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选择了九位诗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处于大变局的时代,用文学转化生命的痛苦,完成伟大的创造。

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情感上,本书都会涉及一些艰难的主题。为此我选择了更为文学化的语言,想让语言的优美陪伴读者越过这些艰难。希望这是一本不在深度上打折,但又易于非专业读者阅读的书。

十年前,我在温哥华见到叶嘉莹先生的很多学生。他们中有艺术家、工程师、律师、金融从业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主妇、正在攻读学位的理工科学生。他们的阅历、智识堪称丰厚,希望与古代诗人在生命深处对话,却被古典的文献、典故、词语阻拦。当叶老师耐心地帮他们移除最后的障碍,就把一枚枚金针交到了每个听课者的手中。古典文学因此成为他们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近年来,我也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读者。他们意识到自己亲身触及与古代诗人类似的生命问题,因而对古典诗歌产生了亲近的愿望。

文学应如何回应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启发性的答案?在本书中,我做了三点尝试:第一,通读每位诗人的全集,提取诗人生命历程中复杂的细节和内在的矛盾,用丰满的生命故事代替靠代表作构建的扁平形象;第二,将文献校勘、文史互证等学术方法服务于“知人”的目的,还原出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现场;第三,对文本进行细读,解释在文学的坩埚中,生命到底经历了怎样奇异的转化。

书中写得最顺利的章节是文天祥,写得最困难的章节是李陵和吴梅村。我很多次感叹,英雄就是英雄。无需复杂的分析和写作技巧,只要从文天祥的诗歌中选出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呈现,生命的光辉即不言自明。欧阳修也给我类似的感受。但李陵和吴梅村,在阅读之时,我虽被他们更接近凡人的软弱和屈辱打动,但阐释起来就万分困难。原来凡人生命中微弱的光亮需要经过更复杂的折射和过滤才能呈现。

我想请求我的读者借古代诗人的眼中之光重看一遍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允许自己去向往文天祥和欧阳修那样的光亮吗?我们有能力去发现自己生命中如李陵和吴梅村那样的微光吗?

正书名中的“诗心”一词来源于《文心雕龙》的“文心”。顾随先生曾想作《诗心篇》。他认为“诗心”是作诗的第一念。诗的根本不是格律,而是生命精神的注入。人可以不作诗、不懂诗,但不能没有无伪、专一的诗心。在本书中,九位诗人投入到不同的时代和生命问题中,其真诚无伪的“诗心”焕发出各色光彩,组合成绚烂的光谱。

副书名“暗夜里的文学启明”来自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中的illumination一词。它使我想起电影《指环王》里的“暮星”。即使是在最幽深的黑暗中,暮星的光芒也永不衰退。那首咏唱它的主题歌 May It Be ,曾在最艰难的时刻被我们默默传送,给彼此抚慰:

May it be an evening star

Shines down upon you

May it be when darkness falls

Your heart will be true aqtV/tskw7RgkUBsWrQmCyZxQcyVcGt/SyDZn0WRjgl5CWzfpkkNZbP066orrI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