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受萨林娜邀请,为她和赵璇老师的新书作序。十多年前,萨林娜曾经是我的学生,向我学习古希伯来语和古希腊语。这些语言复杂且难掌握,但我很快发现萨林娜有非凡的才华和超强的洞察力。不仅如此,她也有很强的耐心、恒心和毅力。我们渐渐成了朋友,我也对她和她所从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古典语言很强调语法,学习这些语言的人也同时在学习说话时约束自己,并且要有良好的记忆力,而这一切精神力量和美德在萨林娜身上都能看到。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光有聪明头脑和专业技术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正向的信念、崇高的期望和恳切的爱心,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灵魂培育者”,对心理咨询师如此,对父母更是适用。每一次交谈,我都能感受到萨林娜对她的青少年来访者深深的爱和关切,正是那些温暖的爱和巨大的期盼,让她多年如一日奋战在心理咨询前线,挽救生命,帮助家庭,结出累累硕果。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传达真正的智慧和实践方法,萨林娜不仅依靠自己的人生体验(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美国多年留学的专业背景,也依赖她在北京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深厚积累、沉淀、分析、反省,多角度、深层次地分享必要的心理养育知识。
作为一名长期在北京教书的“老外”,我看到近几年来一些年轻人的心理状况堪忧,大学里很多学生有所谓的“空心病”或是沉溺于网络,我时常感到担忧。我自己没有孩子,但作为大学老师,与中国的年轻人打交道已经有二十多年,我认为他们是聪慧、勤勉和充满才华的,但很多人却受到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实在令人痛心!很高兴中国有萨林娜老师和赵璇老师这样的心理工作者,不仅自己在前线切实帮助这些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年轻人,还能著书立说,把这些宝贵的本土化的经验传递给家长们和老师们。
老师也是培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古拉丁语有一个说法,把教育当作aedif icatio mentis(“心灵的建设”)。这与现代汉语中常说的“灵魂的工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提醒我们,老师和家长一样需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与心理健康,并提供有效的“心理营养”,让年轻的生命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并发挥各种潜能。
我相信,那些自己不准备成为心理咨询师或父母的读者也肯定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我们能学习如何重新“养育”自己、如何与年轻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如何关心身边有心理问题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如何面对人性深处的黑暗和丑恶。
萨林娜不回避养育中的任何困难和挑战,她以具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实例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和孩子们的“赋能者”。同时,她在书中所展现的信念和期盼也能带给我们力量与安慰。比如,她说要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让大自然的力量参与到养育中,这使我联想到古罗马人的成语:Medicus curat,natura sanat(“医生要治病,而大自然才使人完好”)。但愿这本书所带来的智慧和平安能治好受伤的心灵,成为美好大地的一个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