJovThpD0h+GGMHHZdTEx9wSOTNVfKV3tZ+EVCWv2YphC96FGYx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