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唐代是经济和文化都异常繁荣昌盛的时代。从甘蔗种植和沙糖炼制方面来看,也可以如是说。在这两个方面,唐代都超越了前代。历史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这里也有不利之处。尽管唐初地理著作和类书都有一些;但是专门研究甘蔗和糖的著作却一本也没有。这和宋代和明代比较起来,大为逊色了。
我在上面说到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对于蔗种的传入和制糖术的提高,却是非常有利的。唐代前期,太宗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控制了整个西域,被西域小国尊称为“天可汗”。因此对外交通异常畅达,中外文化交流继两汉南北朝之后,达到了另一个高潮。当时的长安实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住在那里的“胡人”的数目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对于在制糖技术方面的交流,当然极为有利,特别是同印度和波斯(伊朗)的交流,更为显著。这一些历史事实都见于中外载籍中,甚至见于敦煌残卷中。
但是,今天我们来叙述唐代的“糖史”,仍然遇到上述缺少专著的困难。我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宛如在汪洋浩瀚的书海中游泳,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连“半”都不到;有时候在畅游一通之后,空手而归。此中情况,实不足为外人道也。我的做法是,把自己本来就贫枯的想象力发挥到极度,在一切沾亲带故的典籍中爬罗剔抉,搜寻出有用的片言只语,加以引申、联系,从而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在这一章里,我主要谈国内的情况。至于对外交流的情况,则留待“国际编”去谈。这是本书体例使然,不得不尔。但是国内外又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时多少有点重复,势亦难免。
本章的内容是:
(一)材料来源。
(二)甘蔗种植。
(三)沙糖制造。
(四)外来影响。