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保安员的采访让我们意识到,当下日本有很多人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还在继续工作,或者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工作。
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公共职业介绍所新登记的65岁以上求职者人数增至约59万人,是10年前(2009年度,约32万人)的近1.9倍。此外,劳动政策研究与培训机构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60~69岁人群工作的最主要原因”中,“经济原因”比例最高,约占58.8%。
这样看来,2019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缺口2000万日元问题”多了另一层含义。事情的起因是金融厅金融审议会在报告中指出,“以养老金为唯一收入来源的65岁以上无业家庭在20~30年的老年生活中,需要额外准备约2000万日元的生活资金”,引发中青年人群的焦虑,“退休生活原来需要那么多钱”。而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老人几乎没有储蓄和养老金,只能靠继续工作维持基本生活。如果连能领到养老金的人都为生活费发愁,虽然程度不尽相同,可以想象大量老年人不得不在对经济的不安中惶惶度日。
长寿本应是一件好事,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长寿却让人焦虑,成为人生中的头号风险。据2019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显示,在全国5178.5万个家庭(2019年,总务省统计局)中,年收入不足300万日元的家庭占三分之一。在2019年度内阁府的民意调查中,关于“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烦恼或不安”的原因,选择“老年人生规划”的受访者最多,占56.7%(可多选)。
对此,安倍首相在任期间提出“一亿总活跃”口号,调整政策促进老年人口就业。
在2019年10月4日召开的临时国会施政演讲中,安倍首相讲道:
“80%的国民都希望65岁以后继续工作。(老年人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是日本社会的巨大财富。国家将为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能够工作到70岁的就业机会。”
首相的这番话在网上激起千层浪。网民纷纷表示,“不工作就没饭吃了!”“多数人工作不是自愿,而是迫不得已”。
据内阁府称,“80%”这个数字出自2014年度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意识调查”,分母是处于就业状态的受访者;在所有受访者中,这一比例约为55%。
工作是出于自愿,还是为生活所迫?人们对晚年的焦虑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就能遮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